天長地久(文言文)

天長地久是指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七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長地久
  • 指代: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
  • 出處:老子的《道德經》第七章
  • 類別:修飾詞語
原文,注釋,翻譯,出處,

原文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1]”,故能長生[2]。
是以聖人後其身[3]而身先,外其身[4]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5]。

注釋

原文語本《老子》第七章
原文很深,難以理解,只能作如下簡述:
[1]不自生:“不生自”,不是為自己而生存。
[2]長生:長久存在。
[3]後其身:把自己放在最後。後:用作使動。其身:指身體。
[4]外其身:將其身置之度外。
[5]成其私:成就了自己。
[6]私:前一個是自私的意思,後一個是個人目的的意思。

翻譯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久存在,是因為它們不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運行著,所以能夠長久生存。因此,有道的聖人遇事謙退無爭,反而能在眾人之中領先:將自己置於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這不正是因為他無私嗎?因此只有無私才能成就他的自身的偉大。

出處

《天長地久》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七章。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道德經》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為道教經典,所以有學者認為《道德經》被分為八十一章有明顯的道教的九九歸一的思想,在內容的分割上未免牽強。但道德經前三十七章講道,後四十四章言德,簡單說來,道是體,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慣例而分《道德經》為六十八章,相對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