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白蠟子

大葉白蠟子

大葉白蠟,大葉白蠟樹的種子,有很好的藥用價值。產中國新疆等地。

大葉白蠟樹,又名大葉白蠟樹、大葉梣、花曲柳,是白蠟樹屬的落葉大喬木,高12-15米,樹皮灰褐色,光滑。花期4-5月,果期9-10月。產於東北和黃河流域各省。生山坡、河岸、路旁,海拔1500米以下。蘇聯、朝鮮也有分布。花曲柳對氣候、土壤要求不嚴,木材質地堅韌,紋理美麗而略粗,各地常引種栽培,作行道樹和庭園樹;樹皮供藥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藥用價值,觀賞價值,命名來源,

形態特徵

整體
落葉大喬木,高12-15米,樹皮灰褐色,光滑,老時淺裂。
冬芽闊卵形,頂端尖,黑褐色,具光澤,內側密被棕色曲柔毛。
莖葉
當年生枝淡黃色,通直,無毛,前一年生枝暗褐色,皮孔散生。
羽狀複葉長15-35厘米;葉柄長4-9厘米,基部膨大;葉軸上面具淺溝,小葉著生處具關節,節上有時簇生棕色曲柔毛;小葉5-7枚,革質,闊卵形、倒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11(-15) 厘米,寬2-6(-8)厘米,營養枝的小葉較寬大,頂生小葉顯著大於側生小葉,下方1對最小,先端漸尖、驟尖或尾尖,基部鈍圓、闊楔形至心形,兩側略歪斜或下延至小葉柄,葉緣呈不規則粗鋸齒,齒尖稍向內彎,有時也呈波狀,通常下部近全緣,上面深綠色,中脈略凹入,脈上有時疏被柔毛,下面色淡,沿脈腋被白色柔毛,漸禿淨,細脈在兩面均凸起;小葉柄長0.2-1.5厘米,上面具深槽。
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當年生枝梢,長約10厘米;花序梗細而扁,長約2厘米;苞片長披針形,先端漸尖,長約5毫米,無毛,早落;花梗長約5毫米;雄花與兩性花異株;花萼淺杯狀,長約1毫米,萼毛三角形無毛;無花冠;兩性花具雄蕊2枚,長約4毫米,花葯橢圓形,長約3毫米,花絲長約1毫米,雌蕊具短花柱,柱頭2叉深裂;雄花花萼小,花絲細,長達3毫米。
翅果線形,長約3.5厘米,寬約5毫米,先端鈍圓、急尖或微凹,翅下延至堅果中部,堅果長約1厘米,略隆起;具宿存萼。
花果期
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

本種對氣候、土壤要求不嚴,生山坡、河岸、路旁,海拔1 500米以下。

分布範圍

見於長江流域各省,福建、雲南和西藏也有栽培。
產於東北和黃河流域各省。蘇聯、朝鮮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河北北部。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樹皮供藥用
【藥 名】:大葉白蠟
【來 源】:為木樨科植物大葉白蠟的種子。
【功 效】:鎮靜安神,溫中和胃。
【主 治】:可用治神經衰弱、失眠等症。
【性味歸經】:辛,溫。心、胃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沖服,3一6克。
【動植物資源分布】:產於新疆
【考 證】:始載於《新疆中草藥》。

觀賞價值

木材質地堅韌,紋理美麗而略粗,各地常引種栽培,作行道樹和庭園樹。

命名來源

唐進在1931年根據采自北京妙峰山的標本(花具花冠),發表河北白蠟樹F. hopeiensis Tang。但是C. K. Schneider、中井猛之進等都提到本種的兩性花有時具花冠裂片2-4枚,是異常生理現象,中國一些學者也在妙峰山作過觀察,證明確實存在這現象,認為應予以歸併。又日本產的F. japonica Bl. ex K. Koch,樹皮稱“秦皮”,用以治眼病;在形態上與本種難以區別,有一些日本學者主張將它與本種合併。Rlume 根據一份栽種在日本的植物標本,發表了F. obovata Bl. (in Mus. Bot. Lugd. fat. 1:311.1850),該標本是一片無花無果的羽狀複葉。Lingel sheim 於1920年寫梣屬專著時認為不是本屬植物。中池敏之於1972年作為 F. longicuspis Sieb. &Zucc. 的異名處理。孫三省在吉林野外觀察時,根據花曲柳樹幹基部萌生枝條上的葉片,很象中井猛之進和小泉源一在《大日本樹木志》中所仿該標本的圖,1988年在《植物研究》三卷1期上主張起用這廢棄已久的學名,謹志於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