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湯

大豆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千金》卷二十一。具有祛風散寒,利水消腫之功效。主治風水,通身大腫,眼合不得開,短氣欲絕。

基本介紹

  • 出處:《千金》卷二十一
  • 功用:祛風散寒,利水消腫
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義,加減化裁,使用注意,附註,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大豆、杏仁、清酒各一升,麻黃、防風、木防己、豬苓各四兩,澤瀉、黃芪、烏頭各三兩,生薑七兩,半夏六兩,茯苓、白朮各五兩,甘遂、甘草各二兩。

用法

以水一斗四升煮豆,取一斗,去豆;納藥及酒合煮,取七升。分七服,日四夜三。得小便快利為度,腫消停藥,不必盡劑。

功用

祛風散寒,利水消腫

主治

風水,通身大腫,眼合不得開,短氣欲絕。

方義

風寒襲肺,肺氣不暢,則短氣欲絕;肺失清肅,水道不通,邪實不去,水濕泛濫,故通身水腫,眼合不能開。方用麻黃、烏頭宣肺散寒,發汗解表;防風、防己祛風利濕,生薑、半夏散寒化濕。四藥既能散風寒,又能利水濕;杏仁瀉肺下氣,與麻黃相伍以通調水道;甘遂攻逐水飲,黑大豆、茯苓、豬苓、澤瀉滲濕利水,五藥相合,以使水濕從小便而解;黃芪、白朮、甘草益氣健脾以化濕,且黃芪兼能固表;清酒溫通以助散寒行水。諸藥合方,祛邪而不傷正,共達祛風散寒,利水消腫之功。。

加減化裁

若小便不利者,加生大戟一升,葶藶二兩。

使用注意

《三因》:“主治風氣通身大腫,眼合不得開,短氣,骨節疼,惡風自汗,其脈浮。”
方中烏頭有毒,孕婦忌服。

附註

附方1 大豆湯
組成:大豆一升,杏仁一升(去皮尖,熬),黃芪二兩,防風三兩,白朮五兩,木防己四兩,茯苓四兩,麻黃四兩(去節),甘草四兩(炙),生薑六兩,清酒一升。
功用:健脾益氣,祛風滲濕,利水消腫。
主治:風水氣,舉身腫滿,短氣欲絕。
出處:《外台》卷二十引《深師方》
附方2 大豆湯
組成:大豆五升(炒令微焦),葛根、獨活各八兩,防己六兩。
功用:祛風清熱。
主治:產後卒中風發病,倒悶不知人;及妊娠挾風,在蓐諸疾。
出處:《千金》卷三
附方3 大豆湯
組成:大豆(炒,去皮)、大黃(炮)、生乾地黃(焙)、桂(去粗皮)各一兩。
功用:補傷絕。
主治:諸骨蹉跌。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五
附方4 大豆湯
組成:大豆三升(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半,去豆澄清,更煎,取一升),附子、白朮、獨活各三兩,生薑八兩。
主治:產後中風,頭面手臂通滿。
出處:《普濟方》卷三五〇

重要文獻摘要

《千金方衍義》:“甘遂、防己、烏頭、半夏、甘草、生薑專為陰邪逆滿,眼合不開,故用以通陽氣,散陰結。且得烏頭、半夏、甘遂、甘草反激之大力,可無藉於獨活之祛風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