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文化

大陸文化是指以大陸為生成背景的文化,世界上三種文化類型:大陸文化,海洋文化,島國文化。大陸文化是指以大陸為生成背景的文化,是一種農業文化,其生成空間為陸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陸文化
  • 性質:以大陸為生成背景的文化
  • 分類:大陸文化,海洋文化,島國文化
  • 背景:大陸
簡介,大陸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

簡介

人類的歷史也是文化的歷史。文化有各種劃分,最重要的一種劃分法是按照生成的地域劃分:大陸文化海洋文化。大陸文化是指以大陸為生成背景的文化,海洋文化是指以海洋為生成背景的文化。這種不同的生成背景,包括地域地貌、氣候氣象、自然生態、風土民俗以及歷史文化等差異形成顯著區別。最主要的差別在於:大陸文化是一種農業文化,即“農耕文明”。海洋文化是一種商業文化,即“海洋文明”。兩者均代表著人類文明的兩個不同的發展階段與發展水平。原始時期,人類只能在陸地或沿水從事採集和漁獵;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人類開始從陸走向水,進而出現了航海與商品貿易。歐洲產業革命就是以十六世紀初航海為先導,即所謂“藍色文明”。而“歐洲的‘藍色文明’的出現,正是源於古代中國的航海技術。”(李二和《海上七千年》)。
人類文明是由大陸文化和海洋文化共同構成的。
海洋文化與大陸文化相互影響、相互融合、相互促進。人類古代文明,就是由大陸文化和海洋文化融合而成的。陸上的火與石斧創造出了舟船,舟船的水上活動又推動了大陸文化的發展。獨木舟出現在新石器時代,是人類文化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它不僅體現了人類生產力的發展程度,以及整個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而且為人類海洋文化的發展,開闢了一個嶄新的紀元。”(李二和《舟船的起源》)

大陸文化

大陸文化的生成空間為陸地,陸地因受山嶺江河阻隔而造成狹隘性與封閉性,因對土地的私人占有而產生封疆與世襲觀念,又因土地占有的面積大小與山嶽的高低形成等級制度。陸地是穩定的,農業社會要求穩定,風調雨順;封建政權的代號為“江山”,即使說“四海為家”,也是以四海為邊界。傳統所謂“六合”、“四方”一般都不包括海洋,明清實行“海禁”政策,也把海疆排除在外。安土重遷,安貧樂道,惜別懷鄉,這些都是大陸文化的生成背景。所謂“天不變道亦不變”,大陸文化雖然厚重、典雅、精緻,其局限性則是很明顯的。

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有五個特點:一是具有根源性,文化的源頭都在中原;中原是道教理論的主要源頭。河南鹿邑人李耳被道教尊為教主,其《道德經》被奉為主要經典,著名的道學家成玄英、內丹修煉法創始者陳摶、太一教創始人蕭 抱珍、東華派創始人寧全真也都是河南人。道教以“道”為信仰核心,強調內以治心,外以救世,以生為樂,重生惡死,主張通過加強道德自律和修行體驗求得生命 能量的升華。二是具有原創性,都是第一次出現、發明的;無論是元典思想和政治制度的結構,還是漢文字和商業文明的肇造,乃至重大科技的發明與中醫藥的重大發現,都烙下了中原文化的胎記。《易經》、《道德經》對宇宙、社會、人生的獨特發現,極大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心理。三是具有包容性,具有海納百川、地承萬物的氣魄;中原文化的厚重與包容,為道教文化的孕育與生成提供了豐厚的營養,使得道教這一土生土長的民族宗教,逐步成為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一支,並以其獨特的方式詮釋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海洋文化

海洋文化的生成空間為海洋。因海洋的廣闊與一望無際而表現出大氣與開放姿態(李白詩:“海水不滿眼,觀濤不稱心。”);又因海洋無法私人占有而形成平等觀念,密切了人間關係(“同舟共濟”“風雨同舟”)。海洋是人類的精神家園,天風海濤,最能啟迪人們想像與幻想;而險惡的風波,又能培養人們的冒險精神,使航海成為勇敢者的事業。海洋是流動的,變化的,寬容的,有較大自由度(普希金詩:“大海,自由的元素。”),較少狹隘觀念與保守思想。海洋又是積極的,進取的,浪漫的,有廣闊的想像與聯想的空間,開拓人的心靈世界。這些構成了海洋文化大氣、強悍、機智、熱情、浪漫、生氣勃勃、充滿想像力與創造性的基本特徵,也構建了海邊民豪爽、曠達、靈活、容易接受新事物與新觀念的心理素質。
海洋文化一詞最早出現在李二和《舟船的起源》一文,後被國內外學界陸續引用。海洋文化作為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人文特徵,它體現了人類對客觀世界的嚮往和對未知世界的探索與理想。近代以來,其內涵又包含了民主理念、平民意識與自由思想,涵蓋了科技發明、商業流通與社會進步。
海洋文化不僅具有地域性與民族性,更具有時代性與世界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