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錢(古代貨幣)

大錢(古代貨幣)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錢,清鹹豐年間所鑄造的劣質銅鐵貨幣。清朝政府在鎮壓太平天國起義期間﹐鑄錢的銅鉛原料不足﹐作為貴金屬的白銀通貨也奇缺﹐因此﹐為籌措軍費﹐在發行官票寶鈔紙幣的同時﹐從1853年(鹹豐三年)起開始鑄造銅鐵大錢。當時還曾試鑄鉛錢﹐隨即停止。鑄造銅鐵大錢的面值愈大﹐鑄造利益也就愈多。另有美國弗雷德里克·科布里克所著《大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錢
  • 所屬年代:清朝
大錢,分類,銅大錢,鐵大錢,歷史,特點,私版大錢,鹹豐大錢,

大錢

鑄造錢體和重量都有所增加而錢幣面額價值則增加得更多的貨幣,這使得銅錢的名義價值遠遠超過本身金屬材料的價值。
光緒通寶光緒通寶

分類

銅大錢

鹹豐年間所鑄造的劣質銅鐵貨幣。清朝政府在鎮壓太平天國起義期間,鑄錢的銅鉛原料不足,作為貴金屬的白銀通貨也奇缺,因此,為籌措軍費,在發行官票寶鈔紙幣的同時,從1853年(鹹豐三年)起開始鑄造銅鐵大錢。當時還曾試鑄鉛錢,隨即停止。鑄造銅鐵大錢的面值愈大,鑄造利益也就愈多。如銅大錢額面規定每枚等於制錢一千文,作為金屬貨幣,其金屬比價實際只等於制錢三十八文,強制增值九百六十二文,每枚可以使戶部增加鑄錢收入八百八十六文。當時官府文書中也不得不承認鼓鑄銅大錢利厚,如當五十文、當百文者皆可以一本二利。鑄造鐵大錢,因其金屬比價低,收入更多。
1853年先後鼓鑄當十、當五十、當百、當五百、當千大錢,接著又增鑄當五大錢,並擬鑄當二百當三百當四百大錢三種。當百以上者名“鹹豐元寶”,當五十以下者名“鹹豐重寶”。各種銅大錢發行不久,因市面折算日賤,流通漸形壅滯。如當千大錢,只作七百、八百文或五百、六百文售用;當五百者作三百、四百文售用。清政府遂於1854年收回當五百大錢,當二百、當三百、當四百三種大錢也同時停鑄。次年,停鑄當一百、當五十大錢。其後京城市面流通,只有當十、當五兩種大錢。由於大錢不斷貶值,1858年,當十銅大錢“幾至折二折三”,次年,一度竟至以十當一。1861年9月,大錢驟貴,但11月間,每枚當十銅大錢仍不過抵制錢三文。此後京城雖仍行使當十銅大錢,但每枚僅抵制錢二文而已。直至1890年(光緒十六年),當十大錢始行停鑄。

鐵大錢

1854年初發行當一﹑當五﹑當十鐵錢三種﹐流通時間較短。1859年8月間﹐因京城市面拒用﹐也就沒有行市了。 京外各省也將大錢視為無用之物。如1858年在雲南省城﹐當十銅大錢不值一文用﹔福建省城鐵錢一百文只當銅錢十文。
據統計﹐從1853至1861年間﹐戶部寶泉局和工部寶源局鑄造的銅大錢折合銀有四百五十多萬兩﹐鐵錢局鑄造的鐵錢合銀三百七十五萬兩﹐兩項總計銀約八百二十六萬兩。如果包括京外各省鑄造的大錢﹐為數更多。清朝政府從濫鑄大錢的通貨發行中對人民民眾實行搜括﹐以直接增加國庫的收益。

歷史

據統計,從1853至1861年間,戶部寶泉局和工部寶源局鑄造的銅大錢折合銀有四百五十多萬兩,鐵錢局鑄造的鐵錢合銀三百七十五多萬兩,兩項總計銀約八百二十六萬兩。如果包括京外各省鑄造的大錢,為數更多。清朝政府從濫鑄大錢的通貨發行中對人民民眾實行搜括,以直接增加國庫的收益。

特點

1.用料優良。除新疆各局外,全國所有鑄錢局當一百以下大錢都使用黃銅,惟有寶福局大錢使用一種色澤較深的紅銅。與其他鑄錢局比較,寶福局成豐大錢就顯得鶴立雞群了。紅銅材料告罄時,寶福局也曾鑄造過黃銅、青銅大錢,鑄工相對差一些,錢徑和厚度略小,數量很少。
2.鑄造精美。明清以來,福建手工藝品聞名遐邇,壽山石雕、福州脫胎漆器、德化工藝瓷器、安溪竹編等都精美絕倫,福建局明朝錢幣精細工整。寶福局大錢在浙閩總督至地方紳士關懷下,占天時地利之便,質量出類拔萃。多數寶福局鹹豐流通大錢字口峻深、輪廓分明,一些大錢達到其他錢局母錢、樣錢的水平。
3.書法優秀。寶福局鹹豐大錢的錢文書法在所有鹹豐大錢中也是最優秀的,不同版別系列錢幣的書法也不同。多數錢文的楷書秀麗、端莊,尤其是通寶系列大錢書法類黃山谷體,遒勁、瀟灑,最為出色;重寶系列大錢楷書雄偉、大氣、穩健;一種沒有記局名的大錢書法最為灑脫。各種面值中,當五十大錢的錢文對書法原貌體現尤其精到,精工製作使錢文書法在流通錢中得以再現。
4.厚重超常。根據戶部成豐三年(1863年)十一月制定的重量標準所鑄造的大錢,當十至當千,厚度在2~5毫米之間,直徑最大是當千大錢,約63毫米,重70~80克。而寶福局當五十大錢的厚度達5~6毫米,重100克左右,當百大錢厚度7~8毫米,重約200克。
5.錢文別致。戶部寶泉局鹹豐錢稱呼是:小平稱“通寶”,小平至當五十大錢稱“重寶”,當五十以上大錢稱“元寶”。寶福局鹹豐小平錢也稱“通寶”,而大錢分別為“通寶”和“重寶”系列,不同面值同樣稱呼,寶福局大錢方案比戶部標準更富創造性和想像力:
(1)“通寶”系列,發行流通錢。(2)“重寶”系列,發行流通錢。(3)“重寶”錢背緣計重系列,發行流通錢。(4)“通寶”大字版系列。(5)“重寶”錢背肉計重系列。(6)不成體系試鑄版,如錢面有“大清”二字,錢背不紀局名,無計重,異書肉記重大錢等。

私版大錢

清代錢幣中,唯鹹豐年號制錢有高面值大錢,所謂大錢是指從當十至當千之間諸多計值制錢。錢文多變,有粗字、細字斷筆、勾鹹,爾寶、岳寶等等,版別又有寬緣狹緣、厚
薄之分,材質具銀、銅、鐵、鉛之別,銅質更有紅銅、黃銅、青銅與白銅,鑄造精良,成為後朝鑄錢的典範。
圖為寶蘇當五十大錢,對徑54mm,孔徑9.1mm,厚3mm,和官鑄同類測量對照,尺寸基本相同,稱重相差0.8克,文字偏大粗放,正背面有留砂點,欠光滑,字跡尚清楚。
鹹豐大錢始鑄於鹹豐三年(1853年),當時太平軍已在當年三月占領了南京,清政府為應於戰爭,軍費大增,另因戰亂,雲南銅礦北上受阻,國庫空虛,造成收支失衡的局面,刑部尚書周祖培大理寺鄉恆春等力陳修改錢法,開鑄大錢,以資國需,遂於五月得到開鑄,其中當五百、當千以淨銅鑄造,當百以下以銅鉛配鑄,當五十以下文曰鹹豐重寶,當百以上文曰鹹豐元寶,背為滿文局名,鹹豐四年(1854年),因缺銅源,上至當千,下至小平錢鑄過鐵質錢,甚至還鑄過銅錢,可見當時財力匱乏程度,但也造就了鹹豐錢的品種繁多,錢文豐富,材質有別,版別多的龐大家族。
由於開鑄不足值的高額大錢,投市量過大,造成流通不暢,引起物價飛漲,導致了盜鑄,造成了社會問題,原本想用開鑄大錢來充實國庫的願望付諸東流。鹹豐四年下半年,當千、當五百停鑄,繼當百當五十余等停鑄退市而草草收場。
該枚盜鑄大錢的存在印證了盜鑄之風確實存在,也許是它最大的價值所在。

鹹豐大錢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清宣宗死,立皇四子為文宗,改年號為鹹豐。鹹豐二年(1852年),清廷戶部提準各鑄錢局開鑄鹹豐通寶制錢,每文重一錢。由於鴉片戰爭後列強的掠奪和鹹豐三年太平天國起義的發生,國庫空虛,鑄造制錢已難進行,各省鑄局實際處於停頓狀態,即便開鑄,也是偷工減料,大多輕於規定重量。古錢幣市場上常見到鹹豐小平錢,輕小劣質的十分普遍,或以鉛、鐵錢頂替銅製錢。鹹豐三年五月,清政府一改先帝不鑄大錢之制,議令戶、工兩部鑄當五、當十大錢以解燃眉之急。鹹豐五年,又改鑄當五十大錢,繼而添鑄重一兩四錢的當百大錢、重一兩六錢的當五百大錢、重二兩的當千大錢,要求大錢用淨銅鼓鑄。鹹豐大錢的特點之一是大錢的名稱亂;制錢稱通寶,當四以上至當五十大錢稱重寶,當百至當千稱元寶,但不盡然,寶浙局試鑄的當百一種曰重寶,不稱元寶。寶福局當五以上均曰通寶、重寶,無元寶。新疆阿克蘇之當五、當十;葉爾羌喀什噶爾之當十;庫車局之當五、當十皆曰通寶,不稱重寶。特點之二是幣材銅質雜,有黃銅紫銅白銅、青銅,兼有鉛鐵錢。特點之三是版別書體多,鹹豐錢錢文主要是真書,個別如福建寶福局當二十大錢就用宋體書寫錢文,並大都出自名家之手。特點之四,紀值之繁不讓莽泉,西漢王莽從居攝元年始,地皇四年止,15年間,先後鑄了大泉五十、兩刀、六泉十布、貨幣、貨泉布泉等22種紀值的錢幣。而鹹豐當皇帝11年,先後鑄了小平、當四、當五、當十至當千,計15種紀值,並發行了寶鈔、戶部官票紙鈔。特點之五,紀地多,除廣東寶廣局只見當十樣錢,未見鑄錢外,已鑄錢28局,其中鑄過當五百、當千大錢的錢局寶泉、寶源、寶河、寶陝、寶鞏、寶蘇、寶伊7局,其他寶直、寶浙、寶福等局鑄過當十至當百大錢。特點之六,紀值、紀重兼有。自唐代開元通寶以後,歷代諸錢紀重者不多見,鹹豐寶福局所鑄自“二錢五分”至“計重五兩”,或鑄在錢肉中,或鑄在緣上,大為新穎。特點之七,錢體有標記。克勤郡王所鑄的寶泉局各錢,帶有星、月標記。寶武局大錢有面鑄星、背鑄月的標記。寶濟局當百大錢有面鑄雙星的。特點之八,鹹豐大錢有些是輕重倒置的,如當五十大錢,重過當五百大錢。
鹹豐重寶鹹豐重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