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璞不斫

大璞不斫

宋荔裳《竹罌草堂歌》中有為仲謙賦:“白門濮生亦其亞,大璞不斫開新硎。”所謂“大璞不斫”,是說能略施刀鑿以見自然之趣。這與一般竹刻不同,須有很高的藝術修養才能為之,故能繼承此法的人不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璞不斫
  • 出自:宋荔裳《竹罌草堂歌
  • 釋義:是說能略施刀鑿以見自然之趣。
  • 產生朝代:明代中期
大璞不斫
明代中期開始,竹刻成為了專門的工藝美術種類。明中葉至清,竹刻工藝日益繁榮,名家輩出,也使得竹刻成為了供人玩賞的藝術品。當時盛產竹子的江南嘉定和金陵也自然成為了竹刻的兩大中心。嘉定派和金陵派。
金陵派由濮仲謙創立,竹刻特點偏向中國文人畫形式,工藝上以天然形態稍加鑿磨,技法以淺刻為主,時人稱之“大璞不斫”。作品以刀代筆顯現筆墨意趣,境界“簡樸高雅”,流傳作品文人氣息濃郁,藝術品位高,其後的代表人物有潘西鳳、方潔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