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佛

天下第一佛

蒙山大佛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約20公里處,屬太原市晉源區管轄。蒙山大佛高63米,比大同雲岡石窟最高的佛像高近46米,僅略低於四川樂山大佛,但比樂山大佛早開鑿162年,而位於阿富汗的巴米揚大佛由於開鑿年代記錄不詳,且已被毀,所以蒙山大佛堪稱天下第一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蒙山大佛
  • 外文名:Mengshan Buddha
  • 別稱:天下第一佛
  • 地理位置: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約20公里處
  • 管轄單位:太原市晉源區
  • 開放時間:2008年10月
簡介,佛像構造,修復,

簡介

北齊高洋帝於天保二年( 551)將東魏大莊嚴寺擴建為開化寺(太原市內的開化寺原址),歷五帝24年始成,稱為蒙山山大佛,亦稱西山大佛。蒙山大佛依山鐫刻,結跏跌足而坐,雙手施禪定印,佛體厚胛肥肩,佛超山巒,高遏雲天,氣勢非凡。隋文帝時新建了庇蓋大佛的殿閣,公元660年,唐高宗和皇后武則天曾到過西山開化寺,面對高達200尺的大佛,“禮敬瞻睹,嗟嘆稀奇,大舍珍寶財物衣服”。
由於寺毀閣傾,大佛淹沒於亂石瓦礫之中,直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蒙山大佛才重新被發現。大佛僅見胸頸部分,胸寬25米,高17.5米,頸部直徑寬五米。晉源區委區政府於2007年開始對蒙山大佛進行修繕工作。蒙山景區包括蒙山大佛、連理塔、開化寺、拜佛古道和鐵佛殿等文物。從九月三十號開始,著名的蒙山大佛也將在"晉之源"推介周期間撩開她的神秘面紗。

佛像構造

蒙山大佛為利用陡直崖壁開鑿而成,位於蒙山近山頂處。佛龕為摩崖敞口式,寬29.60米,進深17米,平面大約為半橢圓形。佛像頭部已經遺失,山與頸部平齊,研究者推測當時此處很可能有自然突起的岩石,開鑿時將它刻成佛頭。佛像背後的山崖有大片平地上有寺院遺址,散落有殘碎磚瓦,還有刻著杭州天目山峰徹禪師的斷碣。蒙山大佛為單體佛像,龕內外沒有脅侍像的遺蹟。
大佛頭部遺失。頸部直徑5米,高2米餘,有三條陰刻項線。頸部至腹部高22米,兩肘間距22.70米。兩肩平而寬,胸胛肥厚,身形壯碩。由於大佛的岩體為疏鬆的砂岩,風化、崩塌相當嚴重,佛像衣紋服飾已無法辨認。佛像的胸部存有若干排小方孔,據推測為重修大佛時留下的遺蹟。佛像小臂長12米、寬2.80米,保存較為完好。佛像施禪定印。右手長3.10米,手掌及小指尚存,左手已殘。兩手之下為條石補砌的雙腿,高3米,結跏趺坐式。腿下為條石台基。
雙腿和台基均為重修大佛時砌。研究者認為,佛像原來的坐姿雖未必是重修時的結跏趺坐,但是由兩手的禪定印判斷很可能就是結跏趺坐式。考古學家宿白根據清理前的遺蹟推斷蒙山大佛是倚坐的彌勒佛。然而,清理之後的佛像施禪定印,結跏趺坐,並不是倚坐的佛像。後來的研究者認為,蒙山大佛可能是釋迦牟尼佛。理由之一是《重修蒙山開化寺莊嚴閣記》提到成招提之勝因,侔釋迦之真相,另一個理由是北魏開鑿的雲岡石窟第20窟的釋迦佛也是施禪定印和結跏趺坐,與蒙山大佛相同。
蒙山大佛自雙腿下部至頸高約30米。研究者按照雙肩寬度18米估計佛像頭部高度大約十米左右,即蒙山大佛通高為40米,加上後世重修時增砌的6米高的基座,總高度大約46米。這與史籍的記載有所不同。唐代的《冥報記輯書》記載蒙山開化寺大佛高二百尺。按唐代一尺合現代0.295米,唐代記載中蒙山大佛的高度為59米,比蒙山大佛的實際高度多十幾米。一些媒體按現代一尺合0.33米計算,得出蒙山大佛的高度為66米,也有媒體計算為63米,還有媒體稱蒙山大佛通高(大佛站立高度)66米。這些媒體由此認定,蒙山大佛比55米高的阿富汗巴米揚大佛還要高。甚至有媒體聲稱,蒙山大佛與樂山大佛、巴米揚大佛齊名,並根據三者的高度關係認為將蒙山大佛稱為世界第二大石佛。
大佛前的平台上存有面闊三間(約15米)的建築遺蹟,門墩石和地栿尚在,研究者判斷建築年代可能晚於五代。建築遺蹟北面存有一龜趺,碑已失。佛龕西側壁上存有若干小石洞,是修建佛閣時嵌入梁檁所用。大佛龕外東側,崖面上還有一塊摩崖碑刻和二個洞窟的遺存。摩崖碑刻大約處在大佛胸部的高度上,為長方形,高2.50米,寬1.85米,是預先雕刻成之後嵌在山崖上的,文字已漫漶不清,只能判斷出刻的是佛經,無法確知是哪一部經。
摩崖碑刻東側的小窟高、寬都在1米左右,因岩石崩塌,此窟已被破壞。小窟的東邊是一平面為方形的大窟,面闊2.97米,進深2.99米,高2.94米,四角攢尖頂。長方形的窟門高1.74米、寬0.97米、深0.52米,門兩側雕有石柱,石柱上雕出櫨斗,櫨斗之上是雕刻的闌額,闌額的斗栱為一斗三升式,柱間斗栱為人字形叉手。叉手為弧形,向外撇出,尾端微微上翹。結合四角攢尖頂、人字形叉手尾端上翹兩個特徵,研究者認為此窟可能開鑿於北齊。窟內為素壁,並無龕像,屬於禪窟,窟內殘存有清康熙四十六年的題記。
2006年太原市政府為佛像修補了佛頭,新修的佛頭高12米,直徑8米,重140噸左右,風格參考了當地出土的北齊佛像。加固佛身時總計灌漿450噸以上。

修復

文物保護界有句行話,叫"修舊如舊"。那么,西山大佛的保護開發如何修舊如舊呢?比如對重建佛頭,各方面的看法都是不一致的。晉源區文物旅遊局楊秀生局長表示,他是不太贊成重建佛頭的,"應該避免破壞性保護","殘缺也是一種美"。寺底村的修佛頭行為被叫停後,來自北京的地質專家就強調,"水泥製作的佛頭和原始的佛身會顯得很不協調"。西方歷史上許多被毀的著名建築、園林等,比如羅馬競技場、帕特農神廟、海德堡城堡等,西方人更傾向於用保存遺址的方式來紀念,形成了一種"廢墟文化"。
在蒙山景區建設過程中,"景區開發要減少人工痕跡,保持歷史滄桑感"。
最後的修複方案是:山西頤田雕塑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山西省著名雕塑學家苗新田負責設計並在大佛原址上加建佛頭。 這其中一個前提是:佛頭的風格必須符合北齊的佛像雕塑風格。
苗新田認為,"殘軀只能做歷史遺存,是給內行看的","但要發展旅遊,整個佛像必須有形象";"從搞雕塑角度講,佛像的關鍵主要是造型","必須有時代特徵"。苗新田介紹說,起初村民選擇的佛頭是北魏風格的, 取自雲岡石窟,時代特點是"秀骨清像";而北齊的佛頭特點是處於北魏向唐朝過渡時期,"在清瘦和豐腴之間",造像由瘦長的臉型又轉化為半圓形狀。晉源區華塔村曾經出土過兩個北齊時代的石佛頭,苗新田的設計藍本,正源於此,"這就是修舊如舊"。
村民給西山大佛建佛頭時,苗新田看了媒體登出的照片後,"壞了","這是個大事,不應該馬馬虎虎"。苗新田曾給國內很多寺廟搞過雕塑,"但守在家門口,不參與太原的事情會很遺憾","我當時認為自己必須參與"。
2007年7月,苗新田開始做設計。
苗新田在製作蒙山大佛造型修復雕塑設計稿苗新田在製作蒙山大佛造型修復雕塑設計稿
2007年8月,苗新田帶工人進駐晉源。
到了2007年年底,這個高12米、寬7米多、重80多噸的佛頭終於完美登場。
在整個建設過程中,苗新田都沒有談過工程建設費用,"談錢是以後的事情,先參與再說"。 楊秀生局長承認,"建設資金非常緊張"。整個蒙山景區包括修道路,開化寺、觀音堂重建,景區美化綠化等投資需要上億元,"資金很困難,但工程很順利"。應該說,這多虧了一大批和苗新田一樣"不計成本、只求參與"的人。
"這樣的工程全國也就這么一項,實在太有意義了",大佛的建設者這么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