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蜚山

大蜚山

大蜚山,古稱飛山,分為大小,位於仙遊縣城北,系境內五大山脈之一。《八閩通志》稱,“大飛山、小飛山,縣之主山也。蜿蜒數百里,屹立為二,高可千仞,其形翼然,如飛揚之狀。”蜚山乃自九座山綿延而來,蜿蜒百里,矗為大蜚、小蜚二峰,是鯉城盆地的屏障,有九龍巖、富洋道場等十八勝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蜚山
  • 地址:莆田市仙遊縣城關以北
  • 性質:省級森林公園
  • 總面積:1435平方公里
景區簡介,自然資源,摩崖石刻,

景區簡介

大蜚山是仙遊境內的五大山脈之一,自古以來就被稱為仙遊的天然屏障。它從九座山走來,“蜿蜒百里,矗為大蜚、小蜚二峰”,極像一隻張開雙翼的鳳凰從遙遠的天外飛臨仙遊縣城,鳳凰站立的腳下是那條奔流了上千年的母親河---木蘭溪。
大蜚山麓的九龍巖,以水見長,山間有瀑布二漈。第一漈稱“蒙泉”,高三丈多,闊一丈余,上窄下寬,呈扇狀,遠望如一匹白緞從山頂飄下,微風吹過,激起晶瑩水花,如散珠,如玉屑,如柳絮,在空中迷迷濛蒙地飄散,“蒙泉”因此得名。宋代理學家朱熹弟子、閩中理學名家陳宓作詩詠贊:“仙溪七十里,半世始聞名。一日見山面,千年懷友情。古匏浮醾酹,清水照塵纓。霜月亭亭白,連床話到明。”足見九龍巖的吸引力。而九龍巖的霜月,更是引人眷戀,在月明之夜,登大蜚山,坐蒙泉邊,看水潭若冰壺貯涼月,聽蟲聲啁啾,別有一番意蘊,不覺繾綣、陶醉,今人古人同此情懷。
大蜚山
大蜚山優美如斯,贏得無數高人名士的垂青。唐時,高僧瑞香禪師於此開闢富洋道場,建東西塔、堂。宋時,喻景山慕名來此隱居讀書,在崖壁刻下“大飛書院”“挹飛”“煮茗”等篆書;史學家鄭樵也曾到此遊憩,篆“小夾漈”三字。

自然資源

大蜚山麓的九龍巖,以水見長,山間有瀑布二漈。第一漈稱“蒙泉”,高三丈多,闊一丈余,上窄下寬,呈扇狀,遠望如一匹白緞從山頂飄下,微風吹過,激起晶瑩水花,如散珠,如玉屑,如柳絮,在空中迷迷濛蒙地飄散,“蒙泉”因此得名。宋代理學家朱熹弟子、閩中理學名家陳宓作詩詠贊:“仙溪七十里,半世始聞名。一日見山面,千年懷友情。古匏浮醾酹,清水照塵纓。霜月亭亭白,連床話到明。”足見九龍巖的吸引力。而九龍巖的霜月,更是引人眷戀,在月明之夜,登大蜚山,坐蒙泉邊,看水潭若冰壺貯涼月,聽蟲聲啁啾,別有一番意蘊,不覺繾綣、陶醉,今人古人同此情懷。
園內植被茂密,綠意盎然。森林覆蓋率高達92%,濃密的樹林,如同一層綠毯,覆蓋在群山峻岭之上,形成古樸、原始、寧靜、祥和的自然環境,森林所特有的調節氣候因子的作用,造就了園內溫暖濕潤、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的獨特小氣候環境。盛夏,園內綠影婆娑,陰涼清爽,享有“小廬山”之美譽。森林景觀豐富多彩,如蒼松迎客,千年羅漢、江霍松濤、楓林信步等,把公園裝點得更加嫵媚清秀。良好的環境更給種種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場所,更顯出一片生機景象。
公園境內山川交錯,峰巒峻俏,疊嶂起伏,逶迤綿綿,山體雄渾,如雄高昂的大山,威風凜凜,更有分布於其間的條條溪流,流淌於蜿蜒曲折的山澗造就了秀潭、碧湖飛瀑、幽澗等多姿多彩的動人水景。由於地質構造變化,流水侵蝕風化造就了境內眾多姿態萬千、惟妙惟肖、形神兼備、情趣橫生的天然石肖像景觀,如“象鼻山”,露出魚脊的鯉魚,還有那大鬧天宮後被如來佛壓於五指山下苦等唐僧到來的石猴,令人無限遐思。

摩崖石刻

森凌公園優美的環境,自古就有僧人紛紛隱居於此,也吸引了不少寄情山水的文人墨客,留下了十餘座廟宇,眾多的摩崖石刻,其中有聞名遐邇的九龍巖寺,典雅端莊的海霖寺,香火旺盛的附鳳寺,歷盡滄桑的古驛道、浩氣長存的五百洗、見證歷史的江霞溪和眾多的摩崖石刻。
總之,大蜚山森林公園具有豐富的自然、文化景觀,集“名山碧林、奇岩險崖、秀潭飛瀑、古剎幽境”等景觀精品於一體,具有“珍、奇、險、野、雄、秀、曠、幽、古、神”等眾多特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