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胡荽(中藥)

天胡荽(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天胡荽,中藥名。為傘形科植物天胡荽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Lam.和破銅錢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Lam. var.batrachium (Hance) Hand.-Mazz. ex Shan的全草。天胡荽分布於西南及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等地,破銅錢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等地。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之功效。用於黃疸,痢疾,水腫,淋症,目翳,喉腫,癰腫瘡毒,帶狀皰疹,跌打損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天胡荽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傘形目
  • :傘形科
  • :天胡荽屬
  • :天胡荽、破銅錢
  • 採集時間:夏、秋季
  • 貯藏: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炮製,形態特性,生長環境,鑑定,藥理作用,現代套用,相關論述,

別名

雞腸菜、破錢草、千里光、千光草、滴滴金、翳草、鋪地錦、肺風草、破銅錢、滿天星、明鏡草、翳子草、盤上芫茜、落地金錢、過路蜈蚣草、花邊燈盞、地星宿、傷寒草、鼠跡草、慝蟲草、鏡面草、遍地青、四片孔、盆上芫荽、星秀草、落地梅花、遍地金、小葉金錢草、小葉破銅錢、克麻藤、遍地錦、蔡達草、地錢草、野芹菜、小金錢。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辛、微苦,性涼。

歸經

歸肺、脾經。

功效

清熱利濕,解毒消腫。

主治

用於黃疸,痢疾,水腫,淋症,目翳,喉腫,癰腫瘡毒,帶狀皰疹,跌打損傷。

相關配伍

1、治肝炎、膽囊炎:鮮天胡荽60g。水煎,調冰糖服。(《福建藥物志》)
2、治石淋:鮮天胡荽60g,海金砂莖葉30g。水煎服,每日1劑。(《湖北中草藥志》)
3、治喉蛾:天胡荽9-15g,水煎服;或用鮮草洗淨,加食鹽少許,搗爛取汁,滴於喉痛處。(《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4、治小兒口瘡:鮮天胡荽15-21g。加第2遍淘米水2茶匙,同搗爛,絞出汁液口服。(《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5、治天行赤眼:鮮天胡荽30g,鮮野菊花30g,龍膽草10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79年)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品30-6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爛敷;或搗取汁塗。

炮製

一、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全草,洗淨,鮮用或曬乾。
二、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搶水洗淨,切段,乾燥。

形態特性

1、天胡荽,多年生草本,有氣味。莖細長而匍匐,平鋪地上成片,節上生根。葉片膜質至草質,圓形或腎圓形,長0.5-1.5厘米,寬0.8-2.5厘米,基部心形,兩耳有時相接,不分裂或5-7裂,裂片闊倒卵形,邊緣有鈍齒,表面光滑,背面脈上疏被粗伏毛,有時兩面光滑或密被柔毛;葉柄長0.7-9厘米,無毛或頂端有毛;托葉略呈半圓形,薄膜質,全緣或稍有淺裂。傘形花序與葉對生,單生於節上;花序梗纖細,長0.5-3.5厘米,短於葉柄1-3.5倍;小總苞片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1-1.5毫米,膜質,有黃色透明腺點,背部有1條不明顯的脈;小傘形花序有花5-18,花無柄或有極短的柄,花瓣卵形,長約1.2毫米,綠白色,有腺點;花絲與花瓣同長或稍超出,花葯卵形;花柱長0.6-1毫米。果實略呈心形,長1-1.4毫米,寬1.2-2毫米,兩側扁壓,中棱在果熟時極為隆起,幼時表面草黃色,成熟時有紫色斑點。花果期4-9月。
2、破銅錢又名:江西金錢草,南昌金錢草,雨點草,天星草,小葉銅錢草。多年生草本,有氣味。莖細長而匍匐,平鋪地上成片,節上生根。葉片膜質至草質,圓形或腎圓形,長0.5-1.5厘米,寬0.8-2.5厘米,基部心形,兩耳有時相接,不分裂或5-7裂,裂片闊倒卵形,邊緣有鈍齒,表面光滑,背面脈上疏被粗伏毛,有時兩面光滑或密被柔毛;葉柄長0.7-9厘米,無毛或頂端有毛;托葉略呈半圓形,薄膜質,全緣或稍有淺裂。傘形花序與葉對生,單生於節上;花序梗纖細,長0.5-3.5厘米,短於葉柄1-3.5倍;小總苞片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1-1.5毫米,膜質,有黃色透明腺點,背部有1條不明顯的脈;小傘形花序有花5-18,花無柄或有極短的柄,花瓣卵形,長約1.2毫米,綠白色,有腺點;花絲與花瓣同長或稍超出,花葯卵形;花柱長0.6-1毫米。果實略呈心形,長1-1.4毫米,寬1.2-2毫米,兩側扁壓,中棱在果熟時極為隆起,幼時表面草黃色,成熟時有紫色斑點。花果期4-9月。

生長環境

1、生於濕潤的路旁、草地、溝邊及林下。分布於西南及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等地。
2、生於潮濕的路旁、草地、河溝便、湖灘、溪谷及山地。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等地。

鑑定

一、藥材性狀
1、天胡荽。多皺縮成團,根細,表面淡黃色或灰黃色。莖極纖細,彎曲,黃綠色,節處有根痕及殘留細根。葉多皺縮破碎,完整中圓形或近腎形,5-7淺裂,少不分裂,邊緣有鈍齒;托葉膜質;葉柄長約0.5cm,扭曲狀。傘形花序小。雙懸果略呈心形,兩側壓扁。氣香。
2、破銅錢,呈破縮成團。莖纖細。葉多破碎;完整葉展平後近圓形,葉片3-5深裂幾達基部,側裂片間有一側或兩側僅裂達基部1/3處,裂片楔形。氣微香,味淡。
二、飲片性狀
參見“藥材性狀”項。

藥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2、抗瘧作用。
3、抗HBsAg作用。
4、抗腫瘤作用。
5、免疫調節作用。
6、其他作用:降血糖作用和利尿作用。

現代套用

用於治療急性傳染性黃疸型肝炎,膽囊炎,膽結石,帶狀皰疹,腎或膀胱結石等。

相關論述

《草本便方》:“治頭瘡,白禿,風瘙皮膚疥癩,塗耳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