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冠啄木鳥

大黃冠啄木鳥

大黃冠啄木鳥(學名:Picus flavinucha)為啄木鳥科綠啄木鳥屬的鳥類。是體形較大的綠色啄木鳥。喉黃色,具形長的黃色羽冠,尾黑。翅上飛羽具黑色及褐色橫斑,體羽局部綠色。與黃冠綠啄木鳥的區別在頭部無紅色。是喧鬧的啄木鳥,有時以小家族為群活動。腳強健,有4個,其中2個向前,2個向後,各趾的趾端均具有銳利的爪,巧於攀登樹木。尾羽的羽乾剛硬如棘,能以其尖端撐在樹幹上,助腳支持體重並攀木。嘴強直如鑿。舌細長,能伸縮自如,先端並列生短鉤。攀木覓食時以嘴叩樹,叩得非常快,頻率達每秒15-16次。頭骨十分堅固,大腦周圍有一層綿狀骨骼,內含液體,對外力能起緩衝和消震作用;頭骨周圍還具有起減震作用的肌肉,能把喙尖和頭部始終保持在一條直線上。每年鏨樹洞營巢,以昆蟲為主食,亦吃漿果。為常見的留鳥。主要分布於喜馬拉雅山脈、中國南部、東南亞及蘇門答臘島。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黃冠啄木鳥
  • 拉丁學名:Picus flavinucha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鳥綱
  • 亞綱:今鳥亞綱
  • 鴷形目
  • 啄木鳥科
  • 綠啄木鳥屬
  • :大黃冠啄木鳥
  • 亞種:8亞種
  • 命名者及年代:Gould, 1834
  • 英文名稱:Greater Yellownape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大黃冠啄木鳥的雄鳥額、頭頂和頭側暗橄欖褐色,額和頭頂綴有棕栗色,枕冠金黃色或橙黃色,整個上體和內側飛羽輝黃綠色,初級飛羽黑褐色,除翼端外,概具寬闊的深棕色橫斑;內側飛羽外翈綠色,內翈黑色,具深棕色橫斑。其餘兩翅表面與背同色,尾羽黑褐色,中央尾羽基部羽緣綠色。頦、喉檸檬黃色。前頸褐色沾綠,雜有白色條紋。胸暗橄欖褐色,其餘下體逐漸轉為橄欖灰色。雌鳥與雄鳥相似,但上喉栗色,下喉白色而具粗著的黑色縱紋。
虹膜棕紅色,嘴鉛灰色,先端淡黃色,腳和趾鉛灰沾綠,爪角褐色。
大小量度:體重♂155-180g,♀122-138g;體長♂310-360mm,♀299-332mm;嘴峰♂35-40mm,♀24-34mm;翅♂160-178mm,♀145-152mm;尾♂118-142mm,♀109-122mm;跗蹠♂28-31mm,♀24-28mm。(註:雄性——♂;雌性——♀)
啄木鳥的嘴強直而尖,不僅能啄開樹皮,而且也能啄開堅硬的木質部分,很像木工用的鑿子,它的舌細長而柔軟,能長長地伸出嘴的外面,還有一對很長的舌角骨,圍在頭骨的外面,起到特殊的彈簧作用,舌骨角的曲張,可以使舌頭伸縮自如,舌尖角質化,有成排的倒須鉤和粘液,非常適合鉤取樹幹上的昆蟲及幼蟲。
啄木鳥每天敲擊樹木約為500—600次,啄木的速度極快,幾乎是音速的兩倍,這樣它的頭部則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非常劇烈的震動,但它既不會得腦震盪,也不會頭痛。原來在啄木鳥的頭上至少有三層防震裝置,它的頭骨結構疏鬆而充滿空氣,頭骨的內部還有一層堅韌的外腦膜,在外腦膜和腦髓之間有一條狹窄的空隙,裡面含有液體,減低了震波的流體傳動,起到了消震的作用。由於突然旋轉的運動比直線的水平運動更容易造成腦損傷,所以在它頭的兩側都生有發達而強有力的肌肉,可以起到防震、消震的作用。
(註:大黃冠啄木鳥圖冊網址)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中、低山常綠闊葉林內。罕見於海拔800~2000米的亞熱帶混交林、松林及次生叢。

生活習性

留鳥。主要以昆蟲為食,有時也吃植物種子和漿果。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多往返於樹幹間,沿樹幹攀緣和覓食,有時也到地上活動和覓食。飛行呈波浪式。叫聲和黑枕綠啄木鳥相似,主要為慢聲的“chup”或“chup,chup”繼以斷續的急音。
每天清晨,大黃冠啄木鳥就開始用嘴敲擊樹幹,在寂靜的林中發出“篤,篤……”的聲音,如果發現樹幹的某處有蟲,就緊緊地攀在樹上,頭和嘴與樹幹幾乎垂直,先將樹皮啄破,將害蟲用舌頭一一鉤出來吃掉,將蟲卵也用粘液粘出。當遇到蟲子躲藏在樹幹深部的通道中時,它還會巧施“擊鼓驅蟲”的妙計,用嘴在通道處敲擊,發出特異的、使害蟲產生恐懼的擊鼓聲,使害蟲在聲波的刺激下,昏頭轉向,四處竄動,往往企圖逃出洞口,而恰好被等在這裡的啄木鳥擒而食之。它們一般要把整株樹的小囊蟲徹底消滅才轉移到另一棵樹上,碰到蟲害嚴重的樹,就會在這棵樹上連續工作上幾天,直到全部清除害蟲為止。

分布範圍

分布於印度次大陸及中國的西南地區,包括孟加拉國、不丹、高棉、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泰國和越南。
大黃冠啄木鳥分布圖大黃冠啄木鳥分布圖
中國分布於雲南、西藏、四川、廣西、福建和海南島。

繁殖方式

繁殖期4-6月。通常營巢於樹洞中。多選擇腐朽的樹幹鑿巢,巢洞由雌雄親鳥自己啄鑿而成。巢洞距地高一般為1.5-6m,多在3-5m之間。每窩產卵3-4枚,有時少至2枚和多至5枚。卵白色,大小為26-32mm×21-24mm。雌雄輪流孵卵。

亞種分化

大黃冠啄木鳥(7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1.
Picus flavinucha flavinucha
2.
Picus flavinucha korinchi
3.
Picus flavinucha kumaonensis
4.
Picus flavinucha mystacalis
5.
Picus flavinucha pierrei
6.
.Picus flavinucha ricketti
7.
Picus flavinucha styani
8.
Picus flavinucha wrayi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