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七仔

大熊貓七仔

大熊貓七仔,譜系號802,雄性,秦嶺棕色大熊貓

2009年11月1日,在陝西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三官廟牌坊溝一帶被發現,是一隻極其罕見的棕白色大熊貓。秦嶺大熊貓是國寶中的美人,棕色大熊貓“七仔”更是國寶中的國寶,人稱“朱古力熊”。

2019年11月20日,熊貓國際組織(Pandas International)宣布終身認養大熊貓“七仔”。

現居住於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秦嶺四寶科學公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七仔
  • 出生日期:約 2009年 
主要經歷,發現,熊貓命名,現狀,後代,毛色成因,

主要經歷

發現

2009年11月1日晚上7時許,陝西省珍稀野生動物搶救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員接到了一個來自佛坪縣林業局的電話,被告知當地村民發現了一隻被遺棄的淺棕色動物幼仔,急需救護。在詢問得知該幼仔已經數小時沒有進食、身體非常虛弱的情況後,中心隨即展開救護工作。為了節約時間,搶救研究中心派出救護車趕往佛坪,佛坪縣林業局也安排車輛和人員將幼仔向北運送。
在仔細觀察後,救護人員確定是大熊貓幼仔無疑,在2月齡左右,由於長時間未進食,它已經有些脫水,情況較危急,於是在簡單護理後,救護人員便趕緊驅車趕回中心。

熊貓命名

由於這隻大熊貓寶寶太與眾不同了,有點天外來客的感覺,與電影《長江七號》中的外星小怪獸“七仔”相似,有人提議後,大家便叫它“七仔”。2009年,中心成功繁育了3隻大熊貓幼仔,在確認“七仔”身體健康、無傳染性疾病寄生蟲之後,工作人員便讓它與其他3隻熊貓寶寶一起生活了。
大熊貓七仔
棕色大熊貓七仔正在戲水。(資料照片,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供圖)
專家稱這可能和當地獨特的地理和氣候環境相關。自1985年來,這是發現的第5隻棕白大熊貓科研人員秦嶺發現一隻棕白色大熊貓,並命名“七仔”。
6歲的棕色大熊貓“七仔”已安全度過來到秦嶺大熊貓野化培訓佛坪基地的第二個汛期,體重從剛到基地的89公斤增加到100多公斤,變成胖嘟嘟的“朱古力熊”。它每天要吃40多公斤子,健康狀態穩定良好,體力、野性和本能等都大有增加。
2014年12月,“七仔”離開省珍稀野生動物搶救飼養研究中心入住佛坪基地。
2017年11月底,“七仔”離開佛坪,回到陝西省珍稀野生動物搶救飼養研究中心,參與2018年的繁殖計畫。

現狀

2021年5月19日,秦嶺四寶科學公園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該園試開園時間為2021年5月28日, 遊客分時預約入園。屆時,大家除了能近距離觀賞秦嶺四寶外,還能看到棕色圈養大熊貓“七仔”。

後代

2023年5月從陝西省林業局官方網站了解到,目前大熊貓“秦華”、“八仔”為棕色大熊貓“七仔”的後代,大熊貓“全運”暫不確定。“秦華”(又名“盼盼”)為雄性,2020年10月出生,母親是大熊貓“珠珠”。“八仔”也為雄性,2021年7月出生,母親是大熊貓“正正”。“秦華”(盼盼)和“八仔”均未遺傳父親“七仔”的“棕白色”,兩隻都是黑白大熊貓。

毛色成因

中國科學院魏輔文院士團隊於2024年3月5日以“Taking a color photo: A homozygous 25-bp deletion in Bace2 may cause brown-and-white coat color in giant pandas”為題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了關於棕色秦嶺大熊貓的研究成果。
該研究首次揭示了全球罕見的棕白色大熊貓的毛色變異,是由Bace2基因缺失突變導致,並通過減小黑素體數量和大小的方式,使得原本的黑色毛髮呈現棕色,為圈養繁育棕色大熊貓提供了關鍵的科學基礎。
該項研究由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陝西樓觀台珍稀野生動物搶救飼養中心等單位合作完成。研究團隊利用在陝西佛坪自然保護區長期收集的野生大熊貓的生態學和遺傳學數據及圈養繁育信息,建立了與棕色大熊貓七仔相關的兩個家系,通過遺傳模式與分子機制研究推斷,秦嶺大熊貓棕色毛髮由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模式控制。
該研究成果同時揭示棕色秦嶺大熊貓七仔的孩子都是黑白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