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補脾丸(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補脾丸,中醫方劑名。出自《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具有大補脾胃,開郁之功效。主治妊娠憂鬱不解,以致陰血衰耗,胎燥而萎。

基本介紹

  • 名稱:大補脾丸
  •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
  • 功用:大補脾胃,開郁
組成,用法用量,製法,功用,主治,方義,運用,加減化裁,使用注意,附註,重要文獻摘要,各家論述,

組成

人參、白朮、當歸、熟地、白芍、茯苓、杜仲各90克,黃芩、木香、陳皮、甘草各60克,砂仁30克。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1日2~3次。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用

大補脾胃,開郁。

主治

妊娠憂鬱不解,以致陰血衰耗,胎燥而萎。

方義

本方治療之胎萎不長,乃因孕婦氣血不足,胎元內失濡養以致胚胎髮育遲緩。治宜補益氣血以育胎。方由八珍湯加減化裁而成。方中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四君子湯) 補氣健脾以資生氣血而養胎; 當歸、熟地黃、白芍(四物湯去川芎) 補養陰血,和營育胎; 陳皮、禾香理氣行滯; 砂仁行氣和中,? 化滯安胎; 佐黃芩清熱安胎,? 杜仲固腎安胎。諸藥合用,共奏補氣血,行氣滯,育胎兒之效。且該方補而不滯,行而不散,配伍合理,對氣血虛弱而兼氣滯之胎萎不長者,服之甚宜。

運用

1.使用本方的辨證要點是:孕後胎兒發育遲緩,腹形與孕月不符,脘脹食少,神疲眩暈,舌淡苔白,脈細弱。2.本方可用治習慣性流產、產後虛弱屬氣血不足者。

加減化裁

如氣損及陽,寒從內生而見小腹冷痛、四肢不溫者,加乾薑、烏藥、巴戟天以溫陽散寒;?如氣虛甚而見汗出、氣短者,加黃芪、淮山藥以補氣止汗。??

使用注意

血熱或腎陽虛之胎萎不長,不宜使用本方。

附註

本方能益氣補中,健脾養胃,補血活血,補益肝腎,行氣止痛,理氣安胎。

重要文獻摘要

《陳素庵婦科補解》:“大補脾丸,人參、白朮、當歸、熟地、白芍、甘草、茯苓、杜仲、黃芩、廣皮、木香、砂仁。補按:經云:飲食人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精並行。是血也,水谷之精也,故日榮出中焦。胃主納,脾主出,大腸利谷,小腸利水。濁之清者為溺,由小腸出。濁之濁者為屎,由大腸出。其水谷之精華則化而為血,心主之,肝藏之,而脾則生化之源也。婦人性情多怒,遇不如意事則憂鬱不解,不治則傷脾,始則食少體倦,面黃或白光白,肌肉消瘦,延久則經閉血枯,即受孕後無血育胎,胎必墮矣。如花果之已實而旋脫,治宜大補脾胃,則水谷El增,陰血日長。所謂母病治母而胎自安,此之謂也。是方四君以補氣,歸、芍、熟地以養血,芩、術清熱涼血,佐以木香、香附、砂仁行氣開郁,而總以補脾土為主,故曰大補睥丸。”

各家論述

是方四君以補氣,歸、芍、熟地以養血,芩、術清熱涼血,佐以木香、香附、砂仁行氣開郁,而總以補脾土為主,故曰大補脾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