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桿菌感染

大腸桿菌感染

大腸桿菌感染是由大腸桿菌引起的疾病。大腸桿菌首先由德國兒科醫生T.埃舍里希發現,而且此菌主要寄生於人及動物的腸道內,故得名大腸埃舍里希氏菌,習慣上譯為大腸桿菌。大腸桿菌包括幾種不同的菌群,具有不同的致病性。人類的大腸桿菌感染大致分腸道感染與腸道外感染兩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腸桿菌感染
  • 外文名:Escherichia coli infection
  • 實質:大腸桿菌引起的疾病
  • 發現人:T.埃舍里希
  • 症狀:腹瀉,重者可導致脫水和血壓下降
  • 途徑:污染的手指、食物等經口攝入
簡要介紹,病原學,

簡要介紹

大腸桿菌引起的疾病。大腸桿菌首先由德國兒科醫生T.埃舍里希發現,而且此菌主要寄生於人及動物的腸道內,故得名大腸埃舍里希氏菌,習慣上譯為大腸桿菌。大腸桿菌包括幾種不同的菌群,具有不同的致病性。
人類的大腸桿菌感染大致分腸道感染與腸道外感染兩類。引起腸道感染的某些大腸桿菌菌群通過污染的手指、食物等經口攝入而致病,主要引起腹瀉,重者可導致脫水和血壓下降,如流行性嬰兒腹瀉、旅遊者腹瀉等。腸道外感染主要是腸道外部位或臟器的化膿性炎症,如泌尿道感染、新生兒腦膜炎等。腸道外感染大多繼發於人體抵抗力下降或外傷、腸部手術的基礎上。抗生素可控制感染。

病原學

大腸桿菌屬腸桿菌科,為有動力或無動力的革蘭氏染色陰性桿菌,具有分解乳糖、產酸產氣的特點。大腸桿菌的細胞壁上有複雜的抗原成分,依據其形態,分別稱為O(菌體)抗原、H(鞭毛)抗原及K(表面)抗原。也可將這些抗原成分分別進行血清分型。大腸桿菌O抗原的血清型達160種,是分群的基礎,H抗原和K抗原分別各有約50和90餘種。血清分型主要用於流行學調查。
一般將大腸桿菌按照對人類致病力的特點分為四個菌群:普通大腸桿菌、腸致病性大腸桿菌、產腸毒素性大腸桿菌和侵襲性大腸桿菌。後三者是引起腹瀉的致病菌。每個菌群均包括一定數量的血清型。其中產腸毒素性大腸桿菌能產生耐熱腸毒素和不耐熱腸毒素。這兩種腸毒素的產生在遺傳學上受質粒的控制。質粒是一種較易傳遞的非染色體DNA。質粒的互相傳遞,能使不產毒素的菌株獲得產毒能力。由於質粒的傳遞,可使任一血清型的大腸桿菌產生腸毒素和集落因子,從而具有致病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