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優998

天優998

天優998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中下游作雙季晚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17.7天,比對照汕優46早熟0.6天。株型適中,長勢繁茂,葉姿挺直,每畝有效穗數19.6萬穗,株高98.0厘米,穗長21.1厘米,每穗總粒數136.5粒,結實率81.2%,千粒重25.2克。抗性:稻瘟病平均3.3級,最高9級,抗性頻率90%;白葉枯病7級。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6.7%,長寬比3.1,堊白粒率27%,堊白度2.5%,膠稠度59毫米,直鏈澱粉含量23.0%,達到國家《優質稻穀》標準3級。

基本介紹

  • :植物界
  • :稻屬
基本信息,產量表現,栽培要點,審定意見,

基本信息

天優998天優998
品種名稱:天優998
省級審定情況:2004年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2005年江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產量表現

2004年參加長江中下游晚秈中遲熟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14.81公斤,比對照汕優46增產5.39%(極顯著);2005年續試,平均畝產510.44公斤,比對照汕優46增產7.20%(極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12.62公斤,比對照汕優46增產6.28%。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78.44公斤,比對照汕優46增產4.57%。

栽培要點

1.育秧:根據各地雙季晚秈生產季節適時播種,一般適宜播種期為6月10~20日,每畝秧田播種量12.5公斤,大田用種量0.75公斤。
2.移栽:秧齡35~45天,栽插規格以16.7厘米×20厘米或16.7厘米×23.3厘米為宜,每穴栽插2粒穀苗,基本苗達到7萬~8萬苗。
3.肥水管理:可參照汕優46。
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白葉枯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

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熟期適中,產量高,米質優,感白葉枯病,高感稻瘟病。適宜在廣西中北部、廣東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稻瘟病、白葉枯病輕發的雙季稻區作晚稻種植。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706號)
備註:
2006年通過國家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2005年通過江西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品種審定編號:贛審稻2005041
品種名稱:天優998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天豐A(廣23A//博B/G9248)×廣恢998(R1333/R1361)雜交選配的雜交晚稻組合
審定情況:2005年3月通過江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徵特性:全生育期119.8天,比對照汕優46早熟0.1天。該品種株型緊湊,群體生長整齊清秀,葉色深綠,葉片短挺,分櫱力一般,有效穗偏少,穗粒數較多,結實率高,千粒重大。株高104.0厘米,畝有效穗19.4萬,每穗總粒數123.8粒,實粒數96.6粒,結實率78.0%,千粒重27.3克。出糙率80.6%、精米率68.5%、整精米率54.4%、堊白粒率30%、堊白度4.5%、直鏈澱粉含量21.57%、膠稠度53mm、粒長7.3mm、長寬比3.3。米質達國優3級。稻瘟病抗性自然誘發鑑定:苗瘟0級,葉瘟4級,穗瘟0級。
產量表現:2003-2004年參加江西省水稻區試,2003年平均畝產471.57公斤,比對照汕優46增產5.38%,顯著;2004年平均畝產509.10公斤,比對照汕優46增產3.80%。
適宜地區:全省各地均可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6月中旬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15-20公斤,大田畝用種量1.5公斤。秧齡不超過30天,栽插規格5×6寸,插足8-10萬基本苗。施足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基肥占總量的70%,早施追肥,中後期看苗補肥,適增磷鉀肥。水分管理上要求深水返青,淺水促櫱,夠苗曬田,孕穗期保持淺水,後期乾濕壯籽,不要斷水過早,濕潤養根。注意防治病蟲害。
2004年通過廣東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審定編號:粵審稻2004008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天豐A/廣恢998
特徵特性:感溫型三系雜交稻組合。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09~111天,與培雜雙七相近。分櫱力中等,株型緊湊,葉片偏軟。株高96.7~99.3厘米,穗長21.2厘米,每穗總粒數126~129粒,結實率80.9%,千粒重24.2~25.3克。晚造米質達國標優質2級,外觀品質鑑定為一級,整精米率61.5%~62.4%,堊白粒率10%~35%,堊白度2.5%~5.3%,直鏈澱粉21.5%~22.43%,膠稠度58~65毫米,長寬比3.1~3.2。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頻率89.1%,對優質種群中C群、次優勢種群中B群的抗性頻率分別為95.1%和83.7%,田間葉瘟發生中等偏輕,穗瘟發生輕微;對我省白葉枯病優質菌群C4和次優勢菌群C5分別表現中抗和中感。抗倒力和後期耐寒力均較強。
產量表現:2002、2003年兩年晚造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40.6公斤和450.6公斤,比對照組合培雜雙七分別增產6.35%和8.85%,增產分別達顯著和極顯著水平,日產量3.9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⑴每畝秧田播種量10~12.5公斤;⑵秧齡:早稻一般30天左右,晚稻一般18~20天;⑶畝插1.8~2萬穴,基本苗4萬左右;拋秧栽培一般要求不少於1.8科,基本苗達4~5萬;⑷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分櫱肥,生長後期注意看苗情補施保花肥;⑸淺水移栽、寸水活棵、薄水促分櫱,夠苗曬田;⑹苗期要注意防治稻薊馬,分櫱成穗期注意防治螟蟲、縱卷葉蟲和飛虱。
制種技術要點:⑴不少於300米的空間隔離或不少於25天的花期隔離條件;⑵在廣州生產雜交種時,第1期父本比母本早播15天,第2期父本比母本早播8天;⑶父母本行比按2:12或2:14;⑷母本見穗約3%~5%時“九二○”用量按10~15克/畝噴施。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天優998為感溫型三系雜交稻組合。晚造生育期與培雜雙七相近。豐產性較好,晚造米質達國標優質2級,外觀品質鑑定為一級,抗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抗倒力和後期耐寒力均較強。適宜我省各地早、晚造種植,但粵北稻作區早造根據生育期布局慎重選擇使用。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