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殿

大慶殿

北宋定都以後,仍沿用五代宮苑舊址,但對五代時期的宮殿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擴建,擴建後的東京宮殿稱為大內、宮城。宮殿包括有外朝、內廷、後苑、學士院、內諸司等部分。入宣德門後,東西有左、右升龍門及兩廊,正北在宮城中軸線上即為大慶殿,它包括有大慶門及左、右日精門,九開間的大慶殿,殿前東西各60間的長廊,左、右太和門。大慶殿左右有東、西挾殿各5間,殿後有後閣,閣後有齋需殿,再後為大慶殿北門,又稱端拱門。大慶殿“殿庭廣闊”,“可容數萬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慶殿
  • 朝代:北宋
  • 用途:皇帝辦公政府
  • 屬於:古代建築
建制規模,位置,歷史記載,

建制規模

大慶殿是北宋皇宮的正殿,也是舉行大典的地方。北宋時期皇帝辦公政府。丹鳳門以內,在宮城南北軸線的南部排列著外朝的主要宮殿(軸線從宣德門到主殿大慶殿,內廷不復保持對稱格局,這些都是氣局不大之處)。最前面的大慶殿寬九間,東西挾屋各五間,皇帝於此大朝。
大慶殿

位置

大慶殿之南,是中央政府辦公機關,二者之間有門樓相隔。
大慶殿大慶殿
大慶殿之北的紫宸殿,是皇帝視朝的前殿。每月朔望的朝會、郊廟典禮完成時的受賀及接見契丹使臣都在紫宸殿舉行。
大慶殿西側的垂拱殿,是皇帝平日聽政的地方。
紫宸、垂拱之間的文德殿,是皇帝上朝前和退朝後稍作停留、休息的地方。宮中的宴殿為集英殿昇平樓
北宋皇宮內的殿宇並不很多,後宮的規制也不很大。

歷史記載

《東京夢華錄》中對大慶殿有記載:“每遇大禮,車駕齋宿及正朔朝會於此殿。”就是帝王在參加祭祀或者重大典禮活動之前,先一日齋戒獨宿,表示虔誠。劉海永介紹說,重大的朝會也是在大慶殿舉行。
北宋宮殿建築群的特點是主殿呈工字殿形式。大慶殿群組是一組帶廊廡的建築群,大慶殿整組建築的中軸線穿過宮城大門。
北宋滅亡後,宮殿淪為廢墟,大慶殿逐漸廢棄。
大慶殿基址位於今龍亭公園內玉帶橋與嵩呼之間,其殿址已被發掘,其夯土台基呈凸字形,東西寬約80米,南北最大進深60米。台基四壁用青磚包砌,其外環有一周包砌夯土廊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