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鎮(江蘇張家港市大新鎮)

大新鎮(江蘇張家港市大新鎮)

大新鎮,隸屬於江蘇省張家港市,是張家港市的八個建制鎮之一,北依長江(境內有長江岸線8公里),南接張家港市區,處於沿江工業帶核心位置,東西兩側緊鄰揚子江國際冶金工業園、揚子江國際化學工業園及張家港保稅區。全鎮面積40.48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71146人(2017年)。鎮區距張家港港和張家港保稅區不足10公里,往南10公里便可上沿江高速(寧太高速)和蘇虞張一級公路,直達上海、南京、蘇州等城市,到上海浦東機場、南京祿口機場只需兩個小時車程。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縣城(鄉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新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郵政區碼:215636
  • 地理位置: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
  • 面積:40.48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71146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火車站:張家港火車站
  • 車牌代碼:蘇E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現狀,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文概況,自然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民族,經濟概況,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衛事業,社會保障,

歷史沿革

17世紀初葉最早成陸的平凝沙隸屬江陰縣
清朝鹹豐五年(1855年),嚴康寶主持築成從巫山至護漕港海壩後,東片諸沙洲連成一片,境內的平凝沙、平北沙、永凝沙連片後逐年圍墾圩田。清代中葉形成段山浹北常陰沙和浹南的盤籃沙(東部屬常熟縣)。清末,形成段山沙,均屬江陰縣三區。
清光緒年間,江陰縣於轄區南部設年豐、福善鄉建置。
1916年、1923年老、新海壩築成後,1925年、1926年、1928年相繼建大新、新橋、海壩鄉,屬江陰縣三區。
抗日戰爭時期(1937~1945年),隸屬江陰縣晨陽區。
1941年1月至8月,隸屬中共建立的沙洲縣海沙區,設有:大新鄉、新橋鄉、海壩鄉、年豐鄉、福善鄉。
解放戰爭時期(1946~1949.4.21)屬江陰縣特三區(晨陽區),有大新、年豐、福善、海壩鄉。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設年豐、福善、常陰3個鄉。
1949年4月,建有常陰、福善、年豐3個鄉。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建有大新、海壩、福善、年豐4個鄉。1950年10月土地改革前,從大新、年豐鄉各劃出部分村新建新民鄉,駐地二圩埭,其餘4個鄉政府駐地均設在所屬鎮(街)上,仍屬江陰縣晨陽區。
1956年3月,晨陽區併入後塍區,小鄉並中鄉。轄區的海壩鄉併入大新鄉,新民鄉併入年豐鄉、博愛鄉1個村併入福善鄉。3箇中鄉政府駐地均在所屬鎮(街)上。
1957年夏,海壩鄉大部分村坍入長江。
1957年9月,撤區並鄉,福善、年豐鄉併入大新鄉、駐地大新鎮。
1958年9月,政社合一,建立大新人民公社,設公社管理委員會,下設8個工區。
1959年8月,8個工區分成18個大隊。
1962年1月,建沙洲縣後隸屬沙洲縣,有20個大隊。
1968年3月,成立大新公社革命委員會。
1981年2月,撤銷大新公社革命委員會,恢復公社管理委員會體制。
1983年5月,進行體制改革,實行政社分設,公社改為鄉,大隊改為村,生產隊改為村民小組。
1986年12月1日,撤沙洲縣,建張家港市,實行市管鄉體制,隸屬張家港市。
1993年1月17日,撤大新鄉,建大新鎮,實行市管鎮村體制。
2003年8月,原晨陽鎮撤銷建置後,其北部鄰大新鎮的5個村併入大新鎮。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清光緒年間,實行地方自治,設年豐鄉、福善鄉,鄉下轄保、甲自治組織。
民國十四年、十五年、十八年又先後增設大新鄉、海壩鄉、新橋鄉,下劃有保、甲組織。1941年1月至8月,中共沙洲縣委建區、鄉抗日民主政府,轄區為海沙區,下設原5個鄉抗日民主政府,民選鄉長、副鄉長、村長、副村長,有鎮(街)的還民選了鎮長。海壩鄉有14個村,大新鄉10個村,年豐鄉12個村,福善鄉14個村,新橋鄉8個村。
解放戰爭時期,屬晨陽區,有年豐鄉12個保198個甲,鄉公所地址南新街。福善鄉17個保238個甲,鄉公所地址橋頭街。常陰鄉14個保184個甲,鄉公所地址老海壩鎮。
境內於1949年4月22日解放,仍屬江陰晨陽區,有常陰、年豐、福善鄉。下設保、甲。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建有大新、福善、年豐、海壩4個鄉。1949年底,又從大新、年豐2個鄉各劃出部分村新建新民鄉。廢除保甲制,建村組制。大新鄉9個村,鄉人民政府所在地西大岸埭,福善鄉10個村,鄉政府所在地橋頭街。年豐鄉10個村,鄉政府所在地年旺街(即年豐鎮)。海壩鄉14個村,鄉政府所在地老海壩鎮(1957年夏大部村坍入長江)。新民鄉10個村,鄉政府所在地二圩埭。
1956年3月,晨陽區併入後塍區,小鄉並成中鄉,有大新(8個高級社)、福善(5個高級社)、年豐(9個高級社)3個鄉,鄉政府所在地分別為大新鎮、橋頭街和年豐鎮。
1957年9月撤區並鄉,3箇中鄉並為大新鄉,鄉政府所在地大新鎮,建有22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8年9月,實行政社合一,建成大新人民公社,下設8個工區。
1959年8月,8個工區分成18個大隊219個生產隊。
1962年1月,建沙洲縣後增至20個大隊,221個生產隊。
1983年政社分開,恢復鄉建置,下設20個村,221個村民小組。
1986年12月1日,撤沙洲縣建張家港市,實行市管鄉體制,村、組不變。
1993年1月17日撤鄉建鎮,實行市、鎮、村、組體制,村組總數未變。
1999年3月,20個村合併成17個村,北場村併入段山村,長新村併入長青村,龍華、橋頭村並為龍橋村。
2000年3月,北新村併入新豐村,全鎮為16個村。
2001年3月,鎮區建街道辦事處,下轄2個居民委員會。
2003年1月,撤銷街道辦事處及2個居委會,建為中心社區居民委員會,各村增設社區名稱,村民委員會名稱不變。
2003年8月,全市鄉鎮相對調整,原晨陽鎮中山、龍潭、晨豐、晨北、施家村併入大新鎮。
2004年3月,根據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以“撤小建大,以強並弱、地域相連”的原則,實施村村合併,將原21個行政村合併為11個行政村。
2005年,老海壩與新海壩合併為新海壩村,直至2008年,全鎮為10個行政村,115個自然村,259個村民小組,鎮區有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及其6個居民小區。

區劃現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大新鎮是張家港市的八個建制鎮之一,北依長江(境內有長江岸線8公里),南接張家港市區,處於沿江工業帶核心位置,東西兩側緊鄰揚子江國際冶金工業園、揚子江國際化學工業園及張家港保稅區,全鎮面積40.48平方千米(2017年)。

地形地貌

大新鎮位於長江南岸楊舍鎮域以北,屬河相海相衝積平原。由於受氣候的影響,長江主泓道繼續北移,出現長江南岸漲延,北岸坍江之勢。
由於境內為長江下遊河相海相衝積平原,故地勢比較平坦,平均地面高程吳淞零上4.8米。但南部平凝沙略高,為吳淞零上5.2米,呈現南高北低地貌,圩田圍墾也是從南向北逐步發展延伸,所以形成圩田前後是堤岸和河道,堤岸上建為村莊,東西走向,與江堤平行。為便於灌溉和排澇,全境又逐漸開挖了南北走向的段山港、迎豐港、朝東圩港、大新港、渡涇港、新豐港等,還開挖了貫通幾條港的大新橫套。港套相通,經出江口節制水閘或涵洞,與長江水系相通。

氣候特徵

大新鎮屬北亞熱帶南部海洋性濕潤氣候,季風環流是支配氣候主要因素。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全年盛行東南風,其中春、夏兩季以東南風為主,秋、冬兩季以偏北風為主,是典型的季風氣候。
大新鎮歷年全年平均氣溫在15℃至16. ℃之間,2006年後平均氣溫有所升高,與前27年相比,上升1℃(16.1℃)。2007年最高年平均氣溫17.2℃。最低年平均氣溫為1986年的14.9℃。7月份平均氣溫為27.6℃。1月份平均溫度為2.4℃,為全年最低月均溫度。7月與1月平均溫度相差25.2℃。
年降水量最小的年份為1992年,僅為720.3毫米。

水文概況

全鎮水系成網,河流縱橫交錯,各自然村、圩前後均有小河道,大河流有市級河道朝東圩港,鎮級河道主要有段山港、渡涇港合流大新港、迎豐港、新豐港、大新橫套,次要河道還有南中心河(已併入段山港)和北中心河等,均通長江水系,極利排灌及航行。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地表水
大新鎮境內市、鎮、村、組四級河道384條共長343.05公里,總水面積4436.34畝,占陸地面積7.3%,扣除市級河道,鎮三級河道383條,長235.25公里,總水面積3968.57畝,占陸地面積的6.53%,可蓄水量355萬立方米。通江河港3條,分別為段山港、朝東圩港(市級河道)、渡涇港。沿江節制閘3座,共6孔,總孔徑42米,閘引水量年平均19724.62萬立方米。出江涵洞4座,控制面積2.4萬畝,年平均引水量530萬立方米。
地下水資源
境內地下水資源也較豐富,含水層為黏夾沙土,水質被地表水淡化,第一承壓含水量微鹹,第二、三含水層埋深於80米~130米以下,為淡水。井湧水量每小時80噸左右。2000年之前,有4家企業和部分事業單位打深井,由於用水量大,致使地層逐年下沉,後停止用深井水,用淺井水單位也減少。2008年,全鎮有淺井4口(不包括村組家用小井),年平均利用地下水10萬立方米,涌流量每小時60噸左右。

土地資源

全鎮土地總面積60721.5畝,耕地26897.7畝,園林地2275.4畝,居民及工礦用地18826.8畝,其中城鎮1663.6畝,農村居民點7079.3畝,獨立工礦用地9288.4畝,交通用地3664.4畝,水域總面積8886.5畝。

植物資源

蘆葦、蘆竹、益母草、野菖蒲、蒲草、茭白、三棱根、野慈菇、石菖蒲、五燈草、枸杞、野菊花、金銀花、秧草(苜蓿)、紅花菜、車前草、野菱、何首烏、水花生、茴茴蒜、丁香蓼、醬板草、蒲公英、白茅、關絲草、牛筋草、山藥、水浮蓮、綠萍、鴨舌草、水葫蘆、野芥菜、薺菜、鵝鵝藤等。

動物資源

野生哺乳動物:野兔、野狗、獾、水獺、刺蝟、黃鼬(黃鼠狼)、野貓獾等。
大新鎮(江蘇張家港市大新鎮)
野生水產:長江水域的刀魚、鮰魚、鰣魚、河豚、面魚、風鱭、鱘魚、鱸魚、江豚(江豬)、鰻鱺、白蝦、黃蜆、螃蜞等。內河水域黃鱔、土婆、泥鰍、河蟹、糠蝦、蛤蜊、螺螄、珍珠蚌、河蚌、田螺、黑魚、鯰魚、鯿魚、白魚、(翹嘴白絲)、鱖魚、鯽魚、鯉魚、青魚、鰱魚、紅眼魚、橋丁魚等。
野生禽類:野雞、野鴨、鴻雁、鷓鴣、班鳩、白頭翁鵪鶉、喜鵲、烏鴉、麻雀、啄木鳥、蒼鷹、貓頭鷹、鶴等。
野生兩棲、爬行環節動物:鱉(甲魚)、龜、青蛙、蟾蜍(癩蛤蟆)、壁虎、四腳蛇、青梢蛇、水蛇、禿灰蛇、赤鏈蛇、竹葉青蛇、蚯蚓、水蛭(螞蝗)等。
大新鎮(江蘇張家港市大新鎮)
野生無脊椎動物:蠍子、蜈蚣、七星蟲、蟬、赤眼蜂、螞蟻、地鱉蟲、螳螂、蟋蟀、螻蛄、食蚜虻、蜻蜓、蜜蜂、黃蜂、螢火蟲、草蛉、蟻蛉、瓢蟲、粉蝶、斑蝶、樹蟻、白蟻、蜘蛛等。

礦產資源

境內有段山一座,山基面積48畝,高吳淞上27.39米,有豐富的石英砂岩石料資源。1956年建段山採石場後,經多年開採,用於築江堤保坍、築海脊保堤,以及建房建路。至1978年,山體夷為平地,然後向地下開採,至1997年已開採成大石潭,面積38.5畝,深12米,石潭和部分山基均租給宏寶集團五金工具分廠。

人口民族

最新數據,大新鎮常住人口71146人(2017年)。

經濟概況

綜述

2014年上半年完成工業開票銷售收入31.85億元,與2013年同期持平;完成入庫稅收2.02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5%;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0.99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7.1%。

第一產業

2014年,大新鎮新增設施農業503畝,完成小麥收割5115噸,達到畝均淨收入364元,畝均淨收入增加89.6元。生態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新建羊舍1500平方米,達到規模養羊3500頭。

第二產業

2014年1-6月份,全鎮完成工業投資4.3億元;完成服務業投資3.72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2億元。

第三產業

社會事業

教衛事業

全面啟動美麗學校建設,完成中心國小和中心幼稚園創建美麗校園示範點申報;啟動教師素質提升工程,全面提升教師綜合能力;以鎮老年大學為基地,開展各項培訓學習活動,推進社區教育建設。同時加快大新醫院北樓改造,有效提升醫療條件;啟動緊急醫療救護體系建設,在村試點建設農村救護隊伍。紮實做好人口計生工作,加大“單獨兩孩”新政宣傳力度,全面深化“我們一家人”等亮點工作。

社會保障

加大住房公積金擴面力度,積極組織開展企業招聘會,提供就業崗位3939個,開發就業援助崗位651個,其中公益性崗位53個。開展崗位就業培訓700人,推薦參加免費技能培訓45人,實現被征地勞動力就業率98.48%。同時完善低保工作制度,已發放低保(邊緣)金111.92萬元,做好各類基礎救助工作,救助家庭16戶,發放臨時救濟金1.4萬元。開展困難民眾“安居工程”調查摸底,完成區鎮4戶家庭申報,合計補助15.98萬元。豐富居家養老服務體系,持續推廣銀髮工程等老年服務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