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剛藤

大金剛藤

大金剛藤(學名:Dalbergia dyeriana ),是豆科黃檀屬的大本。小枝纖細,無毛。總花梗、分枝與花梗均略被短柔毛,花萼鐘狀,略被短柔毛,漸變無毛,萼齒三角形,花冠黃白色,各瓣均具稍長的瓣柄,旗瓣長圓形。莢果長圓形或帶狀,扁平,乾時淡褐色,種子長圓狀腎形。花期5月。產陝西、甘肅、浙江、湖北、湖南、四川、雲南。生於山坡灌叢或山谷密林中,海拔700-1500米。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有毒植物,

形態特徵

藤本。小枝纖細,無毛。羽狀複葉長7-13厘米;小葉(3-)4-7對,薄革質,倒卵狀長圓形或長圓形,長2.5-4 (-5)厘米,寬1-2 (-2.5)厘米,基部楔形,有時闊楔形,先端圓或鈍,有時稍凹缺,上面無毛,有光澤,下面疏被緊貼柔毛,細脈纖細而密,兩面明顯隆起;小葉柄長2-2.5毫米。
大金剛藤墨線圖大金剛藤墨線圖
圓錐花序腋生,長3-5厘米,徑約3厘米;總花梗、分枝與花梗均略被短柔毛,花梗長1.5-3毫米;基生小苞片與副萼狀小苞片長圓形或披針形,脫落;花萼鐘狀,略被短柔毛,漸變無毛,齒三角形,先端鈍,上面2枚較闊,下方1枚最長,先端近急尖;花冠黃白色,各瓣均具稍長的瓣柄,旗瓣長圓形,先端微缺,翼瓣倒卵狀長圓形,無耳,龍骨瓣狹長圓形,內側有短耳;雄蕊9,單體,花絲上部1/4離生;子房具短柄,被短柔毛或近無毛,有胚珠1-3粒,花柱短,無毛,柱頭小,尖狀。
莢果長圓形或帶狀,扁平,長5-6(-9)厘米,寬1.2-2厘米,頂端圓、鈍或急尖,有細尖頭,基部楔形,具果頸,果瓣薄革質,乾時淡褐色,對種子部分有細而清晰網紋,有種子1(-2)粒;種子長圓狀腎形,長約1厘米,寬約5毫米。花期5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灌叢或山谷密林中,海拔700-1500米。
大金剛藤大金剛藤

分布範圍

產於陝西、甘肅、浙江、湖北、湖南、四川、雲南。
大金剛藤分布圖大金剛藤分布圖

有毒植物

《本草綱目》中記載相思子、雲實、黧豆、肥皂莢等有毒,如相思子食之可令人嘔吐,雲實花多食令人狂走等。長期以來,人們習慣於食用經加工處理去毒後的某些毒性不大的植物部分,或利用其營養成分作為牲畜飼料,但往往可因食用前處理不當而致中毒。這類中毒事故在中國南方廣大地區每年都有發生,如菜豆、海刀豆、狗爪豆和豬屎豆等種子造成人、畜食用中毒的報導屢見不鮮。因此,它們作為一類既可食用又具一定潛在危害的特定有毒植物是值得注意的。在華北、西北等牧區,豆科植物是一類普遍分布的植物或引種種植並有價值的放牧飼料。但應指出的是其中也有一些含有毒成分,在牲畜大量或長期食用時可能產生危害,出現各種急性或慢性中毒症狀。例如瘋馬豆、小花棘豆、甘肅棘豆、黃香草木樨、雜種車軸草和救荒野豌豆等均有一定的危害,其程度除了牲畜自身對毒物的吸收、解毒和排泄等因素外,還與植物的地理分布、季節和其他飼料的補充等多種因素有關,往往發現不及時或處治不當則可能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2]。
在豆科有毒植物中,還有一類對魚類和昆蟲有高毒性的植物,如毛魚藤是早已熟知的毒魚和殺蟲植物,所含有毒成分只為本科所特有。此外,還有許多豆科有毒植物一般不為人、畜所食用,只偶爾有誤食中毒發生,但已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和研究,證實其含有新的重要有毒成分或其他有藥用價值的活性成分,如相思於是目前已知最毒的植物之一,一粒種子即可使人迅速死亡,對其有毒成分及作用機制均正進行深入研究[3,4]。又如決明屬(CassiaL.)、野百合屬(CrotalariaL.)、金雀花屬(CytisusL.)、刺桐屬(ErythrinaL.)和羽扇豆屬(LupinusL.)等屬的部分種,因含有多種具生理活性的生物鹼而表現出具有對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等多方面的毒性,對這類植物的有毒成分或活性成分的研究也是很有意義的。
大金剛藤大金剛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