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華洞

天華洞

天華洞又名華藏洞,洞門北向,穹形,洞高50米,寬60米,深200米,前明後暗,分7層5殿。天華洞是天然形成的石灰岩溶洞,洞底有地河,據國家地礦部門探測,此洞總面積為2400多平方米,另有水城3000平方米。現已開發出的洞壁上,發現了明萬曆年間和清康熙四十一年留下的墨跡。到了雨季,地下河水上漲,溢出山外,形成大大小小的瀑布十分壯觀。天華洞是雞足山的大門,藏族每年朝雞足山時,必先到此朝拜。春節前後,朝山者成百上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華洞
  • 面積:2400多平方米
  • 類別:石灰岩溶洞
簡介,規模,陡峭石壁,洞穴特色,規模布局,傳說,

簡介

天華洞分7層5殿。依次為觀音殿、西方極樂殿、彌勒殿、財神殿、玉皇殿,分別塑有觀音、彌勒、文昌、財神、藥王、聖母關羽岳飛等佛、道崇拜的神像。是集人文與自然景觀於一體的旅遊區,總面積12平方公里。天華洞是天然形成的石灰岩溶洞,洞底有地河,此洞總面積為2400多平方米,另有水城3000平方米。現已開發出的洞壁上,發現了明萬曆年間和清康熙四十一年留下的墨跡。山水相伴,流水潺潺,從春到秋,山花遍野,鮮果不斷。天華洞探古攬勝、巨龍關、百孝園及療養度假。 以探古尋幽、觀光攬勝為主的天華洞遊覽區,區內怪石林立,花草樹木、鳥獸蟲魚的天然造型,形態各異、栩栩如生。 沿著綠樹成蔭山間小徑,跨進天華門,一棵千年古樹,將您引入天華洞。天華洞是天然形成石灰岩溶洞,洞底有地河,原始洞內有神龕佛像和鎮洞大磬,在“文化大革命”前被破壞,從此通向主洞通道不知去向。因此前來探古朝拜的人絡繹不絕,長年香菸繚繞,香火不斷,所以在洞內又修復了神佛塑像,出天華洞登萬里長城憑弔歷史滄桑,覽名勝古蹟,添思古之情懷。
天華洞天華洞

規模

天華洞占地面積12平方千米。景區從1994年開始建設開發。1998年底對遊人開放。景區內設停車場1個,可停放各種車輛100餘輛。建有天華山莊,為古式建築,3套大型四合院依地勢連線在一起,可同時接待120人食宿。屹天華洞。位於鐵礦峪村北雕弓峪溝東側。洞口為菱形,上部有陰刻“天華洞”3個大字,旁刻有“清康熙四十年春月修建,太上立門修楊守弘”等小字。洞內有鐘乳石、石花。因有巨石塌落,將洞攔腰切斷。洞口前陡坡上有天然油松1株,樹冠圓形、扁平,樹齡約300年,乾徑0.66米、高11米,名“天華洞松”,為區二級古樹名木。主洞口兩側各有一小洞,保存完好,洞內套洞,共7個小洞。深約3000餘米。億長城覽勝。該段長城屬南冶口,明永樂二年(1404)建。因溝內常年有水,當地人慣稱該關口為“水關子”。
天華洞洞口天華洞洞口

陡峭石壁

關東邊為海拔517.8米的陡峭石壁,關西長城,由高574.9米的峭壁山崖直達關前。該口為明代“夷部”入域的重要隘口。役巨龍關風景區。全長2000米,由一條小溪貫穿,小溪常年流水不斷,水質清澈。氣候屬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平均氣溫22℃,是消夏避暑勝地。植被覆蓋率96%以上。春季有山桃花山菊花、映山紅等數十種野花。該地為果產區,有核桃板栗大棗紅果等果樹1000餘株,春季遊客可踏青賞花,秋季可採摘、品嘗鮮果。山中棲息著松鼠野兔山雞、獾、狍、狐狸等數十種動物。山間泉水不斷,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臆百孝公園。為用漢白玉石浮雕而成的公園。每塊石雕長1.7米、寬1.7米,共50幅,講述了50個賢孝故事,石雕鑲嵌在3米高的石牆上,總面積2000平方米。

洞穴特色

天華洞四周綠蔭泛碧。洞門上及左右石乳飛懸,倒薤流珠,千百異狀。進去洞內30多米,右面又有一洞,高約7米,寬約1米,深約20米,裡面奇石林立,有的如石柱、有的如石凳、有的似烏龜、有的似螺螄、有的如各種器具,不可勝數。再順洞進入10多米,路徑更歧雜,洞穴更多。石髓滴注凝結,奇形怪狀,又是一景。有的像石筍,有的像刀劍,有的像畫戟,有的如矛,有的如盾,有的如塔,有的如剛在市場上賣的一窩雞油菌。再前行20米,洞內光線稍暗,但石狀更奇。凝結在洞頂的乳石如幢、如幡、如纓絡,如旗幟,針懸乳滴,頗為壯觀。羅列在下的或直或曲或斜,有的如猴子偷桃,有的如群孩登山,有的如老漢犁田,有的如老僧坐禪,有的如童子拜佛,有的似群羊奔跑,有的似群犬臥眠,有的如餓撲羊,有的如雄師撲鹿……鬼斧神工,栩栩如生,令人目不暇接。
天華山天華山
再往前行,光線更暗,相互說話,不可辨認。洞左側懸一大石,兩人可合抱,從洞頂倒垂下來,長約8尺,就像一個倒掛的鐘,用石敲擊,發出轟鳴聲,在山洞中迴響。其旁又有一個大石,形狀非常像一大石鼓,敲之,發出“咚咚”聲,聲震一洞,回音四壁。這裡的景致,形狀怪譎,如仙女散花,各具形態,用文筆,是描寫不出來這裡的絕妙佳境的。再往前走,裡面還有更多的洞穴、小池,更奇更怪的乳石。

規模布局

據傳,格薩爾王遠征,曾遇難此地。故而,西藏青海等省的藏族同胞,按時到此地拜謁其忠魂,沿襲成俗。天華洞前明後暗,主洞一進七層,高50餘米,寬60來米,深200多米,闢為十個殿堂,供奉三教神佛、觀音、彌勒、文昌、財神、藥王、聖母關羽岳飛、睡佛、百子及孫悟空等百餘尊塑像,尊尊栩栩如生,是神界大團結的場所。
最後一層石窟別開生面,透亮的鐘乳石將洞窟裝點得宛如仙宮。迎面的“香山”上長滿“祥花瑞草”頂棚上掛滿盞盞“宮燈”,“香山”下是天生的坐蓮觀音,文殊、普賢騎著青獅、白象,五面“石鼓”、三口“石鐘”分置左右,“木魚”、“石罄”等佛家器樂一應俱全。還有那“鎮洞金柱”、“天鍋倒掛”、“二仙下棋”等天工造化的絕作,更增添了洞府的神奇。洞口那拔地頂天的攀枝花和楓樹,造型奇特,把天華洞裝點得更加神奇秀麗,令人神往。

傳說

過去,傳說慕田峪村有一個打柴人,帶著一條狗,因為走迷了路,來到了鐵礦峪村北的天華洞。
天華洞天華洞
打柴人放下柴擔,帶著就進了天華洞。他走哇走哇,總是走不到洞底兒。他繼續往裡走,忽然看到前面有一條小河。河水雖然不深,但人卻過不去,河上搭著一根獨木作橋。他來到河邊,不敢過去,就讓狗先試著過。這條狗從獨木橋上剛過去,木頭就折為兩截了。那條狗過河後,一直向前跑去。他左等右等,終不見狗回來,便想獨自回家。他剛要走,猛然覺得腳下有什麼東西絆了一下。他低頭一看,是個破瓦盆。打柴人心想:拿它回去吧,留作狗食盆用。
打柴人回家後,又養了兩條大狗。儘管兩條大狗天天吃一盆食,但是總也吃不完。他好生奇怪,自言自語地說:“我若將狗食盆改為盛小米,要是不見少,那以後我就不但可以吃飽肚子,還能發財呢。”於是,打柴人將狗食盆改盛了小米。正如打柴人所料,吃掉的小立刻又補了回來。後來,他缺錢花就往盆里放些錢,任他隨意花用,簡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他感到這個盆非同一般,是個稀世珍寶。後來趕上戰亂年代,為了不使這件寶物在戰亂中落入他人之手,打柴人想了個主意,決定找個明顯標記的地方,把盆先埋藏起來。他看見附近有一棵糖梨樹,就將這寶盆埋在樹下,自己到他鄉躲避戰亂去了。戰亂過後,當他來取聚寶盆時,只見漫山遍野都長起了密集的糖梨樹,他再也辨認不出當時埋藏聚寶盆的是哪棵樹了。多少年後,誰也沒能找到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