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臍鸚鵡螺

大臍鸚鵡螺

大臍鸚鵡螺是一種軟體動物門、頭足綱、鸚鵡螺目、鸚鵡螺科、Nautilus屬類生物,分布於西南太平洋,澳大利亞東北部海域,新喀里多尼亞和洛亞爾提群島。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臍鸚鵡螺
  • 拉丁學名:Nautilus macromphalus
  • 別稱:肚臍鸚鵡螺
  • :動物界
  • 軟體動物門
  • 頭足綱
  • 亞綱:四鰓亞綱
  • 鸚鵡螺目
  • 鸚鵡螺科
  • :Nautilus屬
  • 英文名稱:Bellybutton Nautilus
  • 命名者及時間:Sowerby, 1848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殼薄而輕,呈螺旋形盤卷,殼的表面呈白色或者乳白色,生長紋從殼的臍部輻射而出,平滑細密,多為紅褐色。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形似鸚鵡嘴,故此得名“鸚鵡螺”。鸚鵡螺已經在地球上經歷了數億年的演變,但外形、習性等變化很小,被稱作海洋中的“活化石”。外殼由許多腔室組成,內約分36室,最末一室為軀體所居,即被稱為“住室”的最大殼室中。其他各層由於充滿氣體均稱為 “氣室”。外套位於外殼內。各腔室之間有隔膜隔開,室管穿過隔膜將各腔室連在一起,氣體和水流通過室管向殼外,生物體由此控制浮力。鰓2對;具63~94隻腕,但無吸盤,雌性較雄性多。眼簡單,無晶狀體;無墨囊,漏斗兩葉狀,具運動功能。
鸚鵡螺有近於脊椎動物水平的發達的腦,循環、神經系統也很發達,眼構造簡單;無墨囊;心臟、卵巢、胃等器官生長在靠近螺壁的地方,保護的很好。雌雄異體,有著很大的卵。
這個物種臍孔較深 外觀有一個小黑洞。觸角細長,有凸脊,幫助提供捕捉獵物時的抓著力。大臍鸚鵡螺是最小的鸚鵡螺物種,外殼通常直徑約16厘米,雖然有記錄以來最大的樣本測量180毫米。

棲息環境

大臍鸚鵡螺常住在幾百米的深海,到了夜裡,會上升到較淺水域(2至20米深度)。

分布範圍

分布於西南太平洋,澳大利亞東北部海域,新喀里多尼亞和洛亞爾提群島。
國內於2018年10月9日被核准為1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