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縣長江防護林指揮部辦公室

大竹縣長江防護林指揮部辦公室是大竹縣長江防護林指揮部的常設辦事機構,為正股級,在大竹縣長江防護林指揮部領導下負責全縣長江防護林的日常工作,由大竹縣林業局管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竹縣長江防護林指揮部辦公室
  • 地址:竹海路西段527
  • 類別:政府機構及社會團體
  • 內容:負責長江防護林建設的設計檢查
  • 內容:負責完成單位領導交辦的其它事項
  • 出行方式:公交 駕車
主要職責,內容,所在地址,領導評價,長江防護林,內容,長江中下游防護林建設,

主要職責

內容

(一)負責長江防護林體系建設的設計、規劃、檢查;
(二)配合有關部門搞好長江防護林的管護、開發、利用;
(三)制定長江防護林營林技術措施、落實林業用地面積,安排生產布局,做好和長江防護林統計上報工作;
(四)配合有關部門查處我縣損毀長江防護林案件;
(五)負責完成本單位領導交辦的其它事項。

所在地址

大竹縣護林防火指揮部
地址: 竹海路西段527
電話: 提交信息
類別: 政府機構及社會團體;政府機關;區縣級政府及事業單位
出行方式:公交 | 駕車

領導評價

一是制度責任到位。通過野外火源管理、護林防火值班、入山許可證、用火許可證等制度的建立,縣、鎮、村層層簽定防火責任狀,確保了森林安全。二是認識宣傳到位。通過廣播、電視、宣傳車、標語、宣傳牌等進行廣泛宣傳,並把《防火須知》送到林區農戶手中,真正使防火宣傳到戶、到人。三是人員措施到位。結合天保工程的實施,各鎮(鄉)的每個村配備了1-2名管護員,將火源管理任務落實到山頭地塊。進入森林防火關鍵期,縣護林防火指揮部發布森林防火禁令,嚴禁一切野外用火。在春節、清明、“五·一”等重要時段,在重要地段、生產用火頻繁地帶,組織林業幹部職工、半專業化消防隊員分片包片管護。

長江防護林

為保護長江一江清水,充分利用長江水利資源優勢,國家決定引水入京,配套實施了長江上游防護林和生態公益林建設工程。平利地處長江重要支流漢江的源頭,是嵐河、黃洋河、壩河的發源地,平利先後採取了系列措施實施了河流和濕地保護,對全縣河流兩側第一山脊線以下全部劃入生態工益林,繼續深入實施長江上游防護林工程建設。河水之清、之秀、之潔成為平利的一張名片。  長江防護林工程實施以來,森林覆蓋率提高,治理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土壤侵蝕量顯著降低,各地區新營造或更新了大片大片河(海)岸、平原綠化、農田林網綠化等基幹林帶,宜林荒山變森林。  據相關統計顯示,道路、溝渠、河流兩岸綠化率達到了85%以上。初步建立的防護林體系形成了區域農業生產和水利設施的生態屏障,增強了抵禦旱、洪、風沙等自然災害的能力,擴大了生物生存空間,珍稀動植物種群數量也不斷增加。  在堅持生態優先的原則下,建設了一批用材林、經濟林基地,促進了當地民眾脫貧致富和農村經濟成長。農民人均因林純收入明顯增加,初步形成林產品資源生產基地。  區劃的生態公益林受到有效保護,為森林生態分類經營實踐奠定了很好的經驗基礎。

內容

10月8日,國家林業局召開的長江流域等防護林工程“十五”建設成就新聞發布會透露,“十一五”期間,長江流域等重點流域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將完成人工造林342.66萬公頃,封山育林305.5萬公頃,飛播造林36.6萬公頃,低效林改造547.76萬公頃。  據國家林業局長防林工程建設工程管理辦公室主任魏殿生介紹,“十一五”期間,國家林業局將突出工程特色建設,強化重點區域,建設亮點工程,積極調整工程建設管理思路,全面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長江流域防護林工程將積極推進低效防護林改造,加快生態系統功能恢復的步伐,突出洞庭湖、鄱陽湖地區和三峽庫區、丹江口庫區及沿線的治理,重點構築三峽庫區周邊和南水北調源頭及沿線生態屏障。  “十一五”期間,長江流域等重點地區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將強化重點區域,建設亮點工程。突出沿海一條線,建設綠色萬裏海疆,將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納入國家“十一五”規劃全面實施。突出三峽庫區,以長江防護林、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等工程為依託,加強庫區周邊綠化帶建設,確保長江中上游主要湖庫地區生態安全。突出南水北調中線源頭及沿線地區,在長江防護林、退耕還林等工程的基礎上,將南水北調源頭及沿線綠化作為建設重點,確保一江清水送北京。突出洞庭湖、鄱陽湖地區,建設“兩湖”綠色屏障。將洞庭湖、鄱陽湖作為工程建設的重點,加快湖庫周圍防護林體系建設,確保長江中游主要湖庫地區生態安全。突出石漠化地區,加強西南石漠化地區的治理力度,加快封山育林,推廣多種建設與治理模式,使乾石山儘快恢復植被。突出糧食主產區,將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黃淮海平原等我國糧食主產區作為平原綠化的主戰場,加強村屯四旁植樹,強化生態文明村建設,主動為標準農田配置高標準的農田防護林體系。  據介紹,“十一五”期間,國家林業局將調整工程建設指導思想,全面加快發展步伐;調整工程建設方式,大力推行產業拉動和非公有制林業;調整工程建設內容,構建綜合防護林體系;調整工程投入標準,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調整工程建設機制,增強工程持久動力;調整工程管理方式,全面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長江中下游防護林建設

為改善生態,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家相繼在 “三北”地區、長江、珠江、淮河等重要江河流域實施了一系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這些工程已被國家整合為三北、長江流域等重點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湖北作為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重要省份,有60個縣(市、區)被國家列入長江中下游防護林體系工程建設範圍,項目區建設範圍總土地面積18673.5萬畝。建設規模為:營造成林面積 4451.55萬畝,其中人工造林 1254.75萬畝,封山育林 1267.65畝,飛播造林 157.35萬畝,幼林撫育 784.5萬畝,低質低效林改造989.85萬畝;現有林管護1108.2萬畝。  我省長江中下游流域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是由多個防護林建設工程組成的一個系統工程,目前已經或即將啟動的國債長防林項目、農髮長防林項目、日援漢江防護林、德援長江防護林、鄂北防護林、淮河及太湖流域防護林、土地沙化治理等項目,都是這項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省長防林第一期工程建設從1989年開始啟動,2000年結束;第二期工程已經從2001年啟動。第二期長防林的資金來源,包括國債、農業發展資金、外資和地方投入等方面。  1989年國家長防林一期工程工程實施,為我省治理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在國家林業局的支持和關懷下,我省宜昌、秭歸、巴東、谷城四縣市先行啟動了長防林試點工程,1990年又有14個縣市列入一期工程,到 1999年,全省先後有29個縣市被國家納入長防林工程治理範圍。特別是近兩年國家債券資金加大了對長江防護林工程的投入,並實行資金管理“報帳制”,為我省長防林工程注入了新活力。十年來,經過各項目區廣大幹部民眾的共同努力,累計完成長防林工程營造林面積2741.5萬畝,占國家計畫的154.2%,占一期工程規劃的182.7%。其中植苗造林927.6萬畝,直播造林25.4萬畝,飛播造林61.4萬畝,低改280.8萬畝,幼林撫育167萬畝,封山育林1153萬畝。在長防林工程營造林中, 完成國家重點工程營造林1345.9萬畝 ,占國家計畫的121.3%,高起點、高標準集中連片治理(500—10000畝)的有4053處,面積達553萬畝,占重點工程造林的41.1%。完成一般工程營造林1081.9萬畝,占國家計畫的 232.4%,完成四旁植樹3.5億株,容器育苗5.1億株。全省十年投入長防工程建設資金29882萬元,其中國家投資 12427萬元(含中央債券投資4800萬元),占總投資的41.5%;省地縣財政配套資金7730萬元,占25.8%,其中,省財政配套2393萬元,地縣配套5337萬元。部門集資4361萬元,民眾自籌5363萬元。  長江中下游流域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的實施,對項目區乃至整個湖北省將產生巨大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一是可以增加森林面積,提高森林覆蓋率;二是通過中幼林撫育、低質低效林改造、現有林管護,可以使項目區林分質量得到提高,生態環境得到改善;三是項目實施有利於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增加民眾收入,對推動地方經濟具有重要意義;四是項目建成後,將確保項目區內大中型水利工程以及長江中下游流域城市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證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質量,同時對根治長江流域洪澇災害,推動長江中下游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實現長江經濟帶的騰飛起到積極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