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莽

大林莽

《大林莽》是一本知青題材小說。敘述海南生產建設兵團5名知青奉命進入莽莽林海勘察,征服大自然的歷史悲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大林莽
  • 文學體裁知青題材
  • 作者孔捷生
  • 主人公:簡和平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作品鑑賞,作品評價,

內容簡介

《大林莽》通過知青簡和平形象則表達了一種具體而微的生態意識。簡和平在大林莽中深切地感受到了人的渺小,大自然的偉大,他不想征服大自然,而是試圖與大自然達成和解,體認大自然的永恒生命。簡和平和謝晴在生死邊緣發現了大林莽的另一面:“太陽像個碩大的紅果,在綿亘林際噴薄。朝敦燦然,山脈的弧線,林海的輪廓都被金光融蝕。大雷雨劫掠的痕跡已被熱帶雨林無窮的生機輕而易舉地抹平。這龐大的生命部族領受了洗禮,更是一派欣榮。繁茂枝葉掛滿隔夜雨珠,怡然地吸吮晨光,蔭翳處瀉下百鳥無憂無慮的歌瀑。生物圈中唯有這幾個進化到最高階段的動物無法與周圍的氣氛調和。”也正是對大林莽的這種深切體驗,使他們想走出森林,阻止人們來肆意地開發,他們想挽救森林。因此,他們也以生命為代價質疑了那個時代肆行無忌的反生態意識和反生態行為。
“文革”期間某一天,海南五指山區的原始熱帶大森林里來了幾位不速之客:謝晴、簡和平、邱霆、冼四海、大陸仔。除了大陸仔之外,他們都是海南島知識青年兵團的,這個小分隊闖入大森林的任務是勘測森林裡的地形及各種情況,以便將來回響上級的號召、砍伐大森林、種植橡膠林。謝晴是個姑娘,地地道道的“紅五類”,父母都是工人,兩個哥哥也是工人。她極好強,政治上積極要求進步,很得領導的鐘愛,也經常獲得各種嘉獎,現在擔任某連副指導員,威信很高,這次勘測任務完成以後,她將到新連隊去當正指導員,可謂前途無量。簡和平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箇中學音樂教師,很有成績,畢生致力於音樂教育事業,但是“文革”當中,音樂課程被取消,他自己也因“白專”罪名罹難,家中的唱片被砸一空,在一次受批鬥後飲恨自殺。簡和平自己也很喜歡音樂,從音樂當中理解美。他對盲目地砍伐大森林,墾荒種植橡膠的做法非常不滿,對當時的各種怪現狀也持反對態度,經常說些“反動”的話,所以被撤了苗圃班長的職。

作者簡介

孔捷生原籍廣東南海,生於廣州。1968年到廣東農村插隊落戶。1970年轉至海南長征農場當工人。1974年回廣州。兩年後到鎖廠當工人。1978年開始發表作品,他的創作多以知識青年生活為題材,引起社會的關注。處女作《姻緣》和《因為有了她》分別獲1978年和1979年度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1980年調作協廣東分會從事專業創作,併到中國作協文學獎講習所進修。1982年發表的《普通女工》獲第二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同年發表長篇小說《南方的岸》描寫了幾個知青經過動亂歲月的不幸後,重新認識自身的價值。1984年發表中篇小說《大林莽》敘述海南生產建設兵團5名知青奉命進入莽莽林海勘察的歷史悲劇。作品以沉重的感情,揭示了這些知青的虔誠、狂熱以及精神上痛苦的裂變,給那個動亂年代留下了血的印記。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廣東分會副主席。

作品鑑賞

孔捷生是寫知青生活的老手,他非常善於描寫處在“文革”這樣一個特殊的背景下青年們獨特的生活經歷和思想特徵。這也是他大部分小說的主題所在,比如《大林莽》。
人物形象
故事中共出現了五個人物,分別是簡和平、謝晴、邱霆、冼四海及大陸仔。簡和平是個多才多藝的人,酷愛音樂,愛一切美好的東西。然而,在那個瘋狂的年代,這種對美的熱愛簡直是離經叛道。因此,故事一開始,就為簡和平悲劇的性格埋下了巧妙的伏筆。可以預料到他對美的熱愛及追求注定了他多愁善感的性格及悲劇命運。那個瘋狂的時代,是不論什麼科學與否的,領袖的一句決策,所有人便一擁而上,卻無人去深究其決定究竟科學與否,正確與否。惟有簡和平清醒的意識到對大自然的破壞無疑是對人類自身的毀滅。可他卻無力阻止大林莽所將遭遇的厄運。
故事的另幾個主人公也俱是各有特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謝晴和邱霆.謝晴給人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即是堅毅、果斷。她雖是女性,卻堪稱是一個標準的巾幗女傑。她身上具備著一個軍人所應具備的多種優良素質。執行上級命令時的忠誠,發現所選擇的道路是錯誤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果斷、堅韌、頑強,及至最後所發出的保護大森林的錚錚誓言,使得她的形象一步步地升華,在讀者心目中變得高大起來。而邱霆,這位武裝班的班長,邱霆是一個莽撞的英雄形象。他勇敢、頑強而忠誠,做一個英雄是他所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所以,最終他選擇了一個人獨自征服大林莽的艱難道路。雖然,為此他付出了珍貴的生命,但那種悲壯的氣概,卻無疑令人嘆服。
故事中有兩個著墨不多的人物也各具特色。冼四海是一個莽漢,和邱霆是死對頭,但他的正直、堅強卻使人佩服。也正因為他的死,給故事的悲壯格調奠定了基礎,埋下了伏筆。大陸仔,堪稱是那個瘋狂時代所造就的畸形人,但在生與死的艱苦考驗中,他的靈魂終於得以淨化。
人物塑造
塑造人物這方面,孔捷生善於體現他們身上表現出來的特殊年代的特徵。
簡和平無疑是作者最用心塑造、也是最理想的一個人物,他因為有過坎坷的經歷、痛苦的回憶,所以對社會的認識要全面、清醒一些,這使得他雖然身處政治風暴之中,卻離“颱風眼”較遠,這也就使得他能夠保持理智,能獨立思考。他的性格是豐富的,有血有肉的:既有冷漠、失落,也有抗爭的一面,在小分隊全體剛剛進入森林時,他顯得麻木不仁,好像隨便怎樣都行,與此同時,他經常以一付懷舊者的姿態出現在讀者面前,然而當小分隊遇到危難時,他又堅持自己的觀點,使小分隊最終能有人絕處逢生。
謝晴是個典型的“文革”時代女闖將的形象,但是如果僅僅寫到這一步就停滯不前,這決不能算是一個成功的人物形象,作者還寫了她本質的善良和優秀的品質,這使得她在困境和厄運之中完成了自我意識的覺醒,在“死亡”面前,這個人物光彩照人,熠熠生輝。與謝晴相反,邱霆是個執迷不悟者,他那種被扭曲的立功勳、當英雄的精神具有強烈的時代代表性,而他那可悲結局更是將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擺在讀者面前。除此以外,冼四海與大陸仔的身上也都表現出了強烈的時代創傷,使得他們最後的死都極其悲壯,恰如那個時代。人物身上的這種豐富的時代特徵,把人物本身映襯得更加真實、豐厚。
主題
《大林莽》的主題內涵非常豐富,乍看上去,像是一部否定“文革”的小說,再想想,它又提出了一個自然與人、生態的問題(這在當時,好像還為數不多);再細讀一遍,還蘊含著靈與肉、生與死、情感與理智等等多重主題。這么多的主題,作者將它們揉在一起,渾然一體,不見絲毫生拉硬拽之處,關鍵在於作者採取的方式並不是居高臨下地說教,而是注入自己全部情感,與作品中的人物一起探索、思考,在嚴峻的困境中,在“死亡”的考驗面前,對人生、社會、自然等一系列千古無解的難題進行痛苦的思索和新的抉擇。正是由於有了這些思考,作者、讀者、作品中的人物三者之間才能互相理解,小說悲劇性亦愈加濃厚,藝術感染力也愈強。
結構
《大林莽》在結構方法上最顯著的特色就是寫實手法與象徵手法的交替運用。寫實這一方面,這篇小說有一個完整而驚險的故事情節,從準備到結束、從集體行動到分成兩路;小說也精心地描寫了許多生活的細節和大林莽的神秘可怖,象徵這一面,這篇小說中的大林莽已不僅僅就是林莽本身了,可以明顯看出來,作者筆下的大林莽就像捉摸不透的人生;也像那個倒錯的時代;也像由你去想吧,只有一點是明確的——要成功就要奮鬥,發揮一切潛在的能量去和大自然,和人生搏鬥。《大林莽》寫法上另一個顯著的特點是時空上現實與過去交織在一起。回憶過去既是故事情節完整、人物性格豐滿的需要,同時,也給整個作品帶來一片亮色,畢竟,簡和平與謝晴他們童年的美好記憶是多么值得人懷念啊。這片亮色與險惡、可怖的現實;邱霆對謝晴的單相思與簡和平、謝晴間的感情等等作品在這些地方都顯示出一種精心結構的平衡。

作品評價

孔捷生的《大林莽》用沉重的文字敘述了孤立環境裡人性的不同側面。60年代末70年代初,五個年輕人,奉上級命令從原始森林的一頭走到另一端。叢林以其特殊的狡猾為接近它們的人們設下種種埋伏和陷阱:毒蚊蠅、色彩斑瓓有毒的果實、沼澤地、迷宮般的岔道……五個人摸索了幾天,突然發現自己還處於幾天前出發時的位置,精疲力竭地攤在了地上,誰也不忍心去看別人此時失望和悲觀的神情。
陷於困境人們之間的猜忌、不信任、自以為是最容易瓦解和摧垮人的力量。一個小伙子總埋怨別人,認為自己的判斷是唯一正確的困境都是因為別人不聽自己勸告造成的。於是,他選擇離開大家,悲壯行程的一幕幕之所以為人所知,是因為有一個女人走出了那坐綠色墳墓。四個人的身驅和靈魂被永遠埋葬在原始叢林,倖存下來的女人每年都來到黎寨——森林的出口處種上四棵樹,她的日記本扉頁上寫著:“方向可能是正確的,道路卻是錯誤的!”
十幾前的小說之所以現在還給自己留著深刻印象,就是因為這一句話。
迷失,永遠是困惑心靈揮之不去的難題。迷失不只限於跋涉於茫茫沙漠和戈壁灘的旅行家、汪洋上漂流的小帆船、拿著羅盤計算著古樹年輪的探險者……還包括許許多多如你,如我在平凡世界中不斷尋找和創造自己生活軌跡、在深不可測的生活海洋中潛行的人們,曾經或者可能發生的心靈、思維的迷失。挫折了,失去對自己的信心、對朋友的信任,怨天尤人的情緒占據整個胸腔;成功了,燈紅酒綠的霧氣遮掩了原本寬闊的視野,業已成就的天地一點點被侵蝕和蠶食,喪失了初始的自我後,迷失于欣欣然陶陶然之中。波浪不驚的日子被慣性驅動,平淡中冒出的一些偶然或意外激起的內心起伏和恍惚,不由自主地費盡心機,在無望中渴望,在沼澤中掙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