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棘鼬魚

大棘鼬魚,鼬魚科。頭短且高,尾部相當細長。眼徑相當小,吻長約為眼徑的5 倍。上頜延伸至眼部後方且後端被肌肉包覆。主鰓蓋骨上的棘刺退化或缺如;前鰓蓋骨後端膨大且延伸至主鰓蓋骨的後緣。廣泛分布於各大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中國台灣發現於花蓮外海及南中國海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棘鼬魚
  • 外文名:Acanthonusarmatus
  • 類別:鼬魚科
  • 特徵:頭短且高,尾部相當細長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棲所生態,漁業利用,

基本信息

俗名:鼬魚
學名:Acanthonusarmatus
英文名:Bony-earedassfish
中文名:大棘鼬魚大棘鼬䲁
科名:Ophidiidae
科中文名:鼬魚科
同種異名:Acanthonusspinifer
世界分布:全球性
模式種產地:NorthofNewGuinea,Challengerstation218,depth1075fathoms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棲息環境:深海、砂泥底
棲息深度:1500-4415米
最大體長:37.5cm
有毒魚類:否
經濟性:否
大棘鼬魚
食用魚類:否
觀賞魚類:否

形態特徵

後鼻孔較前鼻孔略大。在鋤骨以及中間基鰓骨齒板上布滿細小且圓形的小齒所構成的齒列。鱗片較大,從臀鰭至背鰭間不到25列。耳石小(4mm),約為標準體長的1.5。背鰭鰭條123;臀鰭鰭條100;腹鰭軟條數1;胸鰭鰭條26;尾鰭鰭條8;鰓條骨8;第一鰓弓上的鰓耙數13;脊椎骨數66;尾前脊椎骨數14。體色為深褐色,頭部顏色較身體為深。

棲所生態

深海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從水深1500公尺到4415公尺之間。肉食性,以底棲生物為主食。

漁業利用

屬於非常罕見的魚類,所以就算一般漁民撈獲,也只是棄置於下雜魚堆中,除了學術研究之外,食用的經濟價值並不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