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筒(日本火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筒作為武具之一,也受到了當時武士們的喜愛,產生了很多的著名作品。佐伯藩的初代大名毛利伊勢守高政就有四挺貴重的大筒:“無聖”(全長281cm)、“四海波”(全長282cm)、“閻魔王”(全長278cm),“あき風”(全長201cm)。在進三百年的江戶時代中,更是發展出了很多式樣各異的大筒。甚至還出現了大筒裝置在輪子上以增加移動力的做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筒
  • 含義:日本火炮
  • 釋義:古代日本的一種火炮
古代日本的一種火炮:大筒(大型火繩槍式樣)
日本博物館所藏的江戶時代國友村製作大筒。日本博物館所藏的江戶時代國友村製作大筒。
在江戶時代流行的大筒,在戰國時代則被直接成為“大鐵炮”。但是兩者本質一樣,只是語言發生了變化。其實為現代人所熟知的大筒一詞是在江戶時代才出現的,其原意最初就是專指這類大型化的火繩槍。在德川幕府的統治下的條條框框中生活慣了的人們習慣於把事情分門別類,對號如座。在當時的火器分類中,發射十匁左右彈藥的鐵炮被稱為中筒,而發射三十目以上彈藥的則稱為大筒。不過到後來日本人將所有的古代大型火器都用大筒這個稱號來一語概括,所以造成了很多人的誤解。匁是“兩”之簡字。重量單位(日本漢字),相當於一錢,重3.759克。大型火器則常用“目”,也通匁。
因為採用的是火繩槍式的擊髮結構,所以雖然一些大筒的口徑非常之大,相當於小型的火炮,但是其本質仍然是與鐵炮相同的通過扣動扳機來擊發。大筒的體積相對大炮來說要小的多,威力卻也不弱,因此生產也很多。大筒在被歷史所淘汰之後也往往作為收藏品受到歡迎,保存的很多,而且相關的資料也相當的豐富。
大筒
關於大筒的發射方式,不同流派的做法不僅相同,也受到其所用大筒的限制。上圖中所用的大筒較小,故可採用站立抱持的方式發射。多數的相關文獻在介紹大筒的發射方式時也採用這種說法。另有一些大筒的尾部異化為握把,炮手右手握筒尾,左手水平舉起筒身,瞄準目標發射。在所找到的資料圖片中就有炮手以這樣的方式站姿或跪姿發射。至於某些體積比較大的大筒,其發射則要麻煩些。在根據某本流傳書中的圖片顯示,炮手以一定角度手持大筒,呈半蹲的姿勢,背靠堆起來的米袋作為支撐。但是關於大筒的發射方式還是存在著一些疑惑。全長2.8米以上的大筒,又該是用怎么樣的方式來發射呢?以當時日本男性不足1.6米的平均身高來看,人力恐怕難以做到手持發射了。也許是通過將其假設在支架和台車之上的方式來進行發射的。
大筒
在日本古代有生產過巨大的野太刀,豐臣秀吉就曾收藏有刃長達十尺的野太刀。據說最大的作品長達七米。這樣的武器當然不可能是實戰之用,只是作為特別之物加以收藏的。因此有人認為這些太過巨大的大筒也可能是基於同樣的理由而出現的。不過也許日本人的確有方法來使用這些長度超過身高一倍的武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