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虛(中醫學術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運氣學說術語。天數不及而虛。《素問遺篇·本病論》:“人之五臟,一髒不足,又會天虛,感邪之至也。人憂愁思慮即傷心,又或遇少陰司天,天數不及,太陰作接間至,即謂天虛也。”

基本介紹

  • 概念:天數不及而虛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解讀,中醫套用,

解讀

天虛是指因上年的司天或在泉之氣不退位,導致當年的司天或在泉之氣不得遷正其位。如:《素問遺篇·本病論》:“又或遇少陰司天,天數不及,太陰作接間至,即謂天虛也”指出遇到少陰司天而天數不足,太陰作為接替的主司,這樣就叫天虛。
《素問遺篇·本病論》:“又遇厥陰司天,天數不及,即少陰作接間至,是謂天虛也”指出厥陰司天,天數不足,即少陰作司天左間來代替,這叫天虛。
《素問遺篇·刺法論》認為,“三虛”與疫病的流行關係密切,因之有“三虛化疫”之說。其中天虛有促成疫癘之氣的形成作用。

中醫套用

天虛與疫癘疾患
《內經》認為,天虛會導致運氣的暴郁,是疫癘之氣萌發的時間條件。如《素問遺篇·刺法論》:“升降不前,氣交有變,即成暴郁。”疫癘之氣開始產生,大約歷經三年左右的時間,鬱氣待時暴發。而人虛的出現又為疫癘傳播提供了載體,促使了瘟疫的流行。
五運六氣是研究氣候變化與疾病關係相關性的學說。《黃帝內經》認為疫病的發生流行與運氣的運行失常有關,《素問遺篇·刺法論》和《素問遺篇·本病論》均指出了司天在泉之氣“失守”時氣候條件容易積蓄鬱氣而導致疫癘之氣的形成。那么何謂失守呢?《素問遺篇·本病論》:“上下升降,遷正退位,各有經論,上下各有不前,故名失守。”運與氣之間的陰陽剛柔關係失調之時,即上一年的司天之氣未退位,而本年的中運出現勝氣,上司天與下在泉氣運的位置相錯,為正常氣運“失守”,為“天運化易”,氣候異常,為其後的疫病流行創造了氣候條件,往往在此後三年左右可能爆發疫病。故有“三年化疫”之說。
天虛是五運六氣剛柔失守的總稱,是疫癘產生的外部運氣環境。天虛之時六氣不能按正常規律升降遷正退位從而造成氣候反常變化,以致引起疫癘的產生。天虛的反常變化,破壞了四時節律的正常節序,影響自然界生、長、化、收、藏的生化規律,最終催生了疫癘之毒氣的產生。
天虛不但是催生疫病的外部條件,同時也導致人體相應臟腑生理功能異常。如《素問遺篇·本病論》:“厥陰不遷正,即風暄不時,花卉萎瘁,民病淋溲,目系轉,轉筋喜怒,小便赤。……少陰不遷正,即冷氣不退,春冷後寒,暄暖不時。民病寒熱,四肢煩痛,腰脊強直。……太陰不遷正,即雲雨失令,萬物枯焦,當生不發。民病手足肢節腫滿,大腹水腫,填臆不食,飧泄脅滿,四肢不舉。……少陽不遷正,即炎灼弗令,苗莠不榮,酷暑於秋,肅殺晚至,霜露不時。民病瘧骨熱,心悸驚駭,甚時血溢。陽明不遷正,則暑化於前,肅殺於後,草木反榮。民病寒熱鼽嚏,皮毛折,爪甲枯焦,……太陽不遷正,即冬清反寒,易令於春,殺霜在前,寒冰於後,陽光復治,凜冽不作,雰雲待時……”。指出厥陰不遷正,春季不溫,風木時令,病在肝;少陰不遷正,君火不正,病在心;太陰不遷正,土氣失令,病在脾;少陽不遷正,相火失令,病在心;太陽不遷正,水失其正,病在背。
總之,天虛的異常氣候不但促成了疫癘之氣的產生,而且容易使人體相應臟腑失去時令之氣庇佑,而功能素亂而致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