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橋鎮

天生橋鎮

天生橋鎮位於隆林縣西北部,東與者浪、者保鄉相接,南與革步鄉相鄰,北與椏杈鎮相接,西和貴州以南盤江隔河相望,是隆林縣西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國家重點工程——天生橋一、二級水電站所在地,轄10個行政村、96個自然屯、223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10650人(2017年),土旱地10804畝。天生橋鎮公路四通八達,交通十分便利。糧食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麥等,經濟作物有杉木、油桐、油茶、板栗、毛竹、花椒等;2002年財政收入100.00萬元;庫區水面有9.5Km2可供發展網箱養魚。水產品有銀魚、鰱魚、草魚、鯽魚等,年總產量850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天生橋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廣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
  • 下轄地區:轄10個行政村
  • 電話區號:0776
  • 郵政區碼:533409
  • 面積:164.83平方公里
  • 人口:10650人(2017年)
  • 方言:壯語、苗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萬峰湖萬峰林馬嶺河峽谷
  • 機場興義萬峰林機場
  • 火車站:興義站、百色站
  • 車牌代碼:桂L
基本概況,歷史概況,基礎設施,經濟建設,農業產業,招商引資,生活水平,扶貧工作,社會治安,政治文化,

基本概況

天生橋鎮是隆林各族自治縣的“西大門”。轄10個行政村,96個自然屯,223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10650人(2017年),土地面積164.83平方公里;,居住著壯族漢族苗族等三個民族,其中壯族占80以上。
“上有天生橋,下有雷公灘,左有獅子口,右有手爬岩”。這是古人對天生橋的真實描述。天生橋鎮位於隆林各族自治縣西北部,東與者浪、者保鄉相接,南與革步鄉相鄰,北與椏杈鎮相結,西和貴州省以南盤江隔河相望,是隆林各族自治縣西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貿易中心,也是國家重點工程——天生橋水電站一、二級站所在地。省道332線橫貫全境,“天湖”庫區內的船舶可抵達雲南省的羅平縣及貴州省部分城市,公路四通八達,交通十分便利,屬亞熱帶氣候,陽光照射充足,雨量適中,是推進農業現代化、投資建廠、旅遊的理想之地。盛產水稻、玉米、小麥等糧食作物和杉木、油桐、油茶、板栗、毛竹花椒等經濟作物;蘊藏有豐富的水和石灰石等資源;水產品有銀魚鰱魚草魚鯽魚、鯉魚等,年總產量約1000噸,暢銷區內外;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境內的“天湖”景區、蓮花洞景區、野人山莊等景區享譽區內外。
結合本鎮實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帶領移民民眾走致富之路,維護庫區的長期穩定,先後引進矽鋁合金廠、飼料廠,同時鼓勵移民民眾利用豐富的水資源發展網箱養魚,各項基礎設施日趨完善,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鎮建設初具規模,三個文民建設取得新成效,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歷史概況

1950年,西隆縣人民政府成立,西隆縣人民政府下轄幾個公社,其中天生橋鎮是今天的革步鄉(原稱革步公社)四區,1962年改為祥播公社,1982年改為祥播鄉,1994年隨著天生橋電站建設進入高峰期,經濟發展步伐加快撤鄉設鎮。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一是認真按照自治縣城市建設規則搞好城鎮建設。鎮人民政府所在地經過幾年的建設,各種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城鎮建設初具規模,發展成了一個占地約2平方公里的新興城鎮。建成一條長850米,行車道寬12米,兩則人行道寬2米的環城大道,建成兩條長400米寬5米的輔助路面,在環城大道兩旁,種上各種風景樹,要求各駐鎮單位搞好本單位範圍內的綠化工作,一年四季風景宜人,在城市公路兩旁安裝了路燈等街道附屬設施。街道平整、樓房林立。已投入使用的天生橋碼頭,促進水上的運輸和實現“三省一日游”的夢想,水陸交通網路初具規模。天生橋水電站一級站廠房、天一公司、500kv換流站就座落在城鎮規劃範圍內。二是加強農業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共修復硬化水利5條長5公里的河堤。三是加大投入人畜飲水工程的力度,2003年共投入20萬元為馬窩村的科豐屯建了一個供水系統,解決了該屯169戶796人的人畜飲水問題,2004年共投入60多萬元資金為馬窩村科風屯、風仁村偉同仁屯新建家庭水櫃171座。

經濟建設

天生橋鎮下轄10個行政村,5038戶,23747人。走出了新路,創出了新意。10個行政村建有固定的辦公樓,總面積達1500m²,各項配套設施也基本配備齊全,共投入資金30萬元。其中政府所在地馬窩村村部通過出租辦公樓一樓門面、原總隊遺留下來的部分基礎設施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年收入4萬餘元;祥播村建一個占地約3000平方米的農貿市場,增加村集體收入。鎮黨委、政府充分利用原天生橋水電站建設單位水電一總隊撤走後遺留下來的設施,引導馬窩村黨支部、村民委進行招商引資,帶領移民走致富之路,維護庫區的長期穩定。從2001年起先後引進矽鋁合金廠、煉鐵廠、飼料廠等幾家非公有制經濟企業,實現當年引進、當年投產、當年有效的“三個當年”目標,解決庫區200多移民的就業,增加移民收入;利用豐富的水資源,發展網箱養魚,我鎮庫區水面有9.8km²可供發展網箱養魚,並通過傳、幫、帶的方式,本地移民已有60戶250多人發展水上養殖,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其中移民民眾的網箱養魚有近500箱。鼓勵民眾調整產業結構,採取“基地+農戶+公司”的生產經營方式,轉變民眾等、靠、要的觀念,帶動庫區移民共同致富,同時抓好庫區移民的菜籃子工程建設,充分利用鎮政府周圍的土地,搞蔬菜種植,搞養雞—養魚—蔬菜立體種養體系,已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2004年全鎮財政收入70萬元,完成年度任務數的105%;其中地稅任務47萬元,國稅完成23萬元;信用社存款餘額1894萬元,比上年增加187萬元;全鎮人均純收入達1110元。

農業產業

加大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按照自治區黨委“1234610”農村工作總體思路,結合我鎮實際。抓住退耕還林機遇,力爭將坡度超過25度以上的山地全部退耕還林,發展萬畝花椒基地,經濟效益初步實現,完成生態公益林規劃17146.80畝。把旅遊開發與庫區開發結合起來,雪蓮洞景點搞連片優質油菜種植,形成觀光農業。公路沿線發展黑蔗、反季節蔬菜種植。積極引進沿路、沿湖綠化造林工程,在祥播村開發2000畝花椒基地,在岩場村搞1000畝桉樹基地,積極鼓勵輸出農村富餘勞動力到外地打工,增加農民收入。

招商引資

2012年,天生橋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自治縣黨委、政府提出的“1164”工作思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提高廣大農民收入為牽引,以發揮優勢資源為抓手,帶領全鎮幹部民眾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高舉富民興桂發展大旗,加大力度,廣開門路,拓寬渠道,招商引資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2012年,天生橋鎮招商引資工作成績喜人,尤其是“公司+基地+政府+農戶”的運作模式更是濃墨重彩地書寫了該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新篇章。築好的是“暖巢穴”,引來的是“金鳳凰”,鼓起的是廣大農民的腰包。

生活水平

城鄉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鎮居民收入穩步增加,居民消費結構得到改善。全鎮60%以上農戶有家庭水櫃,90%自然屯已通屯級路,100%的農戶已用上照明電,100%的村通廣播電視、電話和公路;社會、救災、救濟工作紮實開發,穩步推進。進一步落實了五保戶集中供養制度,特困戶幫扶制度,烈屬傷殘軍人慰問制度,臨時救助制度。

扶貧工作

加大扶貧工作力度,改善貧困村的生活條件。2003年播存村甘海子屯實現通電、通路的夢想,2004科沙村、岩場至椏杈弄徠1——3標段村級公路實現提級改造,岩場村至者讀、九龍村至委果九藤的屯級公路實現通車;2004年上級下達給我鎮的沼氣建設指標為400座,實際完成560座,已全部投入使用,2005年沼氣池建設指標100個,目前正在施工;各村所建地頭水櫃,已全部投入農業灌溉;小額信貸初見成效;對口幫扶工作取得新的進展,各幫扶單位加大扶持力度,農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得到大大的改善。

社會治安

紮實有效地開展社會治安和安全生產工作。通過深入開展嚴打整治鬥爭,嚴厲打擊“門徒會”等邪教組織,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2004年來,鎮司法所受理各種糾紛案件25起,現已結案24起,調解率達96%,鎮派出所破獲各種案件13件。同進,加強安全生產監督力度。

政治文化

三個文明建設取得新的成效,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生活水平不段提高。一是深入開發解放思想再討論和興起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提高廣大黨員幹部思想政治素質。鎮、村相應成立了“三個代表”講習所(室),由於領導重視,準備充分,措施得力,方法靈活,學教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表揚,順利通過上級的驗收。二是鎮黨委嚴格按照新的“三個好”目標,強化管理,加強培訓,提高素質,樹立“西大門”形象。加強理論修養,完善各種制度,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紮實推進政務公開,強化監督職能,接受廣大人民民眾監督。三是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按照“堅持原則,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方針,做好黨員發展吸收工作,體現了年輕化、知識化。人手一冊黨報黨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