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筒(拉弦樂器)

大筒(拉弦樂器)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筒是流行在湖南大部分地區的傳統拉弦樂器,形似二胡,因琴筒較大較粗而得名,是湖南花鼓戲的主要伴奏樂器,所以也稱花鼓大筒。它還用於長沙的沙絲弦、祁陽小調的伴奏。此樂器的琴桿、琴筒都是竹製的,琴筒蒙蛇皮,二根弦,用竹弓拉奏,弓上系馬尾。經改革後的大筒,現已開始用於獨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筒
  • 外文名:Daidong
  • 類型拉弦樂器
  • 名字由來:琴筒較大較粗
  • 別稱:花鼓大筒
  • 用途:用於獨奏
樂器簡介,樂器結構,特點形制特點,演奏特點,歷史淵源,樂器選購,木料,皮膜,琴桿,琴軸,弓子,琴托,琴馬,

樂器簡介

大筒是流行在湖南大部分地區的拉弦樂器,因在花鼓戲中的主奏地位,通常又被稱為花鼓大筒。湖南花鼓戲大約起源於清康熙、乾隆年間,大筒作為其伴奏樂器在民間早已出現,因此,它的形成應該更早。大筒的歷史可能不及板胡、京胡那樣久遠,但作為戲曲的伴奏樂器,其間也經歷了漫長的規屬過程。
大筒
大筒歷史悠久。宋代前稱古角。據《三才圖會》載:“古角以木為之,今以銅,即古角之變體也。其木細,其末巨,本常納於腹中,用即出之,為軍中之樂。”這段大筒形制的記載,與流行於鳳慶民間的大筒形制完全一致。大筒是古代軍隊中的號角,也是古代貴族王侯和土官儀仗隊中的樂器。長期以來,大筒這種樂器隨著鼓吹樂在鳳慶民間廣為流傳。

樂器結構

民間流行的傳統大筒有兩種:
一種是“短筒式”的,琴桿、琴筒均為竹製,琴桿多用湘妃竹製,琴筒採用楠竹製作,筒前口蒙以蛇皮,外形和京胡相似,木製弦軸,張兩根絲弦,用細竹控馬尾或棕絲製成的琴弓拉奏,發音尖銳、單薄。
另一種是“長筒式”的,琴簡筒長達25厘米,琴桿較短,用榆木製作,琴頭是彎脖狀,左右各置一軸,無千斤,用同樣馬尾弓拉奏,發音較沉悶、含糊,但有厚度。
長筒式長筒式
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花鼓戲的發展,經改革已製成新型大筒,全長約82厘米,琴筒用竹黃較厚的楠竹製成六方形,筒前口蒙以當地所產菜花蛇、烏梢蛇等蛇皮,琴桿改為紅木桿,琴馬由竹馬改用高粱稻秸製作,絲弦改用鋼絲弦,並在琴筒下增置底托。

特點形制特點

大筒的傳統形制對琴筒而言分長筒、短筒兩種。長筒長度約22cm—24cm,竹製。琴桿為木製,較短。琴頭成彎月形,左右各置一軸,無千斤。由於多以蟒蛇皮做震動皮面,因此,發音相對低沉渾厚。而短筒長度約16cm,琴筒、琴桿均為竹製,由於多以菜花蛇皮做震動皮面,加之酷似京胡的外形,以及使用高梁秸做琴碼,因此發音尖銳、明亮,富有特點。大筒聲音低沉,音量巨大,可傳數里,無固定音高。吹時發起伏不斷的約相差一度的“嗡嗡”聲。
大筒的形制大筒的形制
與其他胡琴種類的發展進程相似,進入50年代以來,大筒在其原有的兩種傳統型制的基礎上,逐漸改革研製出型制更接近二胡的新型大筒。琴筒可用精選竹筒旋制,也可用楠竹片拼制,形狀成六方或八方形,蒙以蛇皮。琴桿竹製或採用紅木製作,並由原來的絲弦改用鋼弦。為保持琴身穩定,在琴筒下方增加竹製或木製底托。從定弦到演奏技法均與二胡相似。除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自己原有的聲音特色以外,新型大筒的技術、技巧的發展,無可否認地進入了規範發展的新階段。

演奏特點

演奏大筒有平腿式、架腿式、站立式三種。一般採用平腿式,即坐在高度合適的凳子或無靠手的椅子上,兩腿自然平放,腳跟自然著地,大腿與小腿基本相互垂直,大腿形成平面,琴筒置於左腿上。平腿式能使演奏者身體始終保持穩定,有利於樂器性能的充分發揮。在合奏、齊奏伴奏等場合一般都採用這種姿勢。架腿式是指演奏者坐在高度合適的凳子或椅子上後,再把左腿架到右腿上,琴筒仍置於左腿根部。由於架腿式使琴筒與身體的接觸面增大,所以它有利於琴身保持相對穩定,從而減輕了左手持琴的負擔,便於演奏技巧的充分發揮。在獨奏場合一般多採用這種姿勢。
大筒
站立式是指把左腳搭在稍高一點的凳子、椅子或石塊等東西上,右腳仍直立於地上。站立式可以不受環境、座位等條件限制,但站立式只能偶爾間用於練琴,在演出中一般不採用這種姿勢。
不論平腿式、架腿式或是站立式,琴筒均應置放於左腿平面靠近腹部的地方,蒙皮一端略微向右前方偏斜,琴身應保持基本穩定。為便於運指,琴桿可略向左前方傾斜,但不可過分,或歪來倒去搖晃不定。
拉奏時上身要自然放鬆,左右肩應保持基本平衡,頭要端正,面部要有表情,身子可根據樂曲感情和演奏需要作輕微的有韻律的擺動,但切不可誇張、過份,做出那種躬腰駝背,搖頭晃腦的姿態。或神情過於緊張,造成聳肩咧嘴,頭部偏斜的不自然現象。

歷史淵源

“大筒”古代亦稱“古角”,宋朝學者陳蜴在《樂書》中記載“古角本胡樂也……”唐代詩人岑參所載“中軍置酒飲歸客,古角琵琶與羌笛”的詩句,說明古角在唐代已開始流傳,而且是中西方拉弦樂器和彈拔樂器的總稱。
大筒大筒
宋代末學者陳元靚在《事林廣記》中這樣記載: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古角”。宋代大學者沈括在《補筆談·樂律》中記載:“熙寧中,宮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進酒而一弦絕,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終其曲。”說明在北宋時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徐衍為皇帝大臣們演奏”嵇琴”時,斷了一根弦,仍然用另一根弦奏完曲.沒有嫻熟的技藝是做不到的。後來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又記載“馬尾古角隨漢東,曲聲猶自怨單于。彎弓莫射去中雁,歸雁如今不寄出。”
元朝《元史·禮樂志》所載“古角制如火不思,卷顧龍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馬尾”進一步闡述了古角的製作原理。到了明清時代古角已傳遍大江南北,始成為民間戲曲伴奏和樂器合奏的主要演奏樂器。到了近代,古角才更名為大筒。半個多世紀以來,大筒演奏水平已進入旺盛時期。
新中國成立以後,民族、民間音樂發展很快,為了大力發掘民間藝人的藝術珍寶,民間藝人的大筒樂曲經過整理被灌成唱片,使大筒演奏藝術如雨後春筍迅猛發展起來。

樂器選購

木料

從木料上說,上上品當然是高密度的紅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烏木、雞翅木均可,其中紫檀木最上。次之為烏楊或新木,其他雜木製作的大筒只可作為初學練習之用。

皮膜

大筒筒上的皮膜均為蟒皮,以色澤鮮艷分明,鱗紋均勻,光滑帶有油性、薄厚適中為上品。蟒皮的薄厚和蒙得鬆緊對大筒的音色影響很大,過厚則振動遲鈍,過薄則聲音單薄易出噪音;蒙得過緊則聲音尖硬,蒙得偏松則聲音遲鈍易塌陷,一般來講用新蟒皮蒙琴筒偏緊一點為好,開始用時在皮面上抹一點植物油,拉完琴後琴馬壓在皮上不要松弦,經過兩三個月的每天拉奏,琴皮的張力就可達到鬆緊適中,這時,需備一截與琴筒橫面一般長的鉛筆在用完琴後架在弦下面以減輕琴馬對皮膜的壓力,保持皮膜的最佳張力狀態。還有,如在南方購琴到北方使用,要選擇皮面張力偏松的;在北方購琴到南方使用,要選擇皮面張力偏緊的,我國北方氣候乾燥,南方氣候潮濕,皮膜受氣候的影響會產生很大的變化。
大筒的選購大筒的選購

琴桿

琴桿是大筒的支撐體,要隨琴弦重大拉力,木質一定要好,要用完整的木料镟成,中間不可有癤,更不能拼接,否則,容易變形斷裂。琴桿為能抗彎的扁圓形,橫截面好像鵪鶉蛋的形狀,琴桿標準長度一般為830毫米,過長琴桿易彎,過短則弦的張力不夠,影響音色。

琴軸

琴軸有全木軸,渦輪式機械軸,和螺桿式機械軸三種,一般業餘學琴多用機械軸,它的優點是調弦方便,不易跑弦,但在選購時要檢查製作是否精密,使用中要適當點一點兒縫紉機油,避免受潮鏽蝕溢扣跑弦等問題。

弓子

大筒弓子是由弓桿與弓毛組成的,弓桿是用竹子烤制而成,弓毛為一綹馬尾,從弓尖弧形小彎中通向弓根系在魚尾處,弓魚一般由有機玻璃或獸骨製成,固定在弓尾螺絲上用於調節馬尾鬆緊,整個弓桿呈淺馬鞍型。弓子是大筒演奏發音的關鍵工具,它的質量對於演奏的影響極大,弓桿的粗細、輕重、長短雖各有所好,但都不可過分,過輕過細則綿軟無力;過粗過重則笨拙、音噪;過長則不好控制;過短則影響長音演奏,因此,一般以850毫米左右為宜,用料有老紅竹、江葦竹和鳳眼竹,以節少、粗細均勻為上品,弓尖和弓根的彎度要適中,彎度過大則難以控制;彎度過小則影響握弓手指的靈活。弓毛以白馬尾為上品。選擇琴弓除了要注意前面講的問題外,還要看馬尾梳得是否整齊,與魚尾連線外綑紮得是否牢固,不少新購的琴弓用不多久就因馬尾 鬆脫無法使用,就是在選購琴弓時沒有注意這個問題。另外,在使用時要隨著氣候的變化及時調整馬尾的鬆緊,用完後要將魚尾螺絲擰松以保持弓桿的良好狀態。馬尾一沾油脂就擦不上松香,切不可用手摸馬尾,以保持弓毛的潔淨。松香須用特製的胡琴松香或小提琴松香擦在弓毛上,不可將松香燙在琴筒上,這樣做易出噪音,拉起琴來松香沫飛濺沾在弦上和琴桿上影響換把和高音區的演奏。新的弓子不易擦上松香,可用一些碎松香碾壓在弓毛上,松香要勤擦,每次不要擦得太多,一般以拉琴二至三個小時後擦一次為宜。
大筒弓子的選購大筒弓子的選購

琴托

琴托是墊在琴筒下面的木托,由較重的硬木製作,大筒有了琴托以後,使琴身在腿上更為穩定,大大方便了下把位技巧的發揮並增加了音量。

琴馬

琴馬是將琴弦的聲音傳導到琴筒的關鍵部件,它對發音的好壞、音量的大小起著重要作用。製作琴馬的材料很多,大都使用楓木和松節製作的琴馬,底部有圓形的或橢圓形的,高度為1厘米,底部寬度為1.5厘米,上部橫寬為1厘米。這兩種琴馬普遍認為發音柔和、音質純正。當然,大筒發音的好壞不僅僅取決於琴馬,它與琴筒的木質好壞、皮膜的薄厚、鬆緊、天氣的陰晴、空氣的潮濕、乾燥、冷暖均有直接關係。因此,琴馬盡可多備幾種(木質、竹質、骨質、塑膠等到以便在不同氣候情況下進行調整,至於在何種情況下用何種琴馬,需要自己去體驗。緊靠琴馬的下面,還須在琴弦與皮膜之間塞一小塊用絨布或氈子做的制音墊,它能解決大筒的“狼音”,消除大筒的空曠音,使之集中、豐滿,制音墊的薄厚、大小要適中,過厚則影響音量,過薄則不起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