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宮(散文)

大明宮(散文)

《大明宮》為獨立學者,詩人,作家,國學起名師靈遁者創作的散文作品。該文收錄在散文集《非線性波動》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大明宮
  • 作品出處:非線性波動
  • 文學體裁:散文
  • 作者:靈遁者
作品正文
大明宮
——靈遁者
我住的地方,離大明宮很近。所以經常晚飯後,會去大明宮散步。現在的人去大明宮,心情自然是高興的,也是輕鬆的。現在的大明宮叫大明宮公園。
人們拆了城中村,修繕了大明宮公園。曾經的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已經是依稀過去了。太液池旁邊還有貴妃的銅像,丹鳳門也還雄壯,從丹鳳門走到玄武門的人有過多少,沒有人會問這樣的又傻又無意義問題。
我第一次去大明宮的時候,印象最深的是看到一個藝術作品。那是一匹馬,用鋼筋焊接組成的。在蔚藍的天空下,銹跡斑斑,馬腿里還被孩子們扔滿了石子。它仿佛是從唐代穿越過來一匹活馬,只剩下骨架了。站在公園裡,一動不動,極不和諧。可憐兮兮的,讓人看了揪心。藝術家所要表達的也正是這樣的疼,時間荏苒,大明宮卻不是原來的大明宮了,千瘡百孔,輝煌不再。
大明宮的命運,與人的命運,與這個國家的命運僅僅相連。開始大明宮叫永安宮。據說是李世民為其父李淵修建的養老的地方,可是沒有等永安宮建設好,李淵就去世了。
那么大明宮的命運注定要開始改變了。為什麼叫大明宮呢?據說是根據魏徵的一句話:“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所以就將永安宮改名為大明宮。
大明宮確實夠大,地處龍首原,俯瞰西安。相當於4個紫禁城,三個凡爾賽宮,十二個克里姆林宮,十三個羅浮宮,十五個白金漢宮,五百個足球場。先後有唐朝17位帝王在此處理朝政,接待外來使臣。可以說大明宮見證了大唐盛世的輝煌。
好景不長,大明宮後來毀於戰亂。歷經風吹雨打,最終成了西安的城中村。是又髒,又亂。任何身處此地的人,不會想到這裡曾經是皇家重地,是唐朝輝煌的宮殿群之地。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我想不出比這些句子更好的句子,來形容我此刻心情。
大明宮就這樣的。它的命運還沒有結束,所以有了拆城中村,恢復大明宮樣子的事情。現在大明宮是人人可以免費參觀的公園了。老頭老太太在裡面練歌,情侶在裡面私語,孩子們在裡面奔跑。它終於放下了忙碌,放下了沉重,迎來了輕鬆,一輕鬆,就會看著年輕。
所以你現在看到的大明宮,是年輕的大明宮。是重生後的大明宮。可是它的命運還沒有結束。和人有關的東西,總是不會輕易結束。因為人是複雜的。只有被人徹底的忘記了,被時間徹底的忘記了,大明宮才算是回歸自然的土壤了吧。
於大明宮一樣命運類似,有兩個人。這要提到兩塊墓地,也是我早先熟知的墓地,是蒙恬墓,是扶蘇墓。蒙恬是一位秦朝大將。蒙恬墓就在我們綏德一中的校園裡,但是從來沒有人注意過它。
我是在學習賈誼《過秦論》時,讀到:“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fān)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才對這位將軍,心生敬意的。之前根本不知道有這號人物。
而且他就睡在我們的樓下。他的墓很大,像一座小山。很多早戀的情侶或者早讀的學生,喜歡爬上這個小山。也是聽老人說的,蒙恬被賜死之後,他的30萬將士,一人一抱土,就磊了這個小山。這個小山與公子扶蘇的墓,遙遙相對,已經千年多去了。斯人已去,留給世人頗多感慨。
也是近兩年,綏德也重視了文物保護工作。於是綏德一中旁邊,修建了蒙恬廣場,這下知道蒙恬的人,應該就會更多了。
一個大的人物,一個大的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生的時候總是輝煌和美好的。可是去的時候,總是令人唏噓,垂淚不止。
人世間的規則,情義,忠信,權利,財富等都像一張張網。我高中時候與同學聊說:“倘若我是蒙恬,我會起義。立公子扶蘇為帝王。”現在想來,只是呵呵一笑。當時又當時難,當時的人有當時的思維。不過無論是扶蘇,還是蒙恬,當時有多悲痛,多糾結,即使現在的我們也能體悟。
從大明宮丹鳳門走到玄武門,是很累的。前面說了,大明宮很大。但是鍛鍊的人,會覺得爽。我希望現在走在大明宮的人們,可以從大明宮公園裡學習到人生的重要一課。能活的輕鬆,能活的灑脫,能擺脫各種網的束縛。
比起大明宮1000多年的興衰命運,人的命運太短了。比起宇宙億年的興衰,大明宮也不算什麼。
在大明宮散步的心情一定是放鬆的,把這樣的心情帶到工作中去,帶到生活中去。我們要像流星一樣,雖然短,但一定要亮,亮亮的划過天空!讓看到我們的人,心情是喜悅的。甚至會對著我們的面孔,許下最美好的願望。
摘自獨立學者,詩人,作家,國學起名師靈遁者散文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