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環流四步教學法

“大氣環流”部分是“地球上的大氣”一章的重點之一,也是該章的難點之一。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引起“大氣環流”的諸因素,在教學中我採用了“假設條件---推翻假設---步步深入---得出結論”的“四步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氣環流四步教學法
  • 概述:“大氣環流”部分是“地球上的
  • 第一步:由熱力環流導入大氣環流
  • 第二步:回過頭來分析第一個假設
教學方法,剽竊事件,

教學方法

第一步,由熱力環流導入大氣環流,提出“大氣環流”的概念,指出引起大氣環流的因素是很多的。為了簡便起見,我們先提出三個假設條件:①地球不自轉;②太陽總是直射赤道;③地表是均勻的。若三個條件成立,則引起大氣環流的因素就僅是高低緯度之間的受熱不均。教師邊繪圖邊講解在這一個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赤道與極地間的單圈環流”。
第二步,回過頭來分析第一個假設條件是否成立。結果顯然是不成立。既然不成立就必須得考慮這個因素,即考慮受熱不均和地轉偏向力兩個因素,自然就得出“三圈環流”的結論,教師邊講解邊引導學生繪圖分析。
第三步,再分析第二個假設條件是否成立。結論是不成立,即在“三圈環流”基礎上必須考慮太陽直射點移動的因素。得出“近地面氣壓帶風帶的位置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季節變化而移動”的結論。至於移動規律,可以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推出來。
第四步,再分析第三個假設條件是否成立,從而引出“海陸分布對大氣環流的影響”。引導學生看“世界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得出“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使氣壓帶分割為一個個的氣壓中心”,而且“海陸上不同季節氣壓中心的性質不同”。氣壓中心性質的變化又勢必會影響大氣的運動,這就自然而然地過渡到“季風環流”了。
課的最後,通過小結總結引起大氣環流的諸因素以及每個因素對大氣環流的作用,使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概念。我們發現,這一內容用這種方法教學,學生易於接受,印象深刻,而且這種方法鼓勵學生動腦動手,既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地理技能,效果較好。

剽竊事件

《大氣環流四步教學法》是原山東省淄博師範學校特級教師秦克鑄發表於《地理教學》1991年第5期的文章。後遭到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淮口中學現任校長、成都市地理骨幹教師陳微勇的全文剽竊,剽竊文章發表於《成都教育學院學報》(也叫《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年第1期,並被《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等多家期刊資料庫收錄,侵害了作者的合法權益。作者秦克鑄於2009年4月發現文章被剽竊,遂與剽竊者陳微勇取得聯繫,要求陳微勇:在刊登剽竊文章的期刊上發表聲明,公開道歉;與《知網空間》、《萬方數據》等聯繫,撤下剽竊文章;賠償損失。但剽竊者陳微勇拒不道歉。對此,《大氣環流四步教學法》作者秦克鑄出於無奈,只好發表此聲明,以正視聽,並借網路力量,強烈譴責陳微勇的剽竊行為!
註:作者秦克鑄發表此聲明之前,曾用簡訊告知陳微勇。
與原文比,陳微勇的剽竊文章只是根據原文意思,增加了赤道與極地間的閉合環流、三圈環流、氣壓帶風帶的移動三幅圖,文章標題改為《“大氣三圈環流”四步教學法》,文字增加了“即1月全球氣壓帶風帶南移,7月北移”等字樣。可笑的是,這唯一的一處變動,所表達的意思還是完全錯誤的!
重慶地理教研網、學科教育網等網站,轉帖此文,卻註明是“佚名”或“本站原創”,有欺世盜名之嫌。
為此,《大氣環流四步教學法》作者秦克鑄嚴正聲明並強烈譴責上述剽竊、欺世盜名行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