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飢

大飢

大飢,漢語辭彙,出自《左傳·文公十六年》等書,釋義為大饑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飢
  • 拼音:dà jī 
  • 注音:ㄉㄚˋ ㄐㄧ
  • 解釋:亦作“大飢”;大饑荒;嚴重的饑荒
《左傳·文公十六年》:“楚大飢,戎伐其西南。”《公羊傳·襄公二十四年》:“大飢。” 何休 註:“有死傷曰大飢,無死傷曰飢。”《穀梁傳·襄公二十四年》:“五穀不升為大飢。”《呂氏春秋·上農》:“因胥歲不舉銍艾,數奪民時,大飢乃來。” 宋 蘇軾 《東坡志林·冢中棄兒吸蟾氣》:“富彥國在青社,河北大飢,民爭歸之。”《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一回:“於是國中皆用越之粟種。不復發生,吳民大飢。夫差猶認以為地土不同,不知粟種之蒸熟也。”1986年《睢陽袁氏(袁可立)家譜》:“萬曆乙卯(萬曆四十三年 1615年),東省大飢,揭竿破城之變屢聞,睢人惶惶無所持以自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