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文化陶器

大溪文化主要分布於三峽地區及鄂西長江沿岸,因首先發現於四川巫山大溪鎮而得名。年代約為公元前3825—2405年。陶器以紅陶為主,另有一定數量的灰陶和黑陶,並有極少量白陶。製法採用手制。陶土多屬泥質,細泥和夾砂的較少。紅陶胎質有的呈灰色或黑色,也有的作紅黃色。在器表或器物上部,常施一層深紅色陶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溪文化陶器
  • 分布位置:三峽地區及鄂西長江沿岸
  • 年代時間:公元前3825—2405年
  • 陶器類型:紅陶,灰陶和黑陶
大部分陶器表面為素麵或磨光,只有少數飾弦紋、劃紋、瓦紋、淺籃紋、篦紋、戳印紋、附加堆紋和鏤孔等,也有少量彩陶和朱繪陶,戳印紋是其特有的紋飾。器形以筒形彩陶瓶、曲腹杯、圓錐足罐形鼎和簋等具有代表性。圈足的大量運用,也是它的一個顯著特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