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磚刻

天津磚刻

天津磚刻為民間工藝,明清時代逐漸興盛,道光年間回族刻磚藝人馬順清,將天津磚刻發展為獨立於建築之外的行業。馬順清的磚刻,構圖整體性強,刀法簡明穩健,豪放樸實。他開創的“堆貼法”,即在磚面上加貼一小塊磚,以擴大空間,使作品有更強的層次感,內容也更加豐富多彩,有花鳥、風景、人物、故事等,從而確立了天津磚雕的藝術風格。著名的天津石家大院磚刻即為其代表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津磚刻
  • 性質:民間工藝
  • 代表作品:天津石家大院磚刻
  • 代表人物劉鳳鳴
代表人物,天津劉記磚刻,磚刻行業,

代表人物

1949年後;馬氏磚刻藝術的繼承人劉鳳鳴,創作了《草原奔馬》、《九獅圖羚》《龍鳳圖》等精美的磚刻藝術品,人稱“刻磚劉”,他拼刻在7塊磚上的《三國演義》,幅長3 米多,人物眾多,形象逼真,加上背景的叢林。城堡、江河,氣勢不凡,堪稱天津刻磚藝術的代表作。

天津劉記磚刻

劉鳳鳴(1889-1978),天津人。天津早期磚雕藝人馬順清之外孫。天津的民間磚雕藝術自清代天津成為商埠以後就很發達,天津老城廂眾多的宅第,其門樓、影壁、屋脊、山牆等都飾以磚雕。天津的藝人馬順清獨創的“貼磚法”,即先雕好小型單個磚雕,再貼上到磚面上。劉鳳鳴作為馬氏磚刻藝術的繼承人,15歲跟外祖父學藝,繼承和發揚了馬順清的“貼磚法”,創造了天津刻磚的獨特風格,被人們譽為“刻磚劉”。他的刻磚作品氣勢雄渾,刀法細膩。他獨創的“堆貼法”加大畫面空間,遠、中、近景層次分明,提高了刻磚的藝術魅力,確定了天津刻磚的獨特風格。
天津檔案館收藏的磚刻劉像天津檔案館收藏的磚刻劉像
新中國成立後,劉鳳鳴被安排在工藝美術廠工作,並加入了美術家協會天津分會,被選為天津市人民代表。這時的劉鳳鳴已65歲了,但他以極高的創作熱情,先後創作了《九獅圖》《龍鳳》《三國演義》《遊園》《水滸》《草原套馬》等作品。以“刻磚劉”為代表的建築裝飾磚雕,使天津刻磚成為中國獨一無二的民間建築工藝。
劉鳳鳴是馬順清的外孫,由於早年喪母,很小年紀就跟著外公、舅舅學習刻磚。他的作品構圖豐滿,內容充實,結構嚴謹,既生動、含蓄,又富有裝飾性,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魅力。劉鳳鳴還繼承和發展了“貼磚法”,從貼一塊磚增加到貼數塊,使磚面的起伏更大,更明顯,即所謂的“堆貼”。據傳,廣東會館和大悲院仍留有劉鳳鳴的真跡。
大悲院的天王殿如今還能看到《九獅圖》的原貌。而廣東會館正在閉館修繕,何志華先生陪同記者繞到廣東會館正廳山牆下邊尋找“刻磚劉”的真跡。果然,牆面上方有一組《菱形牡丹》磚雕。而更為惹眼的是《菱形牡丹》磚雕下方的《正龍戲火珠》。所謂正龍,是說龍頭為正面雕刻,騰於空中,龍身在行雲、雲片、團雲之中。整幅作品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天津磚刻天津磚刻

磚刻行業

天津的刻磚以前只是瓦工兼做的"細活",並未形成獨立的藝術門類。清道光以後,天津磚雕形成一支專業隊伍,發展成為相對獨立於建築業的行業。這個行業的帶頭人就是回族藝人馬順清。他的刻磚作品氣勢雄渾,刀法細膩。他獨創的"堆貼法"加大畫面空間,遠、中、近景層次分明,提高了刻磚的藝術魁力,確定了天津刻磚的獨特風格。著名的"刻磚劉"(劉鳳鳴)是這個行業的最後一位傑出藝人。劉鳳鳴(1889一1978年)是馬順清的外孫,他繼承外祖父和舅父馬少清的技藝,發展了馬氏的"堆貼法",創作了很多精美的磚刻藝術品和建築工藝品。如《九獅圖》、《龍鳳圖》、《水滸》,以及表現現實生活的《漁家樂》、《豐收》等。特別是《三國演義》,拼刻在7塊磚上,幅長一丈左右,精刻的眾多人物形象生動逼真,背景是茂密叢林、巍峨城堡、洶湧江河,烘托出戰鬥的氣氛,令人驚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