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與魔鬼(丹·布朗著長篇懸疑小說)

天使與魔鬼(丹·布朗著長篇懸疑小說)

《天使與魔鬼》是丹·布朗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寫在《達文西密碼》之前,中國引進的第三部丹·布朗小說。《天使與魔鬼》講述了以反物質為題材描寫的人物之間的故事。

該作品2009年改編成電影由朗·霍華德執導,湯姆·漢克斯、阿耶萊特·祖里爾、伊萬·麥克格雷格和斯特蘭·斯卡斯加德等聯袂出演。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天使與魔鬼
  • 外文名稱:angels & demons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 作者:【美】丹·布朗
  • 首版時間:2000年
  • 字數:440000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品主題,藝術風格,作品評價,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虔誠的上帝信徒“歐核中心”的傑出科學家李奧納多.維特勒畢生致力於以科學的手段證明神的存在。他和其養女、神秘嫵媚的科學家維多利亞在實驗室里進行了高度機密的試驗,成功地製造出了一種極其強大的能量“反物質”。
在這個重大發現尚未對外公布時,李奧納多就在實驗室里慘遭殺害,一顆眼珠被兇手挖走,胸口上赫然印著一個神秘的標記“光照派”。更令人震驚的是,藏在地下的反物質不翼而飛,而這些反物質一旦與物質相遇便會產生巨大的能量,足以摧毀一座城市。
哈佛大學的符號學專家羅伯特·蘭登應“歐核中心”負責人之邀,前來調查這個神秘的符號。就在當天,失蹤的反物質被人發現位於梵蒂岡城地下某處。離開了實驗中心的反物質,在二十四小時之後就會自行爆炸,而這天正是天主教教皇選舉日。
來自世界各地的天主教紅衣主教會聚在梵蒂岡城,藏在地下的反物質就如同一枚定時炸彈,如不能及時找到,整個梵蒂岡城便會成為一片廢墟。還有六個鐘頭,刻不容緩,蘭登與李奧納多之女一起踏上了前往梵蒂岡的冒險之旅。
兩人在查找反物質的過程中,竟發現傳說中幾十年前就消亡的光照派還活躍於世,而且歷史上許多科學家皆是其成員。光照派沉寂了幾十年之後,竟然瞄準教皇選舉日這天對天主教進行復仇,而尋找殺人兇手及光照派的線索竟藏在伽利略和彌爾頓的作品中!兩人與神秘的幕後操縱者鬥智鬥勇,足跡遍布古老廢棄的教堂、巷道、地下室,還有陰森可怖的地下墓穴,一個個驚世之謎也隨著情節的深入而被揭開。

創作背景

《天使與魔鬼》的創作靈感來自於作者的一次梵蒂岡之旅。丹·布朗在遊覽梵蒂岡的地下通道時得知,這個秘密地道就是早期的天主教教皇躲避敵人追趕時的藏身之所,而幾百年前,最讓梵蒂岡畏懼的敵人就是一個名為“光照派”的秘密組織。這個組織由一些受到宗教迫害的科學家組成,他們發誓要對梵蒂岡進行復仇。時至今日,當代許多歷史學家還對這個組織的存在深信不疑,而且認為它是全球勢力最強大的組織之一,它滲透到世界的各個角落,不為人知。丹·布朗受此啟發,創作出這部以科學和宗教的關係為主題的驚悚懸疑小說。

人物介紹

羅伯特·蘭登
哈佛大學的符號學專家,前來調查這個神秘的符號。並負責追蹤反物質。
維多利亞
李奧納多的養女,和蘭登一起追查反物質,並漸漸產生感情。
教皇內侍
他殺死教皇,僱傭“殺手”,盜走反物質,擄走紅衣主教,只是為了警醒世人科學會讓人誤人歧途,宗教才是歸途。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科學與宗教的論戰成了這部小說的主題。這一論戰從一開始就沒有停止過,幾百年前不計其數的科學家遭到教廷迫害,時至今日,是講授達爾文的進化論還是宣傳上帝創世說仍是西方大學裡爭論不休的問題。人類從何而來,世界的起源到底在哪裡,這一直是科學與宗教試圖解決的問題。小說中的科學家李奧納多通過模擬宇宙大爆炸來證明物質從“無”中產生,從而論證了上帝的創世說。他認為,神、佛、耶和華都是指的同一種事物,科學和宗教說明的都是一個道理所有的一切都是由純粹的能量創造出來的。當記者問丹.布朗如何看待科學與宗教的論戰時,他說:“在許多方面,我將科學和宗教視為同一事物,二者都是人對神性的追問,不同之處在於,宗教訴諸問題本身,而科學側重對答案的追尋。”丹.布朗認為,科學和宗教只是講述同一個故事的兩種語言而已。小說表達了對信仰喪失和科學萬能論的擔憂。人類的科學水平不斷提高,而心靈、道德的發展相對來說卻有些滯後,當二者的失衡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其可能出現的後果就難免令人憂心忡忡。作者以“天使與魔鬼”作為小說的標題,寓意深刻而又豐富。“路西弗”(撒旦在墮落前的稱呼)被光照派視作光的使者,光照派的秘密集會地也是由“天使”的指引才能找到。被宗教迫害的人們將天主教視為魔鬼,而狂熱的宗教徒則認為科學是毀滅人類的力量,是反宗教的魔鬼。誰是天使誰是魔鬼,我們似乎沒有必要去問個究竟,因為我們知道,天使與魔鬼有時只有一步之遙。科學與宗教,人性與神性,孰是孰非,至今沒有定論,而丹·布朗在小說中恰到好處地找到了處理二者的平衡點,留給了讀者更多的思考空間。
在歷史上,宗教曾經孕育出科學,也與科學產生過激烈的衝突。但在現實中,宗教已經被邊緣化,科學占據了主導。丹·布朋把這一主題融入到他的小說當中,表明了他對科學與宗教關係的看法:科學與宗教是人類文化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兩者相互補充,相互促進,不可或缺,既相互衝突又相互統一。小說中無不反映了作者對當今社會科學萬能論的擔憂。
小說中提到教皇通過科學技術能和自己深愛著的修女在保持肉體純潔的情況下擁有自己的愛情結晶,這一情節的描寫就是為了避免矯枉過正、過分誇大宗教的作用而忽視科學的地位。李奧納多通過科學的手段創造出反物質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證實上帝的存在,這不能不說是丹·布朗的一大創造,同時也表達了他消解科學與宗教二元對立的主題。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但道德水平的提高卻大大滯後。科學是一把雙刃劍,可以造福人類,同樣也可以奴役入類。《天使與魔鬼》反映了作者對當今猶如脫韁野馬般的科學發展表現出了擔憂。小說中雖然沒有明確指出“天使”與“魔鬼”所指何物,但從描述的內容來看,其對立的二元性恰恰隱含了作者對科學發展雙重性的理解。小說表現出作者對人類生存困境的憂思,對現代社會的人文關懷。
丹·布朗選擇以厚重的歷史為背景,以神秘的宗教和先進的科學為對象,在講述故事的同時給讀者以大量的信息材料,並讓我們在閱讀中獲得美感體驗,更重要的是小說中提及的問題充滿爭議,而這些爭議又讓人不得不審視和思索。在本書前言中,作者提及了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先進的科學技術,這種極易爆炸的反物質是能為人類造福,還是會被用於製造有史以來毀滅性最強的武器?這一問題在當今科技飛速發展的時刻恰恰觸到了人們最敏感的神經,也正是人們激烈爭辯或者默默沉思的問題。而阿米斯在《小說美學》中指出,“正是人們對宗教助興趣和他們對宗教的困惑才構成了這些小說的魅力”。《天使與魔鬼》正是以科學和宗教的論戰來拴釋小說的主題,在科學與宗教的碰撞和交融中,布朗調起了讀者的興致,同時讓我們困惑不已地重新審視人性和神性,思考人類的現在和將來。丹·布朗把主題擺到了讀者面前,“不是簡單地灌輸到我們的智力範圍內,而是訴諸於我們的情感、意識和想像”。他通過小說里人物對科學和宗教的看法向讀者提出了同樣的問題,但對此卻守口如瓶不加評論。同時,作者敢於把羅馬教廷種種不為人知的事實搬上書本且不帶有任何討好的口吻,這也會引發爭論。

藝術風格

總體風格
同《達·文西密碼》和《數字城堡》一樣,丹·布朗的《天使與魔鬼》也在最大程度上打破了嚴肅小說通俗小說的界限,大量地借用通俗小說的創作手法,具有諸多後現代小說所具有的特徵,集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真正達到了曲雖高而和者眾、雅俗共賞的美學效果。在敘述模式上,丹.布朗並不摒棄傳統的敘述模式,如偵探、科幻、哥特小說的敘述方式,但又不拘泥於任何一種,還將通俗小說特有的偵探、恐怖、懸疑、神秘、言情等暢銷因素恰到好處地運用到作品之中。丹.布朗的作品集各種體裁的優點於一身,打破了傳統體裁的束縛,從而獲得了最大的敘述自由。作者的表現手法既發展了後現代、後工業時期的小說創作,又擺脫了許多後現代小說的某些痼疾,小說在這裡似乎又找到了新的前進路徑和發展空間。
丹·布朗在一開始就聲稱,小說所涉及的羅馬的藝術品、陵墓、地道、建築都是建立在史實的基礎之上,“光照派”也是確有其事,絕非空穴來風。他在小說中還大量地引用歷史資料和歷史人物,將真實的人和事納入虛幻的空間中,製造出一種亦真亦幻、虛實難辨的氣氛,體現出帶有強烈浪漫主義傾向的晚期後現代小說風格。在體驗緊張、刺激、神秘以及甜蜜的閱讀快感時,讀者隨蘭登做了一次逼真且獨特的瑞士、梵蒂岡和羅馬之旅。在“歐核中心”,讀者可以聽到對最新的科學發現的描述。丹.布朗將高深莫測的物理知識像家常話一樣娓娓道來,讓科學的門外漢對其魅力也能窺見一二。梵蒂岡之行更是驚心動魄。隨著蘭登的腳步,讀者可以在地圖上找到書中主人公們“遊覽”過的廣場、街道和教堂,而且,對鮮為人知的教皇的生活、教會的儀式也能有所涉獵。丹·布朗就像一位出色而奇特的導遊,不是帶領讀者去日常的觀光點,而是膽大妄為地帶領讀者擅闖禁地,屢屢遇險又處處逢生。在旅程中,丹.布朗還旁徵博引,將符號學、歷史學、天文學、宗教、建築學的知識呈給讀者,讓不同口味的讀者都能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和關照對象。
語言特色
丹·布朗曾在西班牙塞維亞大學專門學習過藝術史,而在投入到小說創作之前,又曾先後在埃默斯特大學及菲利普·愛斯特學院擔任過英語教師,這使他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具備了良好的語言駕馭能力,從《天使與魔鬼》中絕妙語言符號的運用可以看出這一切為他的小說創作打下了堅實的語言基礎。
在《天使與魔鬼》中,作者獨特的語言符號的運用使小說懸念迭起、精彩至極。布朗在接受採訪時曾坦言比較喜歡斯坦貝克“簡潔明了,懸念叢生,尖銳辛辣”的寫作風格,並且他在寫作中也極少使用生僻的辭彙,語言生動活潑而又通俗易懂,有著一種散文詩般的優美。約翰·巴思認為現代主義小說應該成為“雅俗共黨”的藝術而不應只是精英們才能欣賞的“曲高和寡”的藝術,因為小說歷史“植根於中產階級的通俗文化中。”布朗對此心領神會,其小說乍讀起來感覺語言平淡無奇,但細細品味則精妙絕倫、雄偉壯觀。
作者在書中提及了光照派的六個烙鐵,這些烙鐵上面都有很奇怪的“雙元式圖示”——正看倒看完全一樣,其中包括哲學中恩培多克勒提出的四根“火、氣、水、土”這古老的四大基本元素。這同時會使人聯想到中國的陰陽五行說,為該書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很容易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實際上,不少元小說作家有意要使讀者明確地意識到這種玩弄,在小說的玩弄中使讀者也參加這種遊戲。丹·布朗並非後現代元小說作家,但他確實善於吸收一切有利因素為其創作服務,這種符號的運用使讀者不自覺地參與到了其中並律律樂道,正如布朗在被採訪中所言,“我們初次看到雙元式圖示時會感到難以置信,並且幾乎所有看到這本小說上雙元式圖示的人都無一例外地駐足片刻反覆翻看,迷惑不解”。
閃回策略
大量運用電影拍攝的方式是作者創作的另一重要手段。作者放棄經典的敘事手法,用自己的實踐實現了最佳的戲劇效果。小說第一章,作者對殺手用刀子挖科學家萊昂那多維特拉眼珠的含糊描寫令人毛骨悚然,而這種給人造成強烈感官衝擊的描寫均成功地達到了作者想吸引讀者儘快入戲的預期目的。在一般情況下,多條主線與副線的運用容易使讀音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到混亂,然而丹·布朗精心安排,嫻熟地運用了靈活轉換情節線的方式,即將某條副線上發生的事情隔開,並散布於相隔較遠的幾個段落中,輔以懸念片中慣用的手法,如拋棄全知視角、改變敘事角度、故意忽略或者歪曲某—重要線索,從而達到延緩化解某—懸念的目的,這就是所謂的懸置效應。
借用電影技術中閃回技巧的一個重要作用在於維進分懸念和總懸念的設定,並最終協助主人公揭開謎底的真相。懸念有助於貫穿故事線索,引導讀音以陷於故事的峰迴路轉之中,並讓讀者始終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在小說中,當教皇內侍作為黑煞星幕後的主腦的身份被曝光後,他的腦海中閃現了前任教皇遇害後他如何掩蓋教皇被害的真相及他命人綁架並殺害4位候選主教的情境,這些閃回片斷填補了故事中關鍵部分的空白,有助於讀音理解並消化這部並未將所有故事情節都列在書中的小說。

作品評價

一次令人難以喘息的真實冒險
激動人心,驚險不斷,有著不同尋常的高智商。
——《舊金山紀事報》
魅力無窮,懸念迭起,想像豐富
——《 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戴爾·布朗
丹·布朗創作了又一部撲朔迷離的驚悚小說,足以與克蘭西和卡斯勒的最好作品像媲美。
——《布魯瑟書評》
一部讓人心跳不止坐臥不安的驚悚小說。《天使與魔鬼》就如昂貝多·艾柯的小說一樣引人注目 ,像湯姆·克蘭西的小說一樣魅力無窮,像麥可·克萊頓的小說一樣緊湊驚險,並且足以和 托馬斯·哈里斯最好的驚悚小說相媲美。《天使與魔鬼》使丹·布朗躋身於這些文學巨匠之中,並贏得了一席之地。
——辛迪加專業書評家喬·莫塞

作者簡介

丹·布朗(Dan Brown)出生於1964年,是美國作家。丹布朗畢業於阿默斯特學院和菲利普埃克塞特學院,畢業之後留在菲利普埃克塞特學院教授英語。2004年初的某一周,丹布朗的四部小說同時出現在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榜上。他的小說已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地出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