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博物館·百科珍藏圖鑑系列:中草藥

大自然博物館·百科珍藏圖鑑系列:中草藥

《大自然博物館·百科珍藏圖鑑系列:中草藥》是2014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大自然博物館編委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自然博物館·百科珍藏圖鑑系列:中草藥
  • 作者:大自然博物館編委會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6月1日
  • 頁數:309 頁
  • 開本:32 開
  • ISBN:9787122193254  
  • 語種:簡體中文
  • 品牌:化學工業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序言,

內容簡介

《大自然博物館·百科珍藏圖鑑系列:中草藥》編輯推薦:中國第一套大型自然珍藏圖鑑圖書——《大自然博物館·百科珍藏圖鑑系列》生動地介紹了我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的諸多生命,那些植物、動物——花草、樹木、游魚、飛鳥、昆蟲……從而激發讀者的愛國豪情,自覺地熱愛和保護自然母親。書中同時涉獵世界著名的動植物,如美洲蜂鳥、非洲猴麵包樹、瑞士雪絨花等,幫助讀者開闊眼界。
全套叢書內容豐富、資料翔實、是學習自然科學知識的理想讀物。
權威專家陣容打造;
以最生動、最有趣、最實用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學知識;
以最精美的圖片觸動讀者;
以最值得收藏的形式來裝幀圖書,全彩、銅版紙印刷;
當代著名藝術家楊佴旻欣然創作藏書票,並讚譽本叢書為“書架上的自然博物館”。
全書總計收錄中草藥252種,配有高清晰彩色攝影圖片,便於識別特徵,正確鑑別。書中不僅介紹了各種藥物的藥名、別名和產地,還對各種中草藥的藥源、採收時間、炮製方法、性味歸經、植物形態、藥材性狀、藥理、功能主治等做了詳細的介紹,幫助你滿載而歸。

圖書目錄

中草藥入門知識
中草藥的分類
中草藥的產地
中草藥的識別
中草藥的採集
中草藥的炮製
中草藥的藥性
中草藥的配伍
中草藥的用藥禁忌
中草藥的劑量與用法
PART 1 根類
人參
牛膝
川烏
天冬
白頭翁
丹參
烏藥
當歸
黨參
地榆
葛根
甘草
龍膽
北沙參
桔梗
紫菀
麥冬
白芍
板藍根
地黃
西洋參
百部
防風
遠志
兩面針
何首烏
苦參
京大戟
威靈仙
刺五加
黃芩
商陸
紫草
土木香
白芷
黃芪
石刁柏
天花粉
鬱金
茜草
秦艽
大黃
紅景天
根莖類
黃精
白朮
知母
白前
白附子
黃連
拳參
射干
莪術
穿山龍
重樓
香附
骨碎補
澤瀉
狗脊
虎杖
蒼朮
半夏
天麻
升麻
大蒜
山藥
玉竹
白茅根
百合
蘆根
薑黃
高良姜
沙姜
落新婦
黃藥子
薤白
毛慈姑
PART 3 果實類
蒼耳子
大棗
佛手
覆盆子
枸杞子
錦燈籠
連翹
木瓜
山楂
絲瓜絡
烏梅
小茴香
豆蔻
無花果
牛蒡子
柿蒂
枳實
山茱萸
女貞子
沙棘
梔子
益智
香櫞
預知子
五味子
水紅花子
金櫻子
草果子
蓽茇
苦瓜
地膚子
砂仁
路路通
麥芽
夏枯草
陳皮
花椒
石榴皮
冬瓜皮
PART 4 種子類
決明子
蓖麻子
郁李仁
苘麻子
亞麻子
牽牛子
蓮子
葶藶子
檳榔
酸棗仁
桃仁
苦杏仁
青葙子
赤小豆
白扁豆
白果
王不留行
南瓜子
黑芝麻
韭菜子
冬瓜子
萊菔子
芡實
榧子
木蝴蝶
PART 5 葉類
艾葉
桑葉
紫蘇葉
石韋
淡竹葉
大青葉
枇杷葉
番瀉葉
木薯葉
PART 6 花類
金銀花
菊花
辛夷
紅花
丁香
合歡花
雞冠花
野菊花
旋覆花
槐花
款冬花
玫瑰花
密蒙花
PART 7 木類
檀香
蘇木
松節
沉香
接骨木
PART 8 皮類
牡丹皮
肉桂
香加皮
合歡皮
杜仲
關黃柏
土槿皮
厚朴
秦皮
PART 9 全草類
薄荷
蒲公英
益母草
魚腥草
半邊蓮
馬齒莧
穿心蓮
龍葵
仙鶴草
木賊
鴨跖草
扁蓄
敗醬草
車前草
腫節風
青蒿
紫花地丁
佩蘭
荊芥
茵陳
瞿麥
旱蓮草
藿香
澤蘭
淫羊藿
PART 10 莖藤類
燈心草
絡石藤
通草
鎖陽
石斛
海風藤
麻黃
PART 11菌藻類
靈芝
冬蟲夏草
茯苓
豬苓
昆布
PART 12 樹脂類
沒藥
松香
蘇合香
乳香
兒茶
藤黃
血竭
桃膠
琥珀
PART 13 動物類
蟬蛻
海馬
阿膠
龜甲
鱉甲
水蛭
僵蠶
天牛
全蠍
蛇蛻
雞內金
牡蠣
海螵蛸
珍珠母
石決明
PART 14 昆蟲類
蜂房
桑螵蛸
斑蝥
PART 15 礦物類
白礬
石膏
龍齒
龍骨
陽起石
陰起石
海浮石
PART 16 其他類
皂角刺
天竺黃
竹茹
分心木
五倍子
索引
中文名稱索引
英文名稱索引
拉丁名稱索引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大自然博物館·百科珍藏圖鑑系列》叢書編委會,由數十位相關專業領域的專家和學者組成,致力於把本叢書打造成一套科學和人文相結合的好書。其中,領銜專家為:
任傳軍,高級農藝師、研究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崔蘊傑,內蒙古減災研究所所長。
呂志通,園林規劃設計專家,永一格文化產業集團公司副總裁。
陳陽,福建三明第三醫院副主任醫師。
宋緯文,福建三明市中醫藥學會顧問,福建三明醫學科學研究所原所長。
謝永富,福建省菌類專家。
張曉屏,福建省農林、水產專家。
著名藝術家、美學博士、楊佴旻教授為本套叢書創作藏書票。

序言

中草藥也叫做中藥,是我國傳統醫學——中醫治療和預防疾病所使用的獨特藥物,包括植物類藥物、動物類藥物和礦物類藥物,其中植物類藥物占大多數,目前全世界所使用的中草藥達5000多種。
我國是中草藥的發源地,相傳炎帝神農嘗百草,自那時起人們便開始了對中草藥的認知,至今中草藥在我國的發展已經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
中草藥的發現與套用是一個長期實踐的過程。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在日常的覓食或狩獵活動中,會接觸到各種動植物,有的動植物被食用後會治癒某些疾病,也有的會使人發生中毒反應,甚至致人死亡,慢慢地,人們懂得對它們進行選擇和辨別。在經過無數次的嘗試後,人們逐漸積累起一些動植物的藥用知識,並形成了最早期的中草藥療法。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用藥知識和經驗越來越豐富,藥材來源也從最初的野生動植物發展到部分由人工栽培和馴養,藥材的種類由植物、動物擴展到天然礦物和一部分人工製品,而記錄和傳播中草藥知識的方式也從最初的口耳相傳發展成文字記載,並逐漸形成了一門獨立的學科——中藥學(古時叫做本草學)。
中藥學就是專門研究中藥基本理論以及中藥材的來源、採制、性能功效和套用方法的一門學科,現在它也是我國各醫學院校都開設的一門中醫必修課程。
目前,我國南北大地上生長著12000多種藥源植物、動物以及其他藥用物質,與其他國家相比,具有資源上的絕對優勢,其中為《本草綱目》等中醫典籍收錄的就有近兩千種,常用的也不下數百種。
不論你行走在山間、田頭或農村郊野、房前屋後,入目的一棵不起眼的小草就有可能是一味出色的中藥;或者你宰殺家禽、牲畜,丟棄的雜碎中便有具備突出藥用價值的物質,如雞內金等;再或者你觀察大自然,那些跳躍的小昆蟲、樹木上凝結的樹脂和礦層中的礦物質,都有可能已被祖先認知並選擇入藥。
中國可謂中草藥之國度,我們的中醫也走出國門,在西方國家大受歡迎。通過此書,你能感受到中草藥的神奇與偉大,學會如何正確地識別與靈活套用中草藥。
全書收錄較為常用、易於採收、功效確切的中草藥近300種,按藥用部位分為16個部分。全書採用經典的“以圖鑑物”式編排,輕鬆查找、閱讀,全面扼要地闡述每種中草藥的名稱、別名、來源、原產地、採收加工、植物形態、化學成分、藥理作用、性味歸經、功能主治等,可供中草藥教學、生產、採收和經營人員參考使用,此外亦是中草藥愛好者鑑賞、珍藏之佳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