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理工大學工程防災減災協同創新中心

大連理工大學工程防災減災協同創新中心

大連理工大學工程防災減災協同創新中心由大連理工大學負責,整合了國內土木水利工程防災減災領域最高研究水平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及國有大型企業,以培育工程防災減災領域的高端技術和防護策略為重點,構建人才隊伍、設備平台、辦公空間和科技信息相對集中的高水平科技創新平台。

成立背景,發展目標,取得成績,合作交流,隊伍建設,

成立背景

防災減災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和《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重點關注的問題。儘管我國的防災減災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防災減災能力依然薄弱,各類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呈明顯上升趨勢,同時,我國重大工程防災減災等基礎性科學研究方面距世界先進水平還有一定差距。開展工程防災減災領域的協同創新,是突破核心理論和技術,保證我國防災減災領域人才、學科、科研跨越發展的需要,是促進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國有大型企業之間協調發展,提升創新能力和水平的需要。

發展目標

中心以打造國際知名重大工程防災減災創新平台為目標,建立科學高效的投融資機制體制,完善新型“產學研用”深度合作機制,構建一個國際化多學科融合、多團隊協同、多技術集成、產學研用長效合作的重大研發與套用的工程防災減災創新資源配置平台;按照寓教於研的人才培養理念,實施領軍人才和國際認證的優秀工程師培養計畫,集聚和培養一批拔尖創新人才,形成一個具有國際影響的工程防災減災學科群,取得一批重大標誌性成果,培育一批工程防災減災領域高科技企業,形成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程防災減災創新產業鏈,使中心成為工程防災減災科技領域高素質人才培養與聚集基地、高水平科研成果創新與孵化基地、國際學術合作與交流基地。

取得成績

中心具備“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的產學研用優勢,擁有國內一流的工程防災減災科研創新能力與競爭優勢,各協同單位合作緊密,已經形成了長期合作的基礎和條件。中心高校之間合作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畫項目和國家“973”計畫項目,通過聯合研究、人才交流與培養方面的深度合作,取得的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高校、科研院所與國有大型企業則合作承擔了國家科技支撐計畫,研究成果套用於多項重大工程。

合作交流

中心由大連理工大學負責,整合了國內土木水利工程防災減災領域最高研究水平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及國有大型企業,以培育工程防災減災領域的高端技術和防護策略為重點,構建人才隊伍、設備平台、辦公空間和科技信息相對集中的高水平科技創新平台。中心內三所高校負責構建科研、教學與人才培養機制體制和人力資源體系,通過不斷提高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水平,打造現代防災減災的科技服務業集聚區,創建最適宜創新創業的協同創新中心品牌,引導和推進高校優勢學科與行業主導產業深度融合;三個科研院所主要參加各研究團隊,實現強強聯合;三家大型企業通過需求牽引項目的組織過程,提供資金、人員、實踐場地等,與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承擔重大工程防災減災的設計建造、技術開發、成果推廣和套用,及高端專業人才培養等任務。

隊伍建設

中心建立科學研究和事務管理兩支隊伍,科研隊伍由首席科學家、平台負責人、骨幹研究人員、研究人員、博士後和研究生組成,預計規模1000人左右,訪問學者等兼職人員預計150人左右,管理隊伍包括行政管理人員、科研輔助人員和行政服務人員,預計規模20人左右。中心最高決策機構為理事會,學術委員會對科學研究的學術問題進行評議,實行中心主任負責制,執行理事會的各項決策並負責中心的運行,執行機構下轄人事管理部、財務管理部、科研管理部、人才培養部和國際合作與交流部,中心管理辦公室由中心主任直接領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