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鎮(雲南省寧蒗縣大興鎮)

大興鎮(雲南省寧蒗縣大興鎮)

大興鎮位於雲南麗江寧蒗彝族自治縣,是寧蒗縣人民政府所在地,也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大興鎮位於寧蒗縣中部狹長的河谷台地,海拔2255米。常住人口50746人(2017年),居住有漢。彝、摩梭、普米、傈僳等多種民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興鎮
  • 外文名稱:Daxingzhe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下轄地區:5個社區,8個行政村
  • 電話區號:0888
  • 郵政區碼:674300
  • 地理位置:雲南省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
  • 面積:388.7平方千米 
  • 人口:50746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雲P
歷史沿革,商業,農業,教育,醫療,交通,行政區劃,

歷史沿革

唐、宋時屬“羅共賧”。
元、明、清時期屬蒗蕖州地域。
清道光十一年(1831),因白牛廠銀礦的擴大和興旺,逐步形成集市,取名為“大村街”
民國6年(1917),設寧蒗縣佐(又稱分縣),縣佐衙門設大村街(今大興鎮)。
民國25年(1936)成立寧范縣設治局,局署仍設於此。
1950年屬興化區。
1956年寧蒗彝族自治縣成立後,大村街定為縣政府駐地,改名為大興鎮。
1958年設立紅旗公社。
1962年大興鎮屬包都區下轄鄉(鎮)。
1965年升為區級鎮。
1969年底劃為紅旗公社下轄大隊。
1978年恢復為區級鎮。1984年紅旗公社改為紅旗區。
1987年12月改為縣轄紅旗鄉。
1997年,大興鎮面積159.2平方千米,人口2.2萬,轄大興街道、大興、安樂、拉都河、黃板坪5個行政村;紅旗鄉面積229.5平方千米,人口1.2萬人,轄紅旗(包都)、官地壩、硝水坪、華崗、白牛廠、羊窩子6個行政村。
2005年,撤銷紅旗鄉,併入大興鎮。
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388.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0746人。
新中國成立後,縣人民政府先後建立健全了城鄉建設機構。1950年5月,縣人民政府設立建設科,1957年縣人委設工交科。1969年縣革命委員會下設建設組,1981年設立縣建設局,1984年改設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局,加強城鎮基本建設與管理工作。建國前的大村街,人煙稀少,一片荒蕪,街長不過半里,住戶不到百家,房屋簡陋,集市蕭條,生意冷清。1956年縣人民政府進駐大村街後更名為大興鎮,並著手進行大興鎮的修建工作。到60年.代末,大興鎮的建設有所發展。進入80年代後,縣城建設總體規劃的制定和實施,寧蒗縣的市鎮建設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使今日的大興鎮大放異彩。
大興鎮修建在狹長的緩坡地帶,依山傍水,寧蒗河(又名白蕖河)從城東由南向北日夜潺流,河上架設著一座鐵索橋和一座通往四川鹽源縣公路的石拱橋。城東的萬格火普恰似一道天然屏障婉蜒向南北延伸,整座縣城在青山環抱之中。5平方公里的規劃區錯落有致,其中縣城區面積2平方公里,建築面積達34萬平方米。全鎮有一條街(大興街)、6條路(朝陽路。勝利路、陵園路、環山路、岔河路。內環路)、兩條巷(橋南巷、橋西巷)。城區水電設施配套,擁有瀝青路面3.5公里,2.8萬平方米,有橋8座,防洪堤0.2公里,下水道2.6公里,日排污水40噸。大興鎮納人了全縣統一的電網,較好地解決了全鎮的生產和生活用電,除保障骨幹企業生產用電外,全鎮約 1400餘戶安裝使用了電爐。
全鎮房屋建築方興未艾。與60年代相比,城區已擴展4倍多,市政建設總投資額達2 500多萬元。商貿、財稅、金融、黨政、文化等機構建蓋大樓頗具規模,投資500萬元建成的5 000平方米綜合農貿市場,人來人往,生意興隆。縱貫全城的大興街長約2公里。勝利路:街心花園一縣人民醫院,長150米,寬5米;環山路:客運站一水泥廠一老於區一糧食局,長 1200米,寬5米;陵園路:農行一縣招待所,長300米,寬6米;內環路:養護段一寧蒗林業局加油站,長300米,寬5米;朝陽路:工商局一煤店,長500米,寬5米;橋南巷:公安局一郵電局一縣委住宅區。
鎮中心,是寧蒗彝族自治縣黨、政。軍等機關所在地。城南從1957年寧蒗一中在此建校後,陸續又興建了縣工商行、建設銀行、人民銀行、工商行政管理局、縣林業局。木材公司、纖維板廠。鄉鎮企業局、民族家俱廠。寧蒗林業局三車隊等單位。城東建起了人民醫院、寧蒗林業局職工醫院、縣中醫院、婦幼保健站、衛生防疫站等單位,成為寧蒗縣的醫療保健中心。城北是寧蒗林業局機關駐地。1966年後,西南林業工程二處(後改為寧蒗林業局)在這裡興建局機關公用房及職工住房,本縣也先後在此興建交通局、客運站、畜牧局。皮革廠、冷凍廠等單位。1987年與江蘇省海安縣聯合開辦的寧海中學也設在這裡。城西段是退離休於部職工住宅區。城中心是廣場。燈光球場、影劇院。工人俱樂部、文化館等建築,是全縣文化娛樂活動中心,街道兩旁的商店。飲食店排列成行,各種商品琳琅滿目。
縣政府駐地西面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小涼山平息叛亂部隊烈士陵園”,始建於1957年,1984年重修,安葬著1956年一1978年在小涼山平叛戰鬥中為全縣人民的解放事業英勇獻身的312名革命烈士。陵園前矗立著高大的紀念碑,上書“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個金色大字,整座陵園掩映在蒼松翠柏叢中。

商業

大興鎮的商業在改革開放中迅速發展。到1990年全鎮有商業網點590個,商店裡各種商品,生活用品充足,電視機、洗衣機、電冰櫃等高檔耐用商品應有盡有,腳踏車、機車、小轎車、運輸車等已經進人不少尋常百姓家。新潮服裝、高檔豪華家具早已出現在大興鎮街頭。僅農業生產資料的供應品種就多達500餘種,出日商品增加到5大類近30種,農副產品收購品種由50年代的30多種增加到80年的200多種。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商業政策放寬搞活,使全鎮商業形成“國家、集體、個體”一齊上,多渠道。多環節的經營格局,商品零售總額和利潤淨額都逐年增加。

農業

全鎮主產水稻、玉米、洋芋等農作物。石膏蘊藏量豐富,還有樹扎、鋼廠河、樹落河3個銅礦點,其中樹落河達小型礦床規模,還有金、銀、鐵。鋅、鋁、錳等礦產資源。大興鎮堅持以農業為基礎,縣城為依託,改革為動力,市場為導向,努力推廣科學技術,以糧、林、果、畜、蔬為支柱,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第二、三產業,農林經濟發展迅猛。至1990年,全鎮農民人均有糧264公斤,農村經濟收入889.6萬元,人均純收入409元。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有個體私營企業298個,聯辦企業3個,從業人員1533個,鄉鎮企業總收入345.7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43%。在科技興鎮中,有2795人學會了l-2門實用技術,使大批農戶成為年收入萬元戶。

教育

大興鎮的教育發展較快。1961年在城內始辦大興國小(校址在今新街)。至1990年城 內有教師進修學校1所、完全中學2所、初級中學1所、農職業中學1所、完全國小6所,在校學生6000多人,教師300多人。鎮設有文化站,備有多種書籍報刊。治窮先治愚,狠抓基礎教育,提高人的素質已成為各級黨政領導和廣大人民民眾的共識。中國小教育、成人教育和農村實用技術教育均取得顯著成績。

醫療

同時,醫療衛生事業也迅速發展,在大興鎮設有縣醫院、中醫院、寧蒗林業局職工醫院、縣婦幼保健站等。醫院的各種醫療設備齊全,有一大批有專業技術職稱的醫務工作者,從根本上改變了昔日小涼山缺醫少藥的落後面貌,人民的健康得到了保障。

交通

大興鎮的交通、郵電等基礎設施齊全,已開通國內1000門直撥電話和3000門國際程控電話。交通四通八達,至省級旅遊風景區瀘沽湖路程為72公里。

行政區劃

2007年代碼
530724101:~001乾河子社區 ~002大興社區 ~003大村街社區 ~004三岔河社區 ~005安樂社區 ~201拉都河村 ~202黃板坪村 ~203紅旗村 ~204華崗村 ~205硝水坪村 ~206官地壩村 ~207白牛廠村 ~208羊窩子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