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集場

大集場位於恩施市西南47公里,與鹹豐縣、宣恩縣、利川市接壤,今屬盛家壩鄉,恩(施)鹹(豐)公路從境內穿過。大集場的得名,源於大歇場。很早的時候,這裡只有幾間茅屋和一棵大樹,路過此地的恩施、鹹豐、宣恩、利川四縣客商和農民,常在此歇腳休息,便稱其為大歇場。後來,外地移民大量到來,房屋增多,在橫穿山槽的小溪兩岸形成兩條街道,成為四縣交界之地較大的集貿市場,便改稱大集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集場
  • 位置:恩施市西南47公里
  • 接壤:鹹豐縣、宣恩縣
  • 屬於:盛家壩鄉
村情慨況,人文歷史,三大會館,烈士陵園,一把傘,大集精米,

村情慨況

大集場村位於盛家壩鄉南邊,村委會設在大集場集鎮,轄區面積32平方公里,住戶1255戶,總人口5020人。村支“兩委”幹部共8人,其中大學生村官1人。黨支部下設黨小組5個,有黨員98人,後備幹部2人。該村以菸葉、水稻、畜牧作為主導產業。2004年3月,鄉政府投入19萬元對村委會進行維修,2004年12月底完工並投入使用。近年來,大集場村全面推進小區建設項目、用足盤活兩個村級林場、依靠經濟合作組織開展服務性活動,實現了村級集體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大集場

人文歷史

三大會館

明末清初,四川連續數十年戰亂,使得人丁稀少,糧稅嚴重不濟。清王朝便制定十分優惠的政策鼓勵湖廣等地人民入川居住耕種,吸引大量湖廣人民入川發展,從而成功實施了一次大移民。恩施地近川邊,歷史上本屬四川,明代才劃給湖廣省,故也屬移民重地之一。清乾隆、嘉慶兩朝,貴州、湖南、江西等地人民,在朝廷“定各省貧民攜帶妻子入蜀並開墾者,準其入籍例”、“蜀省流寓之民,有開墾田地納糧當差者,應準其子弟在川一體考試”、“凡流寓情願墾荒居住者,將地畝永給為業”、“今特下詔仰戶部飭行川省、湖南等處文武官員知悉,凡有開墾百姓,任以通往,毋得關隘阻撓。俟開墾六年外,候旨起科。凡在彼官員招撫有功,另行加獎”等政策鼓勵下,紛紛移民四川與其交界的湖北邊境,清施南府恩施縣(今恩施市),在這一時期接納了大量貴州、湖南、江西移民,正是他們的到來,建設並繁榮了大集場。
大集場
各省移民來到大集場後,需要以省籍為範圍成立自行管理和互相幫助的機構,即成立同鄉會與辦事機構——會館,而古時會館又是以宮廟的形式存在的,作為貴州會館的忠烈宮、湖南會館的禹王宮、江西會館的萬壽宮便相繼建立起來。
忠烈宮位於大集上街,又名忠烈廟,黑神廟,奉祀唐朝忠臣南霽雲,因其面黑,被稱為黑神。它的前身是貴州貴陽市的南霽雲祠,明代貴州按察使王憲請示朝廷將其列入秩祀,並賜額“忠烈”,故改稱忠烈宮,各地所建祭祀南霽雲的廟宮皆稱忠烈宮。
大集場
禹王宮位於大集中街,湖南移民所建。大禹是上古時代的治水英雄,他用疏導的方法治理了當時中國大地的洪災水患,受到人民的愛戴,接替了舜帝的王位,因禹率領的人民為夏族,後人稱其為華夏始祖,歷朝各代紛紛建廟奉祀。因湖廣省(即今湖南、湖北地區)地處長江中下游,常年遭受水災困擾,更是大量建廟祭祀大禹,希望他的神靈治理水害,保佑農業豐收,大家可以安居樂業。自然,禹王宮便成了天下湖廣人的會館。
萬壽宮位於大集下街,又稱江西廟,江西移民所建,奉祀神化了的歷史人物許真君。許真君,姓許名遜,字敬之,祖籍河南汝南。東漢末年,社會動亂,其父許肅避往江西南昌。至三國吳赤烏二年(公元239年),許遜出生於南昌縣長定鄉益塘坡。相傳許遜生性聰穎,博通經史,精醫理道術。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許遜出任四川旌陽縣令,他近賢遠奸,居官清廉。經十年的精心施政,將旌陽這個歲歲饑饉,野有餓俘的地方,治理得政良俗美,生產發展,社會安定,戶口繁衍。當時旌陽一帶疫病流行,許遜為民治病,藥到病除,活人無數。因此被稱為福主菩薩,不僅旌陽縣,還有他的老家江西紛紛建廟奉祀。遷移大集的江西人民建萬壽宮,一是不忘故土,二是希望許真君給大家帶來福祉。
大集場
大集場至清末到民國都興盛繁榮,1945年人們將連線兩街的小橋拆除,在溪上建了房屋,兩街連成一條南北走向的直街,長約二百米,房屋多為二層土木結構,青瓦飛檐,別具風格。每逢農曆一、六日趕場,商賈雲集,雖有七家棧房接待客人,也不夠用。布匹、雜貨、飯館、酒店、米行、茶館、鹽店等攤鋪生意紅火。農曆六月二十四至七月初一日,為忠烈宮、禹王宮、萬壽宮廟會,人們在廟裡敬神祭祖,南戲班天天在廟裡戲台演出,龍燈、採蓮船、蓮香等民間藝人在街上競相獻技。人們相互交售農副產品,購買生產生活物資,每天趕廟會的民眾多達數千人,熱鬧非凡。

烈士陵園

大集場烈士是在革命事業中於車遼壩犧牲的革命烈士,每年清明節都有大批民眾自發前去掃墓、吊念。

一把傘

一把傘為大集場村灣田組處的一棵古樹,當地也因此得名一把傘。此樹位於一座山丘頂部,已有幾百年歷史,粗壯古樸蔚為壯觀,受到當地普遍的尊敬,在南鄉內外享有很高的地位。

大集精米

大集精米主產於芭蕉灣、灣田等地,因土壤肥沃、氣候適宜、水源充足等得天獨厚的條件,盛產高富硒、原生態的優質大米。
“大集精米”聞名國內,零售價每公斤比其它品種高0.4元以上,在全州甚至全國各大市場銷售前景看好。大集精米現在種植面積穩定在2萬畝的基礎上,同時與農民簽訂訂單,企業按照噶與市場的價格回收高加工,確保了大集精米的品牌地位。
“大集”商標被持有者為恩施市大集米業有限公司,此公司始建於2003年,屬農產品加工銷售民營企業。公司註冊資本金100萬元,擁有固定資產200餘萬元,員工15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5人。長期經營恩施市盛家壩優質水稻加工的“大集”珍米及利川市南坪優質水稻加工的“馬坪”精米,2005年加工銷售優質大米2000噸,創產值560萬元,產品始終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2005年8月1日獲得了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頒發的《全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2006年獲得州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稱號。公司擁有各類大米加工機械及光電色選設備,設備先進、齊全,年生產能力可達1萬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