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科學

大科學

“大科學”(Big Science,Megascience,Large Science)是國際科技界近年來提出的新概念。從運行模式來看,大科學研究國際合作主要分為三個層次:科學家個人之間的合作、科研機構或大學之間的對等合作(一般有協定書)、政府間的合作(有國家級協定,如國際熱核聚變實驗研究ITER、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強子對撞機LHC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科學
  • 外文名:Big Science,Megascience,Large Science
  • 簡介:近年來提出的新概念
  • 概 述美國科學家普賴斯
概 述,分 類,運行模式,研究現狀,

概 述

“大科學”(Big Science,Megascience,Large Scinece)是國際科技界提出的新概念。美國科學學家普賴斯於1962年6月發表了著名的以《小科學、大科學》為題的演講。他認為二戰前的科學都屬於小科學,從二戰時期起,進入大科學時代。就其研究特點來看,主要表現為:投資強度大、多學科交叉、需要昂貴且複雜的實驗設備、研究目標宏大等。

分 類

根據大型裝置和項目目標的特點,我們可以將大科學研究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需要巨額投資建造、運行和維護大型研究設施的“工程式”的大科學研究,又稱“大科學工程”,其中包括預研、設計、建設、運行、維護等一系列研究開發活動。如國際空間站計畫、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計畫(LHC)、Cassini衛星探測計畫、Gemini望遠鏡計畫等,這些大型設備是許多學科領域開展創新研究不可缺少的技術和手段支撐,同時,大科學工程本身又是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綜合體現,是各國科技實力的重要標誌。
第二類是需要跨學科合作的大規模、大尺度的前沿性科學研究項目,通常是圍繞一個總體研究目標,由眾多科學家有組織、有分工、有協作、相對分散開展研究,如人類基因圖譜研究、全球變化研究等即屬於這類“分散式”的大科學研究。

運行模式

從運行模式來看,大科學研究國際合作主要分為三個層次:科學家個人之間的合作、科研機構或大學之間的對等合作(一般有協定書)、政府間的合作(有國家級協定,如國際熱核聚變實驗研究ITER、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強子對撞機LHC等)。其中,各國政府組織的大科學研究國際合作占主導地位。其合作方式主要有:人員互訪、專題研討會、代培研究生、學術進修、合作研究、技術轉移、設備維護與運行等,其中合作研究與專題研討受到更多重視。
隨著基礎研究在科學前沿全方位拓展以及在微觀和宇觀層面的深入發展,許多科學問題的範圍、規模、成本和複雜性遠遠超出一個國家的能力,必須開展雙邊和多邊的科技合作,組織或參與國際大科學研究計畫以及耗資巨大的大科學工程成為進入國際科學前沿和提高本國基礎研究實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徑。

研究現狀

90年代以來,各國政府和國際性組織在各科學領域組織實施的具有代表性的大科學國際合作研究計畫大約有51項,我國作為合作成員參加的約有21項,占總數的41.2%,主要集中在全球變化、生態、環境、生物和地學領域,並且大多以已開發國家為主。在核聚變、空間科學與空間天文學、地面天文學領域的大科學國際合作計畫中,我國的參與存在空白。在高能物理與核物理領域,以參加CERN的LHC計畫合作建造兩個探測器為標誌,表明我國在參與高能物理領域重大國際合作研究計畫方面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