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黑山山城

大黑山山城

大黑山山城也叫卑沙城,位於遼寧省大連市金州區大黑山中、南兩峰及相鄰的山脊上,延綿5000米。所屬時代從魏晉延至唐朝。城垣沿大黑山山脊,繞山樑圍峽谷順山勢而建,城牆由大小不等的山石疊砌,牆寬約3.3米,殘高3-5米不等。是由東晉末年公元404年後在遼東興起的高句麗人在大黑山修建的山城,是當年高句麗人統治大連時期的政治、軍事中心。自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大黑山山城曾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所幸尚存。現存多處有關唐太宗李世民的遺蹟,點將台便是一處。

大黑山山城是研究中國東北古代高句麗歷史的重要歷史實物遺存。

1988年和1990年國家文物局先後兩次撥款近20萬元,對“卑沙城”損壞地區進行了維修。1963年9月30日,被遼寧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國務院核定為第七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黑山山城
  • 地理位置:遼寧省大連市金州區
  • 占地面積:110.9平方公里
  • 海拔:663.1米
簡介,大黑山,

簡介

大黑山山城是遼東半島著名的軍事古城堡之一。在城垣西南角的鳳凰口,建有城堡一座,居谷為關,故稱關門寨,現已坍塌,盡存舊址。在古代,卑沙城是兵家必爭之地。隋唐時期曾有二次大戰於此。《隋書·來護兒傳》和《資治通鑑》均有記載。
石牆隨山勢構築,綿延約五公里,偉岸奇俊,蔚為壯觀。城內峽谷蜿蜒,城外四周懸崖絕壁,安營紮寨於城中,進可攻,退可守。儘管現存的山城已部分傾頹,但當年壁壘森嚴的景象依稀可見。據文獻記載,西晉以前,尚無高句麗侵入遼東半島。東晉鹹康七年(公元341年),前燕的慕容皝又兵分兩路東伐高句麗,“燒其宮室,毀丸都城”,此期間,高句麗仍有在大黑山築城的機會,至5世紀初,中原戰亂頻繁,慕容氏勢力日趨衰落,高句麗政權乘隙而入,向西南擴展。東晉義熙六年(公元410年)以後,高句麗的勢力占盡遼東半島。這時,高句麗在大黑山構築城堡已完成。《隋書·來護業傳》載:“大業十年(公元614年),(來護兒)又帥渡海,至卑奢城,高句麗舉國來戰,護兒大破之,斬首千級”。書中的“卑奢城”,指的就是大黑山山城。《資治通鑑》卷182也記載了隋煬帝大業十年的這場戰爭。
唐代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任命刑部尚書、鄖國公張亮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帥舟師至山東半島的東萊渡海,至遼東半島南端登入,襲擊卑沙城,攻破城後,俘虜高句麗數千人……“五月己已,拔之,獲男女八千口”,可見當時的卑沙城內曾有千軍萬馬駐紮。645年唐軍收復遼東,668年滅高句麗。
(資料提供:金州區博物館)
有關唐太宗李世民的遺蹟點將台當時不過是一個土台,是唐王李世民校點將士的地方,如今在原址修建了一座雄偉的觀景台,供遊客們在此瞭望海天,撫今追昔,體味曾發生在這裡的波瀾壯闊的歷史長卷。

大黑山

大黑山,原稱大赫山、大和尚山、老虎山,位於金州城以東5公里,距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1.5公里,海拔663.1米,面積約110.9平方公里。大黑山拔海而起濱 岸而立,怪石嶙峋,氣勢壯觀。古人稱大黑山的景觀為 “遼左東南一隅之勝境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