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鄉

大文鄉地處瀾滄江和小黑江畔,位於雙江自治縣縣城東南部,距縣城59公里,東與景谷縣的邊江鄉、半坡鄉隔瀾滄江相望,南與縣內邦丙鄉相連、與瀾滄縣的文東鄉由小黑江一水之隔,西與縣內的勐勐鎮接壤,北同縣內的忙糯鄉毗鄰,屬雲南省23個7種特有少數民族鄉鎮之一。全鄉國土面積324平方公里,轄11個村委會,89個自然村,119個村民小組,2007年末,全鄉有4558戶20861人,其中農業人口為4458戶20565人,少數民族人數有10179人,占49.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文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電話區號:0883
  • 地理位置:雙江自治縣縣城東南部
  • 人口:20861人(2007年末)
  • 車牌代碼:雲S
鄉鎮概況,歷史沿革,自然條件,基礎建設,農村經濟,基層黨組織,人口衛生,文化教育,人文地理,歷史文化,民風民俗,新農村建設,特色產業,抓實三大產業,

鄉鎮概況

大文鄉地處瀾滄江和小黑江畔,位於雲南省臨滄市雙江自治縣縣城東南部,距縣城59公里,東與景谷縣的邊江鄉、半坡鄉隔瀾滄江相望,南與縣內邦丙鄉相連、與瀾滄縣的文東鄉由小黑江一水之隔,西與縣內的勐勐鎮接壤,北同縣內的忙糯鄉毗鄰,屬雲南省23個7種特有少數民族鄉鎮之一。全鄉國土面積324平方公里,轄11個村委會,89個自然村,119個村民小組,2007年末,全鄉有4558戶20861人,其中農業人口為4458戶20565人,少數民族人數有10179人,占49.5%。
政府辦公樓政府辦公樓

歷史沿革

1948年10月初雲南省昆明市工委派中共地下黨員李培倫率領“民青”成員魏文才、“新聯盟”成員王維人到大文開展地下工作,組織武裝鬥爭,1949年2月,李、魏、王與雙江愛國人士浦世民、刀三等配合下組織150多人的民眾武裝,於27日正式舉行武裝起義,打響了雙緬第一槍,起義軍首攻德勝鄉(今大文鄉)公所獲勝,28日兵分兩路進攻南協弄鄉公所,由於敵方早有防備未克,部分撤迴圈控整編,部隊在圈控整編中,當地民眾紛紛要求參加,短時間內部隊迅速發展到300餘人,同時派往景谷、瀾滄聯絡的人員,帶回了雙江起義部隊被編為迤南人民自衛軍第一支隊第八大隊的訊息,該部隊下設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3箇中隊。由浦世民任大隊長,魏文才任教導員,刀三任二十三中隊中隊長。此後這支部隊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地下武裝鬥爭,參加了博尚圍殲戰、緬寧保衛戰、小丙野戰鬥、三棵樁阻擊戰等戰鬥。1999年8月因圈控(今千信)起義,大文鄉被中共雲南省委省政府認定為革命老區鄉。
大文鄉大文鄉

自然條件

1、土地資源
全鄉現有耕地面積31902畝(其中:水田面積11717畝,旱地面積20185畝)。有園地10132畝,林地面積283758畝,其中:經濟林2252畝、灌木林地64030畝、疏林地9203畝、未成林造林地408畝、居民點及工礦用地7967畝、交通用地1986畝、水域7830畝、未利用地137775畝,其中荒草地14683畝。
大文鄉大文鄉
2、氣候資源
大文鄉境內最高海拔3003米,最低海拔669米,相對高差2334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集中、乾濕季節分明,立體氣候突出,年平均氣溫19℃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440毫米左右。適宜多種經濟作物種植。沿江里程較長,熱區資源豐富,但因交通閉塞,開發利用率低,後續開發潛力大。

基礎建設

1、交通情況
全鄉境內共有鄉村組公路230公里,但由於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晴通雨阻現象較為嚴重,截止2008年底,全鄉仍有25個自然村32個組尚未通公路,嚴重影響人民民眾的生產、生活,制約著全鄉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全鄉村組內主幹道缺乏規劃,硬化率低,民眾出行難問題較為突出。
大文鄉大文鄉
2、水利基礎設施
大文鄉屬瀾滄江水系,水利資源十分豐富,鄉境內有千信河、南美河、邦馱等河流,有三座小型水庫,即:清平水庫、大梁子水庫、大南矮水庫,總庫容量為421萬立方米,可灌溉總面積8000餘畝,有大小水利溝渠396條,其中流量為0.1立方米/秒以上的溝渠有20條。由於渠系配套不完善,豐富的水利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轄區耕地有效灌溉面積低,水利化程度不高。
3、電力建設情況
大文鄉用電水平偏低,一戶一表普及率達70%,與全縣水平相比差距較大,截止2008年底,全鄉仍有7個村36個組未實施西部農網改造,共涉及1358戶6843人,這些村,用電質量較差,抵禦自然災害能力脆弱,用電安全隱患大。民眾迫卻電網改造願望強烈。
4、通訊建設情況
通訊不暢,信息閉塞,廣播電視不通,致使老區民眾長期處於封閉或半封閉狀態,接收新思想、新觀念的意識不強,沒有開拓致富脫貧的新路子,小農經濟意識較強,商品意識淡薄。截止2008年底,全鄉11個村中,有10個村90個組未實施村村通電視工程,涉及3370戶15564人。
5、人畜飲水建設情況
全鄉大部分已建的飲水管網設施老化、落後,多數水源點來水量小,且大部分都是農戶自行架設的簡易管道,缺乏規劃和管理,水質均達不到安全用水,影響民眾的生產、生活,制約著經濟的發展。截止2008年底,全鄉仍有10個村47個組,1785戶9440人,4731頭大牲畜,尚未解決人畜飲水困難。
大文鄉大文鄉

農村經濟

積極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確保糧食穩定增產和農民持續增收。2006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達2879萬元;農民人均達963元,財政收入達28萬元;糧食總產量達7790噸,農民人均占有糧達342公斤,其中:完成農業收入1365.9萬元,占總收入47.4%;畜牧業收入1006.7萬元,占總收入的35.5%;林業收入119.8萬元,占總收入4.2%;其它運輸、服務、商飲、建築等收入380萬元,占總收入的13.2% 積極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確保糧食穩定增產和農民持續增收。2006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達2879萬元;農民人均達963元,財政收入達28萬元;糧食總產量達7790噸,農民人均占有糧達342公斤,其中:完成農業收入1365.9萬元,占總收入47.4%;畜牧業收入1006.7萬元,占總收入的35.5%;林業收入119.8萬元,占總收入4.2%;其它運輸、服務、商飲、建築等收入380萬元,占總收入的13%。
大文鄉大文鄉

基層黨組織

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按照“五好五帶頭”的標準,以富民興鄉為已任,興求真務實之風,努力提高工作質量和水平並成立了“為民服務中心”,建立了“民情懇談”制度、首問首辦責任制度、服務承諾制度,建立健全“一體兩會”運作機制。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服務誰”的問題;全面貫徹落實民主集中制原則,著力抓實反腐倡廉工作,切實加強和改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全鄉共有黨員 547 名。
大文鄉大文鄉

人口衛生

大文鄉中心衛生院占地面積4590平方米,建築面積2122平方米,現有職工9人,主要開展醫療服務和疾病防疫及相關業務。設有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中醫科、預防保健科,檢驗科,放射科、口腔科、配置醫用設備價值64萬元。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堅持以人為本,突出以降低生育水平、抓計畫外懷孕、控制違法生育、嚴格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為目標,建立優質服務管理機制,積極開展長效避孕、結紮、放環等業務,全鄉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
大文鄉大文鄉

文化教育

大文鄉中心學校現開辦學校30所,占地54598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1907.84平方米。其中,完全國小9所,村小1所,一師一校點20個,2006年末共有89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450人,鞏固率為99.5%,兒童入園率為49%。適齡兒童1366人,入學率為99.48%,有在編教職工88人,大文九年一貫制學校占地面積 26002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 5801 平方米。有一個中學部 12 班,在校生436 名;入學率達96.07 %,有一個國小部 7班,在校生164 名,有教職工50 名,配有計算機 11台,硬體設施齊全。
大文鄉大文鄉

人文地理

歷史文化

繁衍生息在大文鄉這片地上的各族人民,勤勞勇敢,不畏強暴,曾多次舉起反帝反封建的大旗,諸如清朝嘉慶四年至光緒二十九年的張氏子孫武裝抗暴鬥爭;民國22年以彭秀謙為首的“西南邊防義勇軍”第四大隊抗英鬥爭;1949年2月27日愛國人士浦世民、刀三等組織150多人的民眾武裝,打響了雙緬第一槍,這支部隊後被編為迤南人民自衛軍第一支隊第八大隊,此後這支部隊展開了轟轟烈烈地下武裝鬥爭,參加了博尚圍殲戰,緬寧保衛戰、小丙野戰鬥、三棵樁阻擊戰等戰鬥。因此大文鄉被中共雲南省委省政府認定為革命老區鄉。

民風民俗

拉祜族男女青年一般都是自由戀愛。男女青年談戀愛正常情況至次年二月份可以結婚。拉祜族婦女生孩子,生孩子當天要殺雞,請接生老人和家人用餐。孩子出生十二天內不能抱出門,不能見天。十二天后就可以給孩子起名字、抱出門。拉祜族老人屬正常死亡的,都家裡為他穿上新衣裳,屍體用白布裹好,再用蔑笆或庫板包紮起來實行火葬。逢陰曆年六月二十至二十六日拉祜族男人都上山打獵無論有無收穫,到六月二十六日必須歸家這就是當傳統的地拉祜族男人節,每年八月十五,拉祜族家家戶戶都要嘗新米,用來祭祖。在每年農曆二月初八,布朗族以村寨為單位,都要殺豬、雞祭神,每年六月,每戶都要擇吉日祭祖。祭祀活動嚴禁用長有白毛的豬、雞。

新農村建設

扶貧攻堅取得新成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序推進。投入200萬元完成15個自然村整村推進建設項目,至2007年投入茅草房改造資金421.6萬元,實施茅草房改造1054戶,投資42.5萬元進行安居溫飽示範村建設,積極實施勞務輸出轉移工作,共培訓勞動力3500人,輸出2575人。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針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已完成總投資538.93萬元,完成計畫的100%。

特色產業

全鄉完成大小春作物播種面積47318.6畝。糧食總產量達7832噸,茶葉種植面積達13613.8畝,茶葉經濟總收入925.4萬元;新植泡核桃29727畝;新植竹子26000株,種植膏桐5370畝,澳洲堅果681.4畝,白花木瓜3202.5畝,橡膠6518.3畝。四是大力發展畜牧業,畜牧業產值達1063萬元,畜牧業收入占國民經濟總收入的34%。

抓實三大產業

在實施“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計畫”過程中,大文鄉抓實烤菸、林業、新型畜牧業三大產業,努力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每年增1000元目標。
發展烤菸,調整產業結構。大文鄉2006年開始試種烤菸,面積僅為20畝,畝產值為931元,總產值1.86萬元;2011年,全鄉種植面積達6193畝,平均畝產2710元,總產值達1400餘萬元,通過菸葉實現人均收入達約700元。
狠抓林業產業,增強發展後勁。今年1—8月份,大文鄉林產業基地建設完成竹子種植10731畝、巨尾桉8511畝、杉木3364畝、榿木1125畝,共完成咖啡種植6850畝,為林業產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幾年來累計種植核桃面積達10萬畝,掛果5000畝,2011年全鄉核桃產量31噸,產值達77萬元。
改良傳統畜牧,提升經濟收入。目前全鄉已經引進母豬產床20套、設定生豬人工受精服務網點3個,引進優良種豬360餘頭,2011年全鄉畜牧業產值達3800萬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