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國經幢

大理國經幢

位於昆明市拓東路南側的昆明市博物館(原古幢公園)內,有一座寬敞明亮的大廳,正中屹立著被譽為我國古代雕刻藝術珍品的宋代大理國經幢。因所在地為過去的地藏寺舊址,故名“地藏寺經幢”,是大理國(公元937-1253年)布燮(官名)袁豆光為超度鄯闡侯高觀音之子高明生所造。大理國經幢又名“地藏寺石幢”或“梵文經幢”,俗稱“古幢”,後來地藏寺倒塌,古幢長期埋沒地下。1919年古幢從地藏寺廢墟出土。雕刻精緻,線條鮮明細膩,形象惟妙惟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理國經幢
  • 位於:昆明市拓東路南側的昆明市博物館
  • 地位: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
  • 記載:《敬造佛頂尊勝寶幢記》
古幢外貌,結構詳解,歷史價值,

古幢外貌

地藏寺經幢為方錐狀石雕,幢體七級八面,由五段砂石組成,通高6.3米。基座是一個八方形的須彌座,邊上刻蓮花。上面是雕有雲紋和天龍八部的鼓形幢基,兩條龍為一組,龍頭相向,共戲一珠,呈“二龍搶寶”之態。古幢第一層界石上,刻有慈濟大師段進全撰寫的《敬造佛頂尊勝寶幢記》(即《造幢記》),用漢字楷書直行鐫刻,記載了建幢的目的和經過。從記載可知:此幢是大理國布燮(宰官)袁豆光為已故昆明鄯闡侯(最高軍政長官)高明生超薦亡魂而建造的,歌頌了高明生的功業,也炫耀了袁豆光如何盡忠輔佐幼主,使“東海浪澄於驚波,楚天霄淨於讒霧”的政績。

結構詳解

古幢第一層雕有身披甲冑,手持斧鉞的四大天王像,像高一米有餘,莊重威嚴。三尊天神足踏鬼奴;一鬼奴面目猙獰,筋肉突起,右手挽住毒蛇,另二名鬼奴皆戴鐐銬。另一尊天神足下有三人,居中者用雙手各托天王一足。在四天王之間鐫刻有古梵文佛經。第二層四角分雕表情各異、衣飾自然的四神坐像及釋迦坐像。第三層雕佛像、菩薩和脅侍。南龕為地藏菩薩;北龕雕三十六手觀音一尊,觀音寶冠華服,神態慈祥,造型優美,三十六手各持不同法器環於身後,整座雕像僅刻在手掌大的石塊上,令人驚嘆不已。第四層雕大小不一的八尊坐佛。第五層雕靈鷲。第六層雕仿木結構的廡殿四座,每殿內供三世佛及佛弟子共五尊,雕刻極其精細,連廡殿檐下的古式斗拱都明晰地雕刻出來。第七層幢身為圓柱形,上雕小佛像。幢頂為蓮瓣承托的圓球,可惜周圍蓮瓣有損壞。整座古幢共雕刻佛教密部佛母、佛、菩薩及天龍八部像300尊,大者一米有餘,小者僅三厘米,布局嚴密,神像造型確當,體態端莊;且刻工精細嫻熟,採用圓雕技法,線條明快流暢,極富立體感。可謂匠技精絕,海內罕見。

歷史價值

古幢一出土即以其絕世的精美震驚中外,引起“中外人士奔走摩挲”,被譽為“東方絕世稀有之美術!”歷史學家方國瑜教授評價古幢為“滇中藝術,此極品也!”是我國現存的古代建築、石刻藝術中的稀世之寶,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
地藏寺經幢是一座供養密教眾神的曼萘羅,是研究雲南地方史和古代佛教(密宗)藝術的寶貴實物資料。1982年,國務院將這座歷世八百餘年,保存完好的經幢公布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