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盆距蘭

大花盆距蘭

大花盆距蘭(學名:Gastrochilus bellinus (Rchb. f.) Kuntze):粗壯,長2-5厘米,節間長約1厘米。葉大,帶狀或長圓形。傘形花序側生,通常2-3個,具4-6朵花;花大;萼片和花瓣淡黃色帶棕紫色斑點,橢圓形,近相似,長12-17毫米,寬6-7毫米,先端圓鈍;花瓣比萼片稍小;前唇白色帶少數紫色斑點,近腎狀三角形,通常多少下彎,長7-10毫米,寬1.5-2厘米,邊緣齧蝕狀或流蘇狀,上面除中央的黃色墊狀物外密布白色乳突狀毛。花期4月。

生於海拔1600-1900米的山地密林中樹幹上。分布於中國雲南、泰國和緬甸。此花有栽培,具有較高的園藝價值。(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花盆距蘭
  • 拼音:dà huā pén jù lán
  • 學名:Gastrochilus bellinus (Rchb. f.) Kuntze
  • 植物界
  • 亞界:綠色植物亞界
  • 總門:輪藻總門
  • :木賊門(有胚植物門)
  • 亞門:木賊亞門(維管植物亞門)
  • 木蘭綱(被子植物綱)
  • 亞綱百合亞綱
  • 超目:天門冬超目
  • 天門冬目
  • 蘭科
  • 盆距蘭屬
  • :大花盆距蘭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植物文化,

形態特徵

大花盆距蘭莖粗壯,長2-5厘米,節間長約1厘米。葉大,帶狀或長圓形,長11.5-23.5厘米,寬1.5-2.3厘米,先端不等側2裂,裂片先端稍尖。
傘形花序側生,通常2-3個,具4-6朵花;花序柄粗壯,長約2厘米,粗3毫米,基部具2枚短的杯狀鞘;花梗和子房淡黃色帶紫暈,花大;萼片和花瓣淡黃色帶棕紫色斑點,橢圓形,近相似,長12-17毫米,寬6-7毫米,先端圓鈍。
花瓣萼片稍小;前唇白色帶少數紫色斑點,近腎狀三角形,通常多少下彎,長7-10毫米,寬1.5-2厘米,邊緣齧蝕狀或流蘇狀,上面除中央的黃色墊狀物外密布白色乳突狀毛,尤其在墊狀物的基部兩側;墊狀物基部具穴窩;後唇白色帶少數紫色斑點,近圓錐形或半球形,長約等於寬,9毫米,末端圓形,黃色,上端的口緣截形、紫色,與前唇的墊狀物幾在同一水平面上,口緣前端具1個缺口,缺口的兩側邊緣斜立。花期4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600-1900米的山地密林中樹幹上。

分布範圍

產中國雲南南部(勐臘、勐海、景洪、思茅)。泰國、緬甸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緬甸。

植物文化

蘭花是中國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早在帝堯之世就有種植蘭花的傳說。古人認為蘭花“香”、“花”、“葉”三美俱全,又有“氣清”、“色清”、“神清”、“韻清”四清,是“理想之美,萬化之神奇”。最早賦予蘭花一定人文精神的是孔子,據東漢蔡邕琴操》載:孔子自衛反魯,隱谷之中,見幽蘭獨茂,蔚然嘆曰:“蘭當為王者香”。真正的蘭花文化則起源於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他種蘭、愛蘭、詠蘭,以蘭花為寄託,千百年來一直影響著後人。後世詩人在詠蘭時,也有許多的名句,比如陳子昂的“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劉克莊的“一從夫子臨軒顧,羞伍凡葩鬥豔濤”。詩人們將蘭花的高潔與人格的完美聯繫起來,使得蘭花文化不斷得以拓展和延續。 蘭花以高潔、清雅、幽香而著稱,葉姿優美,花香幽遠。自古以來,蘭花都被譽為美好事物的象徵,已廣泛在民間人格化了。蘭花對社會生活與文化藝術發生了巨大的影響。父母以蘭命名以表心,畫家取蘭作畫以寓意,詩人詠蘭賦詩以言志。蘭花的形象和氣質久已深入人心,並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古代舞劇以“蘭步”、“蘭指”為優美動作,把優秀的文學作品和書法作品稱為“蘭章”,把真摯的友誼叫做“蘭交”,把人的芳潔、美慧喻為“蘭心蕙 質”。又把傑出人物的去世比作“蘭摧玉拆”。蘭花在中國人民心目中,已經成為一切美好事物的寄寓和象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