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橋瑤族鄉

大橋瑤族鄉位於藍山縣南陲,鄉政府駐地距塔峰鎮30公里。東與廣東省連州市交界,南與江華瑤族自治縣相鄰,西與荊竹瑤族鄉接壤,北與紫良瑤族鄉所城鎮毗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橋瑤族鄉
  • 地理位置:藍山縣南陲
  • 面積:136平方公里
  • 人口:7790人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民族文化,

歷史沿革

大橋瑤族鄉沿用駐地名。古時該地原有大橋一座,清同治年間毀於兵,此後橋雖未重建,但大橋這一地名卻沿用至今。1950年建大橋鄉,1958年劃歸高峰公社,1961年分設大橋公社,1984年改大橋鄉,1997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大橋瑤族鄉。

行政區劃

鄉政府駐橋市村,轄沙子嶺、源興、小目口、堡城、橋市、呈壘源、舜水、桂源、藍江、大沖等10個村,77個村民組。
大橋瑤族鄉

地理環境

全鄉總面積136平方公里,耕地562.7公頃,林地4355公頃,2091戶,7790人,有瑤族人口2743人。境內北高南低,琛水縱貫南北,向南流入江華境內,注入瀟水,土壤肥沃,水源豐富,為全縣的糧林基地,又是黃柏、厚朴、田七、金銀花等藥材,茶葉和松香的重點產區。鄉年國內生產總值2121 萬元,年財政收入86.5萬元。
鄉內設有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醫療機構1個。大橋“東指百粵,北控湘南”,地理位置甚為重要。據舊志載,明王朝曾在此設大橋巡檢司署,與毛俊、甘溪合稱鄉隅“三司”,隸寧溪所領轄。清康熙39年又增添千總一員,“以千總駐大橋堡,以把總駐寧溪所”,大橋與寧溪之間形成互為犄角之勢。

民族文化

有“長沙、武陵、五溪蠻”成分,也有山越成分。大多數人認為瑤族與古代的“荊蠻”、“長沙武陵蠻”、“莫徭”、“蠻徭”等在族源上有淵源關係。
莽莽南嶺,橫亘在中國南方,大橋瑤族鄉是南嶺的中心,瀟湘的源頭;是湖南省的最南端,湖南、廣東、廣西三省區的結合部;有田園的秀麗之美,更有山嶺的雄渾之美,是一片神奇美麗的大瑤鄉。
大橋瑤族鄉的瑤族人至今仍保留著自己的語言,沒有文字,其傳承歷史、文化、教授知識,全都靠口頭相傳。其特有文化形式有:千年古寨、語言、服飾、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婚姻習俗、喪葬習俗、社交禮儀、節慶娛樂、民間故事、歷史傳說、民謠、童話、精美的瑤錦、瑤服,古老的傳說,動聽的瑤歌,優美的舞蹈,獨特婚俗和宗教信仰。
大橋瑤族鄉瑤家待客慷慨大方,彬彬有禮。臘肉和土特產,是瑤家待客最常見的菜式。客席上,金黃厚實的臘肉奉為上品,主人會熱情地把大塊臘肉夾給客人。客人不管喜不喜歡,都應當接受,這樣主人才會高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