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失業

大失業

《大失業》是2009年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主要內容,目錄,前言,精彩句摘,

基本信息

大失業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 9787563519545
裝幀:平裝
開本:16
正文語種:中文
定價: 38.00元

主要內容

本書講述了前所未有的國際化就業危機悄然來臨!每次經濟風暴過後,都導致眾多實體經濟和企業倒閉、裁員,無數家庭破產。當前百年一遇的大危機,正在掀起一場世界級的失業大潮。自從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就開始不停歇地與失業“作戰”。可即便發展到了富裕、高效的“福利國家”時代,失業仍然是政府和國民最大的煩惱。失業是一種災難,它意味著經濟的壓力、“輿論”的壓力、精神的壓力……以及更多難以言說的苦衷和困境。失業的風險讓你無法掌控未來。失業的經歷會讓你覺得,沒有比糟糕更糟糕的事了,而且沒有人能真正幫你!
其實,人類尋求工作、尋找幸福生活的歷史,也是一部“與失業共舞”的歷史。每一次大失業現象,都體現著經濟發展的內在規律,折射出人性的脆弱和迷失。失業無異於人類揮之不去的夢魘,可一次次失業大潮所伴隨著的歷史演進,卻告訴我們一個個意味深長的故事……

目錄

第一章 失業,全球經濟的陰霾
星期一,悠閒或者瘋狂的周末假期結束了,新一輪枯燥乏味的工作又要開始了,還有比這更痛苦的事么?——那就是不用上班了。2009年1月26日是中國的春節,然而,這一天對於許多西方國家的職場人士來說,卻是一個“血腥的”日子。這一天,全球有10多萬人被告知不用去上班了。
003 全球失業警報已經拉響
006 考驗,也許是空前的
010 災難不僅僅屬於別人
013 中國,不能迴避的現實
第二章 蒸汽機車與大遷徙
蒸汽機的發明和發展,把人類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徹底解放出來,改變了人類被束縛在土地上的狀態。但是蒸汽機這個冒著黑煙的鋼鐵惡魔,也帶來了高效“屠殺”和污水廢氣,更帶來了失業。蒸汽機讓人類的勞動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自由。工人變成了機器的附庸,或者一人組成部件。當機器最終拋棄人的時候,失業就產生了。
021 失去土地,即失業的開始
025 城市,工作與解僱同在
030 機器真好搶了人的飯碗?
035 走與留?饑寒交迫的奴隸
038 鐵血首相的甜蜜“糖果”
第三章 大蕭條故事:失業難免寒酸
1932年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有一個教員問學生為什麼不回家吃飯,她說“我家是輪流吃飯的,今天該我的弟弟吃。”她的弟弟讓她幫忙照看他的小兔子,結果她都把兔子吃掉了。紐約大街上流行這樣一首兒歌:“梅隆拉響汽笛,胡佛敲起鐘。華爾街發出信號,美國往地獄裡沖!”
045 “像畜牲一樣活著”
048 “非理性繁榮”的代價
051 “牛仔硬漢”遭遇“失業休克”
053 災難中的柔韌力量
055 縮水的幸福——合住房與午餐肉
058 窮人最需要精神支柱
060 資本主義“從冷血到溫情”
063 美國夢不變
第四章 滯脹年代:窮人的“富貴病”
前蘇聯的經濟學家曾經對凱恩斯恨之入骨,因為凱恩斯把資本主義從周期性經濟危機中拯救出來,企圖讓馬克思“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預言破滅。但是凱恩斯主義的政府投資政策,就像在經濟發展中添加激素一樣,刺激了經濟卻可能發展成滯漲,為更大的經濟危機埋下隱患。
067 當“充分就業”成為政府責任
070 從“天堂”中跌落
072 滯脹,可以量化的痛苦
075 迷茫的年代,迷茫的人
077 不得不開的“倒車”
079 產業“空心化”與新就業格局
第五章 福利國家:一個難圓美夢
瑞典人每年可享受五周的帶薪休假。北歐有一句笑話:“瑞典在七月關閉。”每年七月,這個國家就呈現一種關閉的狀態,人們拋下工作去森林或海濱度假。瑞典這樣的高福利國家,對於國民是“從搖籃到墳墓無所不包”。那么這樣一種福利制度,會是“福利養懶漢”嗎?
085 從“福利國家”到“福利病”
088 “萊茵模式”的追問
090 高失業、高補償的惡性循環
092 “最好的國家”能維持多久
095 金融風暴中的歐洲
第六章 中國滄桑:三次失業大潮之痛
中國歷史上有過三次失業大潮。第一次是上世紀70年代末,大量知青返城找不到工作,叫做“待業青年”;第二次是90年代國有企業減員,叫做“下崗職工”;而第三次是21世紀以來,由於高校畢業生、進城農民工迅速增加,造成新的失業高峰,名稱待定。
101 “倒城市化”造就了“現代企業制度”的代價
105 “出口拉動型”拉不動就業
109 面對“集中營”的挑戰
116 真實失業率到底是多少
119 安全網上的漏洞
121 中國經濟最大的困擾
第七章 工作,現代人的命根子
在托馬斯·莫爾夢想中的“烏托邦”,工作消失了,一種悠閒的生活取代了勞動。在馬克思構想中的“共產主義社會”,勞動是人的第一需求。現代人奔波於這兩極之間,雖然工作時時讓人感受到沉重的壓力,而沒有工作的悠閒時光,又會成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因為工作已經不只是謀生的手段了。
127 帶薪休假的“工作狂”
131 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134 在失業打擊之下……
136 最大的福利是就業公平
139 沒有工作的生活,不叫生活
第八章 供給·需要·就業,解不開的連環套
長期以來,經濟學家的研究目的之一就是消滅失業,讓每個人都在為社會的進步作出貢獻。但是到最後,通過嚴密的邏輯推理,經濟學家們發現,失業從理論上來說就是無法消滅的,它是一種自然現象。這是一個令人感到沮喪的結論,而更嚴重的是,這種自然失業率,還會自然而然地向上攀升。
145 失業,真是一種“合理存在”
148 失業率的慣性上升
150 通貨膨脹與失業的謎題
155 “自由”與“干涉”的較量
157 “新興經濟”的就業怪圈
第九章 金融海嘯:拉開大失業序幕
2009年6月16日,對於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雷恩指責中國《勞動法》在保障工人工作條件等方面存在缺陷,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說道:“我聽到許多國家都在抱怨,這場國際金融危機使他們國家的許多工人失去了工作。誰是真正的利益攸關方?正是這些無辜遭受金融危機的衝擊而失去工作的各國工人們。”那么美國是否應該向全世界的工人道歉?
163 前次貸繁榮的“美中不足”
166 失業者該不該借錢買房
168 從金融風暴到就業危機
170 人力資本的重新洗牌
172 歐巴馬,是又一個羅斯福嗎?
第十章 當代流民——中國製造業之惑
農民工,無疑是很不容易的一群人。他們曾經長期遭到城市的拒絕,被排斥,被歧視,被制止。然而,“找一份好工作”的渴望,卻促使他們頂著白眼、冒著貧困,一次次義無反顧地來到城市。他們是整箇中國遷徙跨度最大的一群人,只要有工作機會,他們就會毫不猶豫地背起行囊轉戰千里,他們是名符其實的“當代流民”。
179 游離於城鄉之間
181 “民工荒”,大失業的前兆
183 金融海嘯,他們先受傷
185 “邊緣性勞動者”的窘境
188 製造業,急待新生
第十一章 端不動第一個青春飯碗
在追逐利潤的“教育產業化”政策指引下,無計畫無節制的高校擴招,使得大學生從“天之驕子”變為“落地烏雞”,“畢業即失業”已經不是個別現象。十幾年寒窗,換來的卻是長期失業或是低薪職位,本該絢麗的青春,一下子失去了光彩。如此一來,研究生賣豬肉和大學生當清潔工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事了。
193 青年失業,世界大問題
195 向下的人生,枯萎的青春
198 失業,不全是我的錯
200 校園,真是失業避風港
203 該做清潔工嗎
第十二章 精英末日——白領的難言苦衷
無論是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還是70年代的普遍“滯脹”危機,都是大規模的“中產階級屠殺”,將經濟繁榮階段成長起來的“中產階級”人口推向兩極:很大一部分人既便再次就業,也從“高級白領”淪為“普遍白領”,成為新的貧困階級。而經受考驗的少數人,則挺過危機,成為財富新貴。
209 面對失業,他們最脆弱
212 矽谷噩夢,從泡沫到“外包”
215 高管失業從華爾街開始
219 中國,第四次失業大潮來臨
第十三章 飯碗才是硬道理
要靠內部消費拉動經濟,保證就業是最重要的手段。實際上,如果經濟指標有虛實之分的話,那么GDP是虛的,就業率是實的,因為如果分配失效,GDP增長的成果有可能不被大眾所擁有,這時即使再怎么緊盯GDP數字,對大多數人來說,那種增長只是空中樓閣,是“無效增長”。
225 沒有就業,何談GDP?
227 不該發生的“三輸”
228 用靈活工時“分享”工作
230 工作時間越短,小時生產率越高
231 不裁員!資本與勞動的競合
第十四章 打造自己的諾亞方舟
華爾街的金融精英失業了,矽谷的高管失業了,我們國家也出現了千百名大學畢業生拼搶一個職位的現象。也許我們還是幸運兒,我們還在為自己受到上司器重並躲過此劫而自豪。然而,風險意識的缺失,可能正是職場失敗的主因。在金融海嘯的洪流中,我們要如何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諾亞方舟呢?
239 這樣的時代,更要奮爭
241 清醒觀察,我是否會被炒
244 勝任力是關鍵
247 職場恐慌的“預防針”
249 危機,自我提升的良機

前言

為了幸福地勞動著
2008年,迫於經營壓力,通用汽車的CEO瓦戈納請3萬多員工吃了“魷魚”,2009年3月29日,新上任的歐巴馬總統則毫不客氣地請瓦戈納吃了“魷魚”。而早在2007年下半年,華爾街就已經有十多家銀行的CEO被解聘,他們在被解聘之前,通常先解聘了成千上萬名員工。
2008年6月,華爾街投資銀行家約蘇亞·珀斯基在失業6個月仍未能找到工作的情況下,開始走上紐約街頭“賣身”。他在胸前掛了一塊牌子,上面寫著“業務嫻熟,麻省理工學院畢業,求一工作”,牌子的下方寫有自己的聯繫方式。珀斯基因此出名了,哥倫比亞的一家電視台對他進行了專訪,希臘的一本財經雜誌請他做了封面人物,不過他說:“感謝大家給予了我巨大的關注和支持,但我最需要的還是一份工作。”
我們這個時代常被稱作“工業化社會”或者“後工業化社會”,這個時代有這樣一個特徵,就是世界上的大多數人都要靠工作謀生,也都隨時可能與失業的危險相伴。無論你生活在哪個國家,無論你是白領、藍領、金領、粉領、灰領,獲得一份工作、想方設法保住工作、換一份更好的工作、應對猝不及防的失業以及再找一份工作,都是你一輩子隨時隨地要面對的生活主題。
於是,在這個地球的各個不同角度,就出現了這樣的片段和故事。
事件一:青年人迷上《蟹工船》。地點:日本東京
《蟹工船》本是一部寫作於1929的日本小說,它描寫一群失業工人、破產農民和窮學生來到“博光丸”蟹工船上打工,並與監工進行血腥鬥爭的故事。這樣的小說,創作於共產運動盛行的上世紀20年代,並沒什麼稀奇。然而,金融風暴後的2008年年末,這部“過時”的小說突然在日本爆銷,發行量突破百萬大關,以致書業人士驚呼:“這恐怕是連已故作者小林多喜二做夢都想不到的怪事!”
而這部小說的讀者,主要是被稱作“新貧人口”的日本青年。根據日本官方統計,年收入達不到200萬日元的青壯年多達2 000萬人,且有三分之一的日本青年做著隨時可能被辭退的臨時工作。近些年來,經濟持續不景氣造成了日本嚴重的失業問題,特別是青年人就業問題,更是困難重重。《蟹工船》的火爆,無疑是給失業青年找到了一面自己的鏡子。英國媒體報導,日本青年正在以每月1 000人左右的速度投向該國第四大政黨——共產黨的懷抱,街頭工人示威遊行的頻率越來越高。而這次“向左拐”的先鋒部隊差不多都是20多歲和30多歲的年輕工薪層。
事件二:“啃老族”心安理得混生活;地點:中國上海
對於中國社會越來越多的中國大學畢業生成為“啃老族”。小林就是一個代表,據他自己說,他曾經工作過,可他不滿在工作中“累死累活還要遭上司白眼”,毅然辭職了。此後5年,他再也沒有找到工作,成了名符其實的失業者。小林的父母各自有2 000多元的退休金,家裡有兩處商品房。其中一處房子用來出租,每月租金中的一部分(500元)是小林的零用錢,吃住則全靠父母。小林說自己失業之後沒有朋友,所以花銷不大。小林說,他永遠也不想工作了,他準備父母百年之後坐吃山空過日子。
像小林這樣被稱為“知識失業”的高校畢業生,中國各大城市都很普遍。他們有的找不到工作,有的屢次被辭退,有的因不堪忍受工作的“折磨”而辭職,長期處在無業狀態。真的是因為我們的年輕一代已經“垮掉了”,還是另有原因?但不管怎么說,我們應該承認,現實社會給年輕人的成功機會太少了!比如,擺在眼前一個大問題就是,2009年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將比以往更難!有些專業,可能半數以上的畢業生找不到工作……
事件三:失業使他們恨透了“中國製造”。地點:美國北卡羅來納州
幾年前,一家美國紡織公司倒閉後,美國媒體大肆報導失業員工的悲慘處境。於是,普通的美國老百姓們,對“中國製造”的態度越來越複雜。特別是在製造業企業工作的藍領,當他們面臨失業的壓力,就很容易把怨氣發泄到中國產品身上;但當他們走進商場,又會自然而然地挑選價廉物美的中國產品。
當金融風暴席捲全球之後,中國商品的訂單早已大幅度下滑。而這些美國失業者又重新找到工作了嗎?答案是否定的。美國人的就業狀況,並沒有隨著貨架上中國商品的減少而好轉,相反,新的經濟蕭條使美國乃至全球的失業現象不斷惡化。
很容易看清這三個事情的共同點:它們都和失業有關,都反映著失業給人們造成的苦難。
的確,在我們這個世界的每一個國家中,都存在著種種不同形式的失業,也都給人們帶來種種不同的影響。大規模失業的訊息,不管在地球上的哪個角落爆出,都會向全世界傳遞出焦慮與不安。
不管生活在哪個國家,不管他是失業、就業還是待業,他都不願意聽到失業率升高的訊息。因為人們都希望自己有一份工作,這樣,他們才能幸福地勞動著、生活著、創造著價值!
失業——對於失業者來說,到底原因在自己?還是應該怪罪社會?這是一個令經濟學家左右為難的問題。不論日本的叛逆青年、中國的“啃老族”還有美國的失業藍領,他們各異的不幸境遇,都與各自所在國家的經濟問題有莫大的聯繫。
失業,也是由來已久的社會現象。自人類進入工業化社會以來,世界上就有了“工作”這個概念,同時也有了“失業”這個概念。失業者的不幸到底是誰造成的?怎么才能消滅失業?人類抱著對這個問題的探索,不斷實施社會制度的改革。直至現代社會,保證充分就業,已成為任何一個國家政府的主要施政目標。可為什麼世界上還是廣泛地存在失業呢?
是啊,正是為了能幸福地勞動著,人類已經奮鬥了幾千年。
人類需要休息,需要學習,也需要工作謀生,並為世界貢獻自己的價值、體現自己的才能,人們希望創造一個“人人有活乾、人人有錢掙”的社會。但是,失業的陰影,卻從來沒有消失過。儘管一代代的政府和經濟學家們都進行了無數努力和探索,但失業仍然無法從我們的生活中根除。
就像在《蟹工船》描寫的時代一樣,無數和書中主人公一樣的人們,為了能夠幸福地工作,不惜採用流血暴力的方式,去向社會表達自己的訴求。
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啃老族”青年們,他們也夢想有一份美好的工作。儘管他們嘴上說自己討厭工作,永遠不想工作。可他們心底從未放棄成功的夢想,他們往往只能在電腦遊戲的虛擬世界中寄託自己的夢,幻想自己擔當著重要責任,完成了偉大的使命,以此來忘掉現實中隨時可能被解僱、甚至沒有工作的窘境。
而美國,作為世界上最發達、最富有的國家,仍然有很多人在失業,在受窮。特別是“金融海嘯”以來,大量企業倒閉裁員,從華爾街的金融高管到底特律的汽車工人,都紛紛地遭到解僱,不得不丟掉自己賴以維生的工作……
在一個各國人民以“工作”為主要甚至幾乎是惟一謀生手段的時代中,失業,可能是民眾生活中最大的不幸之一。失業,就是這樣一個百年大難。失業,也是金融危機演化成經濟危機之後,未來世界新的困局。
我們應該關心了!失業,不僅僅是政府和經濟學家的事情,也不僅僅是“失業者”們自己的事情。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有一個相對穩定、收入豐厚的工作。都希望假如自己不幸失業,能儘快地找到新工作,而且自己失業期間的生活能有基本的保障。一句話,我們都希望在一生中能夠幸福地勞動著。正因如此,我們應該把對失業的關注放到頭等大事的位置。
也許你已經失業,也許你正準備找工作,擁有有著不錯的工作,能力強、素質高,失業也會降臨在你的頭上。但不管你處在怎樣的工作狀態,你都應該關心失業,通過了解工業社會各個歷史階段的失業現象,來思考和理解失業背後的經濟問題。
因為失業是一個重要的經濟現象,也是一切社會矛盾演進的結果。我們知道,經濟學是一門智慧和理性的學問,而失業是種種經濟問題的糾結,它是經濟學之核。了解工作與失業,以及失業現象背後的經濟根源,可以使你增長智慧和理性,對一切經濟和社會現象有著自己的見解和預判;可以使你看清幾百年來資本與勞動的博弈,使你懂得如何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工作。只有這樣,你才能有力量去幫助你自己,或者幫助親友甚至社會民眾都能更好、更有效的工作。
如果這樣,你不會再像日本的失業青年那樣,去尋找暴力的反叛;你也不會再像上海、北京的啃老族那樣,放棄嘗試過更美妙生活的機會;面對經濟泡沫與經濟危機的輪轉演化,你也不會再茫然失措。只要了解工作的本質,了解人類經濟發展的規律,你就能夠洞查世事,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睿智地發現機會,勇敢地把握職場人生……
作為在“工業社會”生活的人,我們該去系統地考察“工作”本身了。為了幸福地生活著,為了幸福地勞動著……

精彩句摘

●當工作成為問題,人們就必然選擇飄流。遷徙著,尋求著,這就是“工作”這個概念產生之後,人類生活的一大主題。
●工業革命時代的失業與貧窮引發了人們的思索。一個思路是:摧毀現行的世界!這是工人運動及後來的共產主義思潮。另一條思路卻致力於完善這個世界,並開始著手於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與發展。前者是後來社會主義的國家的基礎,後者則是後來福利國家的基礎。
●中國30年高速增長造成的盲目樂觀情緒,使人們很容易對問題的存在視而不見。而正是這種“視而不見”,會對我們的將來構成可怕的“殺傷力”!
●金融危機對中國就業市場造成的傷害,要遠大於對中國GDP的傷害。
●白領,抑或中產階級,是面對失業最脆弱的一群。無論結構性失業還是大蕭條,最先受傷的肯定是他們。
●當華爾街的精英都已經舉著牌子上街找工作時,更多普通的芸芸眾生又將面臨什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