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變局與新動力:中國經濟下一程

大變局與新動力:中國經濟下一程

《大變局與新動力:中國經濟下一程》是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著作,由中信出版集團於2017年5月發行。厲以寧教授解析60年改革歷程,探尋未來10年改革前程,對如何應對經濟增速下滑、改革紅利等話題給出了深度評論。

基本介紹

  • 書名:大變局與新動力:中國經濟下一程
  • 作者:厲以寧 
  •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 出版時間:2017年5月 
基本信息,內容介紹,要點解讀,作者介紹,

基本信息

書名:大變局與新動力:中國經濟下一程
作者:厲以寧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出版時間:2017年5月出版

內容介紹

毫無疑問,他是中國最著名、最能影響決策的經濟學家之一,針對國家在發展和改革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他用所學和智慧,提出中肯建議和意見。他的思想正在影響中國未來。
《大變局與新動力:中國經濟下一程》是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終身成就獎獲得者、經濟學界泰斗厲以寧教授最新作品,60年改革歷程深度解析,未來10年改革前程如何把握。中國的改革已經走了60多年,城鄉體制改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股份制度改革、國有企業改革等,都經歷了很多變化,也面臨了新的問題。
形勢在變化,改革在推進,問題也在不斷出現,如何從舊的動力轉化為新的動能,如何把握當下的變局,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
厲以寧教授結合巨觀和微觀,從制度的變革到實踐的變化,從理論的創新與突破到實際取得的成就,將60多年來的改革歷程娓娓道來,並且立足於當下的國情和發展,對於中國未來的改革之路和經濟發展、新的動力、新的改革紅利等,做出了前瞻性的預測,為十三五和中國下一程發展提出了實在的建議。

要點解讀

新改革紅利
我最近一直在強調,中國正在湧現新的紅利。這是我們未來改革的新動力。但新的紅利不可能自發地湧現。如果沒有一種新的體制或新的機制,新的紅利就缺乏相應的機制、體制,湧現是不可能的。
紅利的新源泉首先蘊藏於新的體制之中。這表明,必須有新的體制,才能產生新的機制,新紅利才會出現。新體制、新機制就好像一種新的制度環境,不僅能催生新紅利,而且能保護新紅利的獲得者。
紅利的新源泉來自億萬民眾和千萬家企業的活力。他們也是新紅利的獲得者。他們在新的體制和機制下,發現了發展機會,同時認識到自己必須抓緊機會而不能放棄機會,這才有可能得到新的紅利。
有了新體制,再加上民眾和企業有活力,新的紅利就會湧現。如何使紅利在經濟發展中不斷湧現並把經濟社會引向新的方向,這就要求既不能放鬆每一個有志於創造和營利的民眾和企業的拼搏,也不能把致富和發展的信息局限在狹小的圈子內,必須在新體制的激勵下使民眾和企業的活力充分發揮出來。
既然新紅利首先來自體制改革,那就應當明確近期最需要改什麼。近期最需要改革的項目之一,是農村土地確權和農業產業化。關於這一點,我在這本書里前後多次寫到它們的重要性。土地確權和農業產業化是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承包制改革的繼續,但最重要的是:當年的承包制沒有明確產權,當然也就談不到農村的合作制和農業的產業化。因此,農村土地確權實際上可以開闢一個新的環境。
近期最需要改革的另一個項目是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在企業改革方向,結構性改革是十分迫切的。首先要形成有活力、有競爭力、產權明確的企業,包括國有企業、國家控股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和民營企業,這樣才能湧現新改革紅利。正是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才能完善企業主體,才能降低成本,才能調整結構,才能創新,從而才能有改革紅利。
這兩個項目的改革取得明顯的成果後,會給中國帶來改革紅利,也就是普遍的紅利。農村土地確權及此後進一步的改革,不同類型企業成為有活力企業後的進一步措施,都會帶來改革紅利。二者是並重的,缺一不可,二者都是新常態下最重要的改革。在討論新改革紅利時,一定要把保護產權放在重要位置。國有企業通過改革明確產權,民營企業應明確產權,對私人投資形成的產權進行保護。
大變局與新動力:中國經濟下一程
新人口紅利
新人口紅利的湧現,實際上表明人力資本的升級以及由此帶來的新優勢。這裡一個重要的經驗是,“教育不公平→就業不公平→收入不公平→生活不公平→下一代不公平”的惡性循環將被打破,這是新人口紅利產生的前提。勞工市場也會隨之變化。無論農民的人力資本存量增加,還是農民的人力資本增量增加,都是農民人力資本的升級。
在農村,土地確權的改革會造成成千上萬農民成為有知識有能力的“職業農民”。通過農村土地確權,農民不再是一種身份,而變為一種職業,或稱為“職業農民”。他們可能成為“家庭農場主”,並通過土地流轉(租賃、轉包)擴大規模;也可能引進合作者,解決資金不足、農業科技不足和農產品銷路不暢等問題。“城歸”是新現象,是人力資本的新突破。這樣,農村中的新人口紅利就湧現了。
新人口紅利的另一個來源,就是職業技術教育推廣所帶來的“新工匠精神”。農村土地確權以後,農民外出務工的積極性增加了,而且也放心了。這就會繼續吸引農村勞力外出。但21世紀以來多年的經驗告訴人們,社會上缺乏的是技術工人,是工匠。所以職業教育的推廣是必然的,這就是新人口紅利的另一個來源。
科學研究隊伍的壯大和發展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這會不斷帶來新的“人口紅利”。科學研究隊伍的壯大和發展會提供新的人口紅利,這是毫無疑義的。這取決於兩方面的工作進展。一是教育的發展和教育質量的提升;二是科研力量的最佳化配置,動員各方面的科學人才,使科研成果有創新、有突破,這樣就會有源源不斷的新人口紅利。
新科學技術紅利
新科學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產品,無一不來自創新,而創新,又無一不與創意有關係。先有創意,然後有創新和創業。只有新科學技術的發明還不等於創意和創新。
創新只有在市場競爭中才能實現,壟斷條件下,任何創新都沒有必要性,甚至沒有可能性。壟斷,不僅扼殺了創新,而且扼殺了創業。但如果完全沒有壟斷,只有市場競爭,那么企業都處於觀望狀態,等待別人發明創新,自己盜用。所以壟斷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這就是:對於發明創新需要保護智慧財產權,容許一定時期的專利。
政府在創新中的作用主要在於:規劃、引領、反壟斷,以及支持創新主體、創新活動。規劃是最重要的,如果缺乏規劃,科技創新活動難以取得成績,特別是難以走向世界前列。這需要政府來領導規劃的制定。中國的科學技術的進步就是證據。
創新不可能停止,因為市場競爭不會停止,競爭者既來自國內,更來自國際。科技創新即使有成績,也不能忽視市場競爭一直存在,包括國內的競爭和國際上的競爭。對於這些競爭,不用擔心,競爭既是壓力也是鞭策,因為創新活動不會停頓。
新資源紅利
資源紅利是指土地、礦產、水資源等方面的優勢,一旦供給趨緊,這種優勢就會消失。在經濟發展前期,土地、礦產、水資源等資源豐富與否,是當時各個國家走上工業國道路發展實力強弱的反映。當時列強之間的爭奪,與掠奪廉價資源有關。這種情況至今沒有根本改變,所不同的只不過是採取契約方式或合資經營來掩蓋掠奪、獨占的行為。
新資源優勢來自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也就是說新資源優勢來自技術創新。但不管怎樣,原有資源處在枯竭過程中,人們不斷依賴科學技術去發展新資源。新的資源紅利隨科學技術進步而產生。對稀缺資源、資源替代品的研究和開發,已經取得越來越多的成績。可以認為,新資源紅利同新科學技術紅利是不可分的,新資源紅利也可以被看成是新科學技術紅利的組成部分。
水、土地、礦產等資源,只要是在技術創新條件下就不會枯竭,因為總有替代品。所有資源之所以不會枯竭,如果從人類社會的特殊性來看,可以找出三個原因:第一,人類社會從古至今,始終有尋找稀缺資源替代品的願望和對策;第二,人類社會從古至今,還一直在選擇原材料和飲食原料,不停地捨棄不易得到的資源;第三,人類社會從古至今,還在利用不斷遷移,甚至遠距離遷移,來避免資源供給不足的困境。
因此,新資源紅利同樣是創新的產物,不停創新,新資源紅利就會長存。新資源的發現,利用和產生新的紅利,是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和壯大的保證。這對世界不同國家都是重要的。可以說,不會轉換資源選擇和開發利用的國家,最終必然落後、衰落。
社會和諧紅利
社會和諧紅利的特殊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它是無形的,而不是像其他紅利那樣,通過某個主體行為而表現;二是它是累積而形成的,或者說它可能是通過持久的工作而逐漸形成的;三是它是無聲無息擴散的,默默地影響人們、滲透到人們之中,從而形成一種社會風氣。
收入分配製度的改革,實際上是社會和諧紅利湧現的前提,醫療保健的新措施也如此。要實現社會和諧,既要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又要紮實推進醫療保健制度改革,這兩方面的改革都同民生問題緊密相連。具體來說,如果社會上收入差距過大,以及醫療保健制度改革遲緩,都會影響社會和諧,使社會和諧紅利顯示不出來。
社會資本是一種無形資本,是一種人際關係,人們相互信賴的關係。也就是說,社會資本來自誠信。沒有誠信,社會資本不存在,社會和諧也不存在,從而也就談不到社會和諧紅利的湧現。
社會和諧紅利之所以是影響最深遠的紅利,是因為它同廣大人民民眾密切相關。社會和諧紅利的產生,實際上與所有的改革有關。這就是說,所有的改革綜合在一起,最終必定帶來社會和諧紅利。社會和諧紅利是國內經濟社會發展和穩定的成果。
以上提到的新改革紅利、新人口紅利、新科學技術紅利、新資源紅利和社會和諧紅利是互相關聯的。新的紅利不止一種,但各種紅利一直是相互聯繫的。它們作為改革的成果,可能相互啟發,相互促進。這是規律,但任何規律都必須在實踐中經受檢驗。這樣,新紅利就能被人們所熟知了。“失敗為成功之母”,不完全正確,思路要改——“成功為成功之母”,這是對的。
所有這些紅利今天仍處於剛開始湧現或即將湧現的階段,但這已是很好的開始。剛進入21世紀時,國內不少人擔心舊紅利會陸陸續續消失,但就在這個時期,新的改革開始了。例如農民工流動、農民工學技藝、農民工創業相繼增多,新的人口紅利湧現了。又如,改革的深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後,新改革紅利、新科技紅利、新資源紅利不斷湧現。因此,人們的信心增加了。
所有紅利都依賴於我們的創造,創造既指“從無到有”,也指“推陳出新”。“從無到有”,提出新產品、新能源、新設備,當然屬於新創造。“推陳出新”,使已有產品增加功能,使已有設備更有效,使新能源採掘更容易、用途更廣泛,這些同樣是創新。重要的不是生產要素重組,而是信息重組。21世紀是信息重組時代。
只要不停地有新紅利湧現,我們就不用擔心我們的經濟和社會會衰退。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原有發展方式的不足之處就會相繼反映出來,這就是紅利喪失的主要原因。但只要不停地有創意、創新、創業,發展方式就會更換,新的紅利就會出現,經濟就會又上一個台階。創新可以因發展階段不同而不停出現,這就是前景。全世界皆如此,無一例外。

作者介紹

厲以寧,著名經濟學家,195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系,留校工作至今。現為北京大學社會科學學部主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博士生導師,中國民生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企業發展研究中心名譽主任。第七、八、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第七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第八、九屆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第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會委員、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會委員。
厲以寧厲以寧
厲以寧教授是我國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論的學者之一,主持了《證券法》和《證券投資基金法》的起草工作,因論證倡導我國股份制改革,被稱為"厲股份"。他提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非均衡理論,並對"轉型"進行理論探討,這些都對中國經濟的改革與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因在經濟學以及其他學術領域中的傑出貢獻而多次獲獎,包括孫冶方經濟科學獎、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終身成就獎、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等。
主要著作包括《只計耕耘莫問收》《一番求索志難移》《論加爾布雷思的制度經濟學說》《教育經濟學》《關於經濟問題的通信》《消費經濟學》《簡明西方經濟學》《經濟體制改革的探索》《非均衡的中國經濟》《股份制與現代市場經濟》《經濟學的倫理問題》《轉型發展理論》《總量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資本主義的起源--比較經濟史研究》《羅馬-拜占庭經濟史》《厲以寧論民營經濟》《希臘古代經濟史》《厲以寧改革論集》《中國經濟雙重轉型之路》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