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氣功後六十四

大雁氣功後六十四

大雁氣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上乘功法體系,因模仿大雁的動作和習性而得名。大雁氣功是建基於我國道家哲學和養生理念。功法都是按著陰陽變化、五行八卦及經絡氣路特性而編排。大雁氣功雖功法高深,但簡單易練,入門容易,深造也不難,老幼皆宜,沒有禁異,而且安全性極好。以練本、治本為主,激導人體主要經絡穴位,加強整個人體的功能,最佳化神經和體液調節系統,調節臟腑機能,平衡陰陽,調和氣血。大雁氣功是中國氣功中的一派上乘功夫。當代著名氣功師楊梅君(女) 全面繼承了這派氣功的功法和理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雁氣功後六十四
  • 性質:大雁氣功
  • :六十四
  • 練功:三個原則
練功原則,心端意正,意念準確,講求實效,練功姿態,保持松靜,和諧有序,品德修養,練功掌形,開掌,弓掌,爪形,空拳,撐腕,顫掌,練功環境,練功時間,注意事項,注意穿戴,飯前練功,築基三月,注意避忌,控制飲食,安睡歸氣,中斷受驚,動作分解,

練功原則

心端意正

就是要心正、意正、形正。注意心性修養,不可心猿意馬, 不可三心二意。不要這山望著那山高。端正練功態度, 為治病健身而練, 要有誠心和毅力。

意念準確

就是動作準確, 意念運用準確。不含含糊糊, 不似是而非。不要外形動作一個樣, 內里意念一個樣, 不搞自創自造。

講求實效

就是要扎紮實實, 實實在在。一步一個腳印, 不急於求成,努力鑽研和領會,不搞花架子,要講求實效。

練功姿態

保持松靜

並以心意體會全身前後左右的放鬆,形體動作和意念協調統一,“外氣”就可收入,“內氣”就可激發, 並隨著動作的變化而進行有序的運動。從“入功”到“收功”的全過程,是“內氣”有規律運動的一個周期。“氣”分為“內氣”和“外氣”,“外氣”是“內氣”的體外輻射。有時將大自然的能量“天、地氣”也叫作“外氣”。“氣”是可以感知的“外氣”可以看到,“內氣”也可以感覺到。就氣感而言, 溫熱感、熱感以及感覺有暖流流過, 這都是“好氣”激發和運導。涼感、麻感、針刺感等一般為病氣 ( 或濁氣 ) 在被排散。麻感和酸痛感為較重的病氣在被分離。有腫塊等氣滯血淤之疾病, 練功初期“內氣”沖貫病區,可能病區有疼痛甚至劇痛感覺。這些感覺都是“內氣”衝擊病區和分離病毒的正常反應, 說明“內氣”已被調動、功效已經出現, 是良好現象。繼續練功排除之後,繼之而來的是全身各部溫熱和熱感逐步增加, 疾病也隨之逐漸消除。但是每個人由於個體差異, 氣感產生快與慢並不太一樣,有些人可能無明顯感覺, 疾病照樣可以治癒。所以,功效應以疾病指標的改變和身體素質的提高為準, 不要單純追求氣感。

和諧有序

人體的健康水平如何, 決定於大腦各中樞活動及全身機能組織活動同步化程度的高低。大雁氣功則符合於這一人體機能活動的規律。大雁氣功“前、後六十四式”功法的動作結構是和諧有序的。和諧有序一方面有助於發動“氣機”和產生“氣場”,另一方面也可使人體組織和機能平衡和有序化。大雁氣功每節動作一般是兩腳一實一虛 ( 腳處於重心為實, 非重心為虛 ),兩手臂之間及手臂與身體一般形成環抱狀, 馬步狀或一上一下的托天、探地狀, 也就是動作大都是“閉合”結構和“陰陽掌”結構,以利形成較強氣場。各種不同體姿形成“內氣場”和“外氣場”。“內氣”可輻射於體外,“外氣”又可回收入體內, 內外相互作用, 使氣場不斷加強和穩定。在大雁氣功中, 身、手、腳分別採取不同的動作形狀,並且有序地加以變化,是為了達到“內氣”升、降、收、排、補、瀉等氣功效應。身體有屈有仰,臂有開有合,足有起有落。

品德修養

排除七情干擾
人的精神狀態、品德情操與體內機能活動有密切關聯。中國氣功學認為,人的七情­―喜 ( 指狂喜 ) 、怒、憂、思、悲、恐、 驚,是使人傷身致病的內在因素。因此,平時待人處事,應當心胸開闊,對任何節能泰然處之,思想開朗, 精神愉快,這對治病健身養氣養生都大有裨益。身體和思維並不怕使用,但要用之得法, 起居坐臥、工作學習,要善於保持松靜態,精神經常內守,思想專一。體松神安方可達身心清淨。平時能經常做到體態輕鬆,精神內守,即是不練功的練功。

練功掌形

開掌

五指自然伸直, 指間有縫, 虎口張開, 可使“氣”達手指,指間產生“氣場”, 用這種手形疏導“內氣”的運行;

弓掌

手背微凸,於心內凹,五指呈放射狀, 可從手指、手心收進“外氣”;

爪形

五指收攏, 手掌的“氣場”集中,用以對人體特定穴位貫氣;

空拳

五指先張開,然後迅速併攏,形成空拳,這種手形用於抓采“外氣”;

撐腕

手臂下伸, 掌心下壓, 手指開縫並伸直, 虎口圓 張,稍用力撐手腕, 用於從手心、指端排出病氣 ( 濁氣 ),並導引體內病氣從腳心排出;

顫掌

手和臂自然伸直放鬆。以腕為中心使手和臂一起顫動,振幅小,顫動快。其作用為加速舒經活血和排散病氣; 彈掌形:手臂先回收,然後稍用力向外推伸,五指張開推彈掌指,可排病氣 ( 濁氣 ),排完後,手掌靜止放鬆,又可收“外氣”。
總之,大雁氣功的功效要靠其整體動作的組合來發揮, 因此,練功時要注意身體各部位的協調統一,才可使上下、表里、氣血、筋骨、經絡與臟腑等和諧一致。此外,練功時不要著意於身、手、腳形與“內氣”運行的關係,而要順應“氣”在體內、體外 的自然循環。這是很重要的。

練功環境

就環境要求而言,最好選在空氣好,周圍有松柏樹的乾淨土地或草坪上練功。如果沒有這種條件,在環境乾淨、空氣清潔的處所,或在空氣流通的室內, 亦可以練功。但是不要在潮溫、有腐蝕物、不良氣味以及有污染的場所練功。也要避免在大雨、大霧、大風 (包括穿堂風)和烈日曝曬的場合練功。

練功時間

練功的時間以子時 (23 時至 1 時) 、寅時 (3 時至 5 時)、卯時 (5 時至 7 時) 、午時 (11 時至 13 時)為宜。子時養氣,寅時養精,午時養血,卯時練功可推遲人體老化。如無條件,在早晨和 睡覺前練功亦可。練功時間長短和運動量大小,要因每人身體狀況和客觀條件而定。初學時要注意把功法動作掌握牢。運用自如以後,每天應保證練二、三次。 " 前六十四式 " 每次可練兩遍,而且要天天堅持 ";後六十四式 " 練一至二遍。運動量不宜過大,每套功每遍用 10 分鐘左右練完即可。以練功後感到輕鬆舒適為度,不可過累。練功主要是持之以恆,不必追求數量。

注意事項

注意穿戴

練功前要排出大、小便,衣物穿戴要寬鬆,不要束腰、束胸,不要穿高跟鞋。

飯前練功

早晨、中午最好在飯前練功,使“胃臟”被“氣場”作用之後,再行進食,但是過飢時不宜練功,飯後半小時內也不宜練功。

築基三月

先練“前六十四式”築基三個月
築基期間要節制房事,少用菸酒,避免七情干擾。三個月之後再練“後六十四式”功法。但學功時,“前後六十四式”兩套功法可以一起學,學後周期地複習,保持不忘,正式練“後六十四式”功法要推遲一個季度。

注意避忌

除了婦女在月經期要停功兩、三天外,練功不要間斷。正確認識和處理練功與工作、學習、娛樂等在時間上的矛盾。

控制飲食

練功之後,食慾一般突然增加,對食量要注意控制,保持正常食量。這樣,便可以收到人體胖瘦自然調節的作用,胖者減肥,瘦者增重。

安睡歸氣

練好“安睡歸氣”和“收式”動作
“安睡歸氣”是“前六十四式”的收功,“後六十四式”的入功,而且動作有一定難度。對此,在功法動作部分已有描述,這裡只補充說明 :如果同時練“前、後六十四式”功法時,“前六十四式”最好練兩遍,第一遍練完後按要求收功,接著再練一遍“前六十四式”,練到“安睡歸氣”一節時,不必起身,就作為“後六十四式”的“起式”,接著把“後六十四式”練完。 這節動作適於慢做,轉身之後,先身形站穩,再慢慢下蹲。蹲穩之後,頭可隨身前傾,但不要低頭,閉目容易頭暈者,可以睜眼,眼視前下方。同時,意想下丹田,使內氣聚斂。起身要慢,先抬頭,眼平視前方,意念空靜,然後再慢慢起身,避免引起頭 暈。" 收式 " 的作用,是使全身外圍之氣,收到下丹舊。用雙手 疏導收氣之後,需要繼續靜站片刻,全身放鬆,意想下丹田,使氣息歸元,以補元氣。功力增長的快慢,關鍵就在能否在功畢時把氣收好,這點至關重要。

中斷受驚

關於練功中斷和受驚的處理
練功過程如因故被打斷,一定要把正在進行的該節動作做完,並做一遍 " 收式 " 動作,氣 收下丹田,然後再停止練功,處理其它軒惰。練功過程如因周 圍出現干擾 ( 如聽到巨大聲響等 ),使自己突然受驚,體內 " 內 氣 " 可能因外界刺激而產生 " 氣散 " 現象,全身突然感覺發涼,這時心理不要緊張,立刻收攏意念,意想下丹田,體態放鬆,內 氣便重新回聚,可繼續練功,體內氣感便自然恢復。或者在受驚時迅速用鼻深吸一口氣入肺,再以一定速度和勁力用口吐出去,內氣便回聚,繼續練功。

動作分解

動作分解
(一)伸爪
預備式:接“前六十四式”中的“安睡”式。
身體抬起,上身前傾,兩腿伸直,同時兩手從腿前正中線到腳面向
前上方伸展環抱,手指斜相對,手心對氣戶,與肩同寬,眼視兩手中間。
(二)收膀
以腳跟為軸,左腳向左轉90度,兩腳成丁字步,左腳內虛外實,
重心在右腳。左腿伸直,右腿深屈。同時,兩臂隨身體一起左轉,左手
翻為手心向外,隨身體邊轉邊撈氣,當轉至左側時,變爪點於左京門穴,
右手臂與胸同高,手心向里,眼視右手(圖3)。然後左臂前伸,與右臂
同高,兩手心向里,手臂成環抱,以腳跟為軸,向右後轉身180度,
同時右手翻為手心向外,隨身體邊轉邊撈氣,當轉至右側時,右手變爪
點於右京門穴處。眼視左手。
(三)尋風
足勢不變,右手由爪變掌,兩臂對胸舒展環抱,手指相對,手心
向里。
同時抬頭眼視前方。然後以腳跟為軸向左後轉身180度,手勢不變,
再向右轉身90度,歸正,起身直立。
(四)背爪對肩
兩手臂從身體兩側,經兩腳外踝,抱氣上捧至肩。然後兩手變爪
點肩井穴。身體直立,兩肘平行向前與肩平,松肩,眼平視(圖5)。
(五)散病氣
足勢不變。右手由爪變掌,手指朝上,手心朝外,從“肩井”
到“氣戶”沿胸腹部向前外下方呈陰掌甩氣。然後左手與右手動作相同,
方向相反。右手甩氣,右側身。左手甩氣,左側身。
(六)纏手
右腳上前半步,左手置於腹前,手心向里,右手經左手上方纏繞
到左手的前面,雙手在內外關部位相纏繞,約距5寸左右(圖7)。然後左
腳上前半步,左手又纏繞到右手前面,右腳再上前半步,右手又纏繞到
左手的前面。眼視手。前弓步。
(七)轉身收氣(右、左、右)
以左腳掌為軸,左腳跟內扣。以右腳跟為軸,右腳掌內扣。向左轉
身90度,兩腳平行同肩寬,同時兩手臂向上劃大弧抱氣。兩手空心掌置
於兩氣戶穴處(圖8)。兩腳不動,以腰為軸向右後轉體,眼看正後方。
然後轉回正前方。向左後轉體,眼看正後方,轉回正前方。再向右後轉
體,並轉回正前方。如此三次轉身,兩手勢不變。轉體時要注意松肩,
三次後轉凝視同一點。
(八)甩病氣
足勢不變。兩手順氣戶向下移至帶脈,呈手心向上,右手向右前
方甩氣,收回。左手向左前方甩氣,收回。圖(9-1)。然後兩臂同時屈
肘內旋,拇指向下,手心向前,意念用力將雙手向前方彈推,同肩寬(圖9-2)。
兩臂微屈,撐腕、虎口圓,與眼同高。眼視前方。
(九)背翅抱氣(右、左、右)
兩手向後抱氣,至胯後。手心斜向上,手指斜相對。兩手合谷穴與
環跳穴相對相距約二、三寸(圖10)。兩腳不動,以腰為軸,向右後轉體,
眼看正後方,然後轉回正前方。向左側後轉體,眼看正後方,轉回正前
方。向右後轉體,轉回正前方。轉體時要松肩,眼平視,三次後轉,
凝視同一點。
(十)貫氣、排氣
兩腳原地不動,兩手經腎腧沿帶脈向前至氣海,手心向里,再捧
氣沿任脈上行經面、百會、玉枕、風池。然後兩手臂外旋,兩手背相對,
拇指向上,手心向外側,沿氣戶方向向下順氣,同時向前屈身約90度,
兩手背順兩腿向腳尖方向甩手。眼隨手勢看前下方。
(十一)穿又
向前彎腰姿勢不變。左手沿左腿外側轉向身後,手心向上,指尖
向前,同時右手心轉向上,指尖向後,兩手指相對。然後兩手快速穿進
兩腿中間,中指相觸,隨即前後分開(圖12)。
(十二)外踝骨貫氣
1、右踝骨貫氣:向前彎腰姿勢不變,左手分開後上提至腰部,
手心向上合谷穴貼腎俞穴。右手對右腳外踝骨貫氣。以腰為軸,帶動右
手臂手掌由腳尖向腳後跟擺動,然後由後向前擺動,再由前向後擺動;
腰、臂要放鬆,眼看右手(圖13)。
2、左踝骨貫氣:彎腰姿勢不變。當右手擺完第三次時,順勢由下
向上提至腰部,手心向上,右合谷穴貼右腎俞。左手順勢向下,手心向
左外踝骨貫氣,擺腰、臂三次,其動作要求與右踝骨貫氣相同。眼看左手。
(十三)搓背、搓腿
當左手對左踝骨貫氣後,左手臂上提至腰部,手心向上與右手姿
勢相同。兩手一起上提至夾脊,然後自夾脊往下抹搓至腎腧時,手心轉
向里,過環跳,手掌搓腿(圖14),當搓抹到小腿肚下時,兩手一起向腳
前方甩氣,眼視前下方。
(十四)拍掌
腳勢不變,身體起立。兩手心相對成虛掌在額前相拍,眼視雙手(圖15)。
(十五)搓臂
1、右搓臂:足勢不變。拍掌兩手分開,左手掌拍右手背,然後左
手掌順右手背經右臂外側一直搓抹到右腋下。同時右手臂向前屈伸,
手心向里,眼平視(圖16)。
2、左搓臂:左手由右腋下伸向胸前,然後右手掌拍左手背,順左
手臂外側一直搓抹到左腋下,眼平視。
(十六)點穴(七點)
足勢不變。右手變爪形點左氣戶。左手變爪形點右氣戶。右爪點
左肋大包穴,左爪點右肋大包穴。右爪點左腰帶脈穴,左爪點右腰帶脈
穴,右爪點臍下氣海穴(圖17)。注意點穴之後甩病氣。
(十七)歸氣
足勢不變。兩手微抬起,虎口相對,四指向下,置於小腹略停,
眼平視(圖18)。
(十八)十字臂
足勢不變。兩臂從體前經體側向上劃弧,然後交叉成十字形抱在
胸前,兩手心分別放置於左右氣戶穴,右臂在左臂之外,眼平視(圖19)。
(十九)下沉
足勢不變。兩手臂順勢自胸前分開經腹部到身體兩側,然後兩手
臂向胸前抱氣,手心向里,由胸下按至腹部,手心向下,對湧泉,身體
拉直,氣沉丹田。隨後兩臂自然下垂體側,凝視。
(二十)草上飄
抬右腿,用右手空掌拍打右腿脾關(圖21),然後抬左腿用左手空
掌拍打左腿脾關。如此交替拍打左右兩腿。邊拍邊向前走,共走9步。
先腳跟著地,後腳掌著地,腳心虛提,全身自然放鬆,走步輕盈,眼平
視(腿不抬高)。
(二十一)雙拍轉身
草上飄走第九步,右腳在前時。左腳跟上一步與右腳平行站立,
同時兩手虛掌拍打在兩腿膝面上(圖22)。然後以左腳跟為軸向左後轉身
180度,右腳跟上與左腳平行,同時身體起立,兩臂自然下垂,眼平視。
(二十二)十字臂
其餘動作與(十八)同,但左臂在右臂之外,見圖19。
(二十三)下沉
動作與(十九)同。見圖20。
(二十四)草上飄
動作同前,先抬左腿,用左手空掌拍打左腿脾關,其餘動作同(二十)。
見圖21。
(二十五)雙拍轉身
草上飄走第九步左腳在前時,右腳跟上一步與左腳平行站立。
以後動作與(二十一)相同。見圖22。
(二十六)十字臂
動作與(十八)同。見圖19。
(二十七)下沉
動作與(十九)同。見圖20。
(二十八)後拍腿
抬右腿,右手虛掌拍打右腿內膝窩(圖23);小腿自然放鬆,右腳
落回原位,然後抬左腿,左手虛掌拍打左腿內膝窩,左腳落回原位。
眼平視。
(二十九)跨步三晃
提右腿,蹬腳跟,下落時腳跟先著地,右腳內扣呈弓步,兩臂
張開,分別置於左、右胯的外側,兩手背微向里彎曲成弧形環
抱,手心向里對環跳穴,身體左轉,目視正後方。
重心後移至左腳,身體後坐,右腳尖翹起,向右轉身360度,凝視正後方。
向左轉身360度,兩腿仍成右弓步,一左一右為一次,如此重複
三次。眼平視。
(三十)縮身修面
重心放在左腳,右腳後撤一大步,屈右膝,重心後移右
腳,左腿伸直。兩手臂由身體兩側從後下方向前捧氣至左
腳前方時,兩臂舒展環抱,手心向上抬至與頭同高,同時上身
稍抬起。然後手心轉向里,兩臂內旋經頭面,胸腹,左腿,下行至左
腳前方,手心向下.上身稍前傾。眼視前下方。
(三十一)探地
足勢不變。左手心向下不動。右手臂向右後方推氣,手心
向下向後。同時身體隨著向右後偏轉。眼視右手(圖26)。
(三十二)合掌
左手不動,右臂順勢內旋,右手由後向左前方撈氣,上身
亦隨著向左前方偏轉,眼視右手。右手撈氣停於左掌下方,兩
手勞宮相對約距5寸左右,眼視手(圖27)。
(三十三)搓掌
足勢不變。兩手掌快速相搓,左手向左後方,右手向右後
方,兩手朝後甩氣,重心在右腿,眼視前下(圖
28)。
(三十四)尋雲看霧
足勢不變,兩手臂由環跳兩側從後下方向前撈氣至左腳
前,重心前移緩緩起立,兩手捧氣,手心向上,邊捧氣邊起立,
兩手臂捧氣上舉過頭至前上方,兩手相距約八寸,手心斜相
對,重心前移左腳,右腳跟提起,腳尖著地,抬頭仰視。
(三十五)背翅
兩手屈腕,手指下垂,兩手從胸前向腋下沿兩肋插向腰胯
外側,掌心向外,足勢不變,上身挺起,眼平視(圖30)。
(三十六)回膀
兩臂外旋,手心向上,由下向前捧氣,同時右腳上步與左
腳平行同肩寬。當兩手捧至與額同高時,兩手變爪點兩肩肩俞穴,眼平視(圖31)。
(三十七)下貫
兩爪變掌,手背相對沿任脈下插至小腹,眼視前
方,兩臂外旋手心向上向前捧氣,同時兩腳跟提起,當兩手捧
氣與額同高后,兩臂內旋手心向里,快速經面、胸、腹向下丹
田貫氣(圖32)。同時兩腳跟下落著地。撐腕,掌心對腳心,挺胸,凝視
(三十八)涮翅
1、右涮翅:足勢不變。右手在右肋邊振顫邊逆時針旋轉三次,然後右手停
在右肋前,手指自然放鬆下垂,眼看右手。
2、左涮翅:同右涮翅,左手臂振顫順時針旋轉三次。
(三十九)涮膀
1、右涮膀:足勢不變。右手變爪放在右氣戶,右肘從
下向後向上再向前,以右肩為軸劃圈三次,同時帶動腰身一起
自然晃動,眼平視(圖34)。練開右肩胛骨
2、左涮膀:動作與右涮膀相同,轉動左肩臂(圖34)。
(四十)振翅洗胸
足勢不變。兩手臂邊振顫邊上提至胸前,手心向里手指相
對,兩臂彎曲成弧形。兩臂邊振顫邊由胸向腹部移動,再由小
腹上提至胸前,為一次洗胸。同時,身體亦隨手臂的上下運動
而稍有擺動,眼平視。如此振洗七次(圖35)。排病氣
(四十一)展翅洗頭
足勢不變。屈膝,兩手臂邊振顫邊上提至額前方。手心向前,手
指斜相對,頭微低。從左到右逆時針方向邊顫手臂邊轉動羅肌
三次,同時手臂、肩、腰一起轉動(圖36)。然後順時針轉
動羅肌三次。左轉三次,右轉三次。
(四十二)落膀收翅
足勢不變。兩手臂邊振顫邊向胸前下落,停於肋前,兩手
變爪點大包穴。眼平視(圖37)。
(四十三)泳動起飛
兩手邊伸展邊振顫泳動,由前上方成弧形下落至兩肋,瞬間變爪,同時兩
腳跟瞬間提起。兩手由爪變掌,五指自然分開。兩手臂由肋前向前上方伸
展,手心斜向前方,手與頭同高。
升降一次為一次泳動起飛,共做七次。全身自然放鬆,眼視
前方。然後,兩手變爪點左右帶脈穴。
(四十四)指天
右腳上前一步。同時右手從左手心掏出,右手向
前上方伸出,手心向前。右手半劍指指天,眼視右手。左手下按
在左胯側,手心向下,虎口對胯部(圖39)。右弓步。
(四十五)劃地
右腳後撤一步,屈身,右腿深屈,同時左手劃弧向後向
前,左腿自然伸直,左腳內虛外實。上身前屈,左手心向下,
在左腳前外側按逆時針方向轉三圈,眼視左手。右手手心向後
置於右胯側(圖40)。注意左手臂要帶動左半身旋轉。
(四十六)轉身劃地
左手翻掌向上提至胸前,手心向上微向里,上身抬起,然
後以腳跟為軸向右後轉身180度,左腿深屈,右腿自然伸直,
右腳內虛外實,右手在右腳前外側按順時針方向旋轉三圈,眼
視右手。左手原位不動(圖41)。
(四十七)捧氣
左、右手上提至胸前;同時上身抬起,兩手捧氣過
頂,手心向里,兩肘稍比肩寬。右腳跟虛或腳內側虛,重心全
在左腿。眼視前下。
(四十八)歸回
兩臂一起內旋,手心向下,兩手下按於右腳前,手指相
對,同時身體前屈約90度,右腿伸直,左腳跟提起。然後兩手
提至右膝前,同時身體亦稍抬起,再伏身下接至腳前。如此下
壓、上提三次,身體亦起伏三次,眼視手(圖43)
(四十九)連環步
上身抬起,屈右臂,肘與肩同高,右手心朝外,經腹胸中線向上向右向
後移動,同時左腳上前一步,腳尖朝左前方,腳外側著地內側
虛,使整個身體偏轉,左側朝前,並帶動左手臂擺向體前,左
手心對小腹部。然後屈左臂,右肘同肩高,經腹胸中線向上向
左向後移動,同時右腳上前一步,腳尖朝右前方。腳外側著地
內側虛,使身體偏轉,右側朝前,右臂松肘自然擺向體前,右
手心對小腹部,如此左右交叉共走九步。要注意身體放鬆,自
然協調,以肘帶腰動,再由腰帶腿動,腳步要走穩。
走三步後,左腳在前,右手由里向下再向上纏繞左手一
周,左手向左前方,迅速推掌於左胯前,用力於掌外側,掌心
斜向外;同時右臂向右上方迅速撐肘,掌心向下,兩臂呈弧
形。眼視左手(圖44)。
走六步後,右腳在前,左右手如前互相纏繞一周,右手向
右前方迅速推掌於右胯前,左臂向左上方迅速撐肘,掌心向
下,兩臂呈弧形,眼視右手。走九步後,再纏手向左推掌,與
走三步時動作相同。
(五十)鷂子翻身
以兩腳掌為軸向右後轉身180度.兩手臂呈弧形,掌心向
外,虎口相對,兩手臂隨轉身由前向上再轉向下;轉身後屈右
膝,左腳跟提起,腳尖內扣,左腿半跪,同時兩臂再由前
下方擺向左後方,上身及頭亦隨著轉向左側,左臂自然伸直,
手指指向左後上方,虎口圓,拇指在下,眼視左手;右臂屈肘
約90度,手形與左手相同,呈拉弓狀(圖45)。
(五十一)彈膀
身體及手臂轉正,上身稍抬起,左腳上前半步,腳跟虛,
上身向前微屈,兩手臂在兩側平伸;右腿深屈,左
腿自然伸直,眼視前方。然後兩手臂邊振顫邊帶動肩背慢慢由
胯兩側向前後旋轉,先右後左為一次
彈膀。共彈膀七次。注意肩背的動作。
(五十二)遮霧
足勢不變。右手臂向下向前,向上、向後劃一大弧,邊振
顫邊劃弧落於環跳。然後左手臂邊振顫邊劃一大孤落於環跳,
眼視手(圖47)。
(五十三)看風上飛
身體起立,右腳上前一步,右腳跟先著地,隨後全腳掌著
地,身體前移。右腳跟著地的同時,兩臂屈肘上提,兩肘同肩
寬,兩手稍高於肩,屈手腕,手指向前。右腳掌落地同時,兩
肘微屈,兩手心朝前,撐腕,指尖向上,虎口相對。兩手臂
一起向前撐腕平推,兩臂自然伸直。隨後出左腳,先腳跟著
地,再全腳掌著地,兩臂收縮上提,屈腕屈肘,兩臂再向前平
推,撐腕伸肘,身體前移。如此共走七步。眼視前方。要求全
身放鬆,指、腕、肘、肩關節成波浪形節節伸縮,腰身前後自
然擺動 (圖48)。注意丁字步,可以配合呼吸。
(五十四)橫膀
當“看風上飛”走完第七步後,左腳跟上,使兩腳平行站
立同肩寬。同時兩手收至胸前,兩掌相合,指尖朝上。然後兩
手臂內旋,分別向左右兩側撐開,掌心向外,手指朝前,平視。
(五十五)過海
1、左過海;以腳跟為軸,左腳向左轉90度,右腳稍稍向
左調整,身體亦向左偏轉。兩手臂邊振顫邊向左轉,左手上提
至左前方,高於頭部,手心對印堂;右手下落至小腹部,手
心對氣海。眼視左手。右膝微屈,重心在右腳。左腳跟虛
提,左腳掌外側著地。兩手臂帶動全身一起微微振顫片刻。
2、右過海:右後轉身180度,與左過海動作相同,方向
相反,眼視右手。
(五十六)飛盪
1、右飛盪:兩手收降至腰胯兩側,手心向上,兩手臂邊
振顫邊向前擺至胸高,手心向下;同時兩腳跟提起,右腳外側
著地,左腳內側著地。眼平視(圖51)。
然後兩手臂一起振擺至腰胯兩側,同時左腳跟著地,重心
後移,左腿微屈,右腳尖抬起。眼平視。兩手臂前後振擺三
次,身體亦前後擺三次。
2、左飛盪:以腳跟為軸,向左後轉身180度,動作與右
飛盪相同,兩手臂及身體一起前後擺三次。
注意上身的前傾後仰。
(五十七)貫氣顫動 菩薩浴
以腳跟為軸向右轉身90度,使身體歸正,兩腳平行,兩手
臂邊顫邊由兩側向胸腹部捧氣貫氣,同時兩腳跟提起,兩腿自
然伸直或微屈膝。兩手自體側向胸前劃弧,手心向里,手指相
對。然後兩手由胸前下移到腹部,再分開到體側。兩腳跟提起
下落,如此為一次貫氣顫動。兩手臂邊振邊劃弧貫氣,帶動全
身一起振顫,連續動作共七次,眼平視(圖52)。
(五十八)抖翅
兩腳跟落地,兩手上提手心向里對太陽穴振動貫氣三次。眼平視(圖53)。
(五十九)俯瞰大地
左腳上前一橫步,腳外虛內實,腳尖內扣朝右,左腿自然
伸直,右腿屈膝,重心在右腿。兩手由頭部下按至右腿兩側,
撐掌手心向下。右弓步。
隨後左腳向左自然調整,兩手上提至胸高,右腳上一橫步,左腿屈膝,右腿自然伸直,重心在左腿上(圖54)。右腳尖
朝左內扣,外側虛內側實,兩手下按於左腿兩側。左弓步。
接著左腳再上一橫步,動作同前。如此共走三橫步,眼視前
方。
(六十)抬膀迎月
1、前迎月:左腿伸直,以腳掌為軸進行調整,腳外實內
虛,右腳深屈,重心在右腿。兩手臂一起由腹前劃弧,向左、
向下、向上再向右,然後擺向左前上方,左手與頭同高,手心
斜向左上方,右手略低,兩手虎口相對,同時上身向左扭轉,
眼視雙手中間。
2、後迎月:以腳掌為軸向後轉身180度,右腿自然伸
直,腳外實內虛,左腿深屈,重心在左腳。兩手臂隨轉身一起
擺向右前方,再向下向左劃弧擺向左前側上方,右手略低,兩
手虎口斜相對,同時上身向左扭轉,跟視兩手(圖55-2)。
(六十一)大纏手
身體轉正.重心移至右腳,左手心對腹部,左腳上前半
步,腳掌著地,腳跟虛。右手從額前向右後劃弧撈氣,然後身
體前傾,兩腳跟提起,眼視右手(圖56),右手立掌由下向前、
向上纏繞左手一圈後,迅速下切於右胯側,手心向里。同時右
腳跟迅速著地,身體亦迅速後移重心落在右腳,眼視左手。
(六十二)飄水飛上
右腳上前一步,重心移到左腳,兩手臂向左右伸展與胸同
高,手心向下。兩手臂下按,然後兩肘向後上屈抬,兩手臂
向左右伸展與胸同高。眼平視。隨著兩手臂的上提下落,兩腿
膝關節自然地屈伸,使身體上下起伏。手臂下按時身體後坐屈
膝,前腿伸直。如此上提下落共九次。
兩臂上抬時,提後腳跟。下落時落後腳跟。
三次起落後,左腳上一步;六次起落後,右腳上一步;九
次起落後,以腳跟為軸向左轉身90度,兩腳成平行同肩寬,兩
手臂左右伸展同胸高,手心向下,眼平視前方(圖57)。
(六十三)三抱收氣
左腳後撤一步。左手摟氣到小腹,手置於小腹
部。右手摟氣到小腹,腿變右虛步(重心在左腳),右手纏左手
,然後右手臂呈弧圓,手背朝前伸向身體前側,手心
對胸,左手指點在腰部帶脈處,兩手呈懷抱琵琶狀,腿呈右弓
步,眼視右手心。
右腳後撤一步。右手摟氣到小腹,手置於小腹
部,左手摟氣到小腹,腿變左虛步(重心在右腳)。左手纏右手,
然後左手臂呈弧圓,手背朝前伸向身體前側,手
心對胸。右手指點在腰部帶脈處,兩手呈懷抱琵琶狀,腿呈左
弓步,眼視左手心(圖58)。
左腳後撤一步。左手摟氣到小腹,手置於小腹
部右手摟氣到小腹,腿變右虛步(重心在左腳)。右手纏左手,
然後右手臂呈弧圓,手背朝前伸向身體前側,手心對
胸,左手指點在腰部帶脈處.兩手呈懷抱琵琶狀,腿呈右步,
眼視右手心。
(六十四)收式
右手撈地氣,右腳後撤一步,使兩腳平行站立,同時兩臂向胸前收攏成
“十字臂”。然後兩手臂分開向胸前弧形抱氣,下貫胸腹部,
兩臂下垂於體側(圖59)。收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