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鎮

大埔鎮

大埔鎮地處桂中偏北,東與太平鎮毗鄰,西與洛崖鄉接壤,南與沙埔鎮鳳山鎮緊靠,北與涼水山林場、融安縣龍山村交界,水陸交通便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埔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下轄地區:1個居委會和9個村委會,48個屯
  • 電話區號:0772
  • 人口:49648人
  • 方言:客家話,壯話
  • 氣候條件:夏熱冬寒,四季明顯,氣候溫和
概況,歷史,環境,經 濟,工 業,概述,柳城糖廠,雲片糕廠,日田藥業,聖特藥業,鵬鑫源繭絲綢,鑫宏化冶,農林業,金融、郵電,商業貿易,科教文衛,供電供水,城鎮建設,所屬村屯,

概況

2001年8月20日獲自治區文明鎮稱號。2001年9月3日,被自治區人民政府列為自治區重點鎮。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大埔鎮總人口數為49648人,戶口本地住在本地人口數為41659人。大埔鎮聚居有壯、土家、仫佬、苗、瑤、侗、滿等少數民族。主要語言有壯語、漢語(其中漢語方言包括:客家話(俗稱麻界話)、百姓話和官話(柳州話)。

歷史

⒈大埔鎮境南朝梁大同三年(537年)前屬潭中縣地,後屬龍城縣、柳城縣。清乾隆年間,屬東鄉。
⒉民國21年(1932年)屬融江區。
⒊1950年,成立大埔區人民政府,轄龍東、龍並、龍頭、新東、新西、新北、大埔等鄉。
⒋1950年1月28日柳城縣人民政府從鳳山遷到大埔。
⒌1958年上半年,撤區並鄉,設大埔鎮和大埔鄉。
⒍1958年9月1日,大埔區成立政社合一的東方紅人民公社,龍頭片從大埔區分出,成立衛星公社。
⒎1961年6月6日東方紅公社改為大埔人民公社。
⒏1962年9月23日,東方紅、衛星公社合併為大埔區。
⒐1969年冬,改為大埔人民公社。
⒑1980年冬,將大埔鎮劃出,成立大埔鎮人民政府。
⒒1984年9月,建立鄉(鎮)政權,確定為大埔鎮。
⒓2001年全鎮轄1個街道居民委員會和9個村民委員會,48個自然屯。

環境

大埔鎮地形自東北向西南傾斜。東北面山嶺起伏,西南為黃土丘陵。主要山峰有白面山,海拔705米。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夏熱冬寒,四季明顯,氣候溫和,光照能量和餘量豐富,適宜各種植物生長。年平均日照時數1647.6小時。平均年降雨量1300~1400毫米。年極端氣溫最高39.4℃,最低2.5℃,年平均氣溫20.2℃,無霜期334天左右。主要河流有融江、南村河、楊柳河、保大河等。
大埔鎮

經 濟

2001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0132萬元,同比增長19.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592萬元,同比增長8.56%;第二產業增加值5823萬元,同比增長33.53%;第三產業增加值9717萬元,同比增長16.75%。農業總產值8121萬元(現價),同比增長7.51%。財政收入189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35元。

工 業

概述

民國時期,境內成規模的有製糖業、土陶業和紡織業。解放後,機械、繅絲、造紙、製藥、建材、化工、水泥、食品等逐步發展。2001年,屬鎮管理的企業共有775家,其中工業企業68家,個體720家,鄉鎮企業從業人員11395人,其中工業企業8430人,位居全縣首位。

柳城糖廠

民間傳統生產蔗糖的工具主要是牛拉木榨、石榨,用大鐵鍋煮糖。1959年,柳城糖廠建成投產,才開始機製糖的生產。從1994年起,該廠生產的“楊柳牌”一級白砂糖連續4年獲中國輕工會授予的“產品質量優良獎”,1995年被評為廣西優質產品、優質食品。2001~2002年榨季進廠甘蔗70.56萬噸。生產白砂糖7.11萬噸,赤砂糖1.22萬噸,酒精5781.88噸。產值約16381.8萬元。2002年10月22日,經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審核,生產的“網山牌”一級白砂糖被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誌

雲片糕廠

前身是縣糖果糕點加工廠,成立於1958年。1972年,改名為雲片糕點廠,年產雲片糕250噸,其他糕點180噸。雲片糕已有200多年的悠久歷史,是柳城縣的傳統特產。產品以色如白雪、薄如蟬翼、甜而不膩、味道芳香、細膩柔軟享譽省內外。該廠產品宮燈牌雲片糕曾獲省區優質食品獎。

日田藥業

前身是縣衛生局製藥廠,建於1971年6月。1978年,定名為柳城縣製藥廠。1987年,生產中成藥10種。後改名為廣西清源藥業有限公司,屬國有企業。2001年5月10日,因負債多,企業改制,更名為廣西日田藥業有限公司。改制後,能生產膠囊、片劑、沖劑、擦劑、糖漿、口服液等6種劑型50多個品種。改制當年,工業總產值2000多萬元,工業銷售產值2000萬元。2002年,該公司主導產品清火梔麥膠囊被自治區評為全區優質產品。產品銷全國大部分地區。

聖特藥業

是廣西生產中西成藥的骨幹企業。前身為柳州地區製藥廠,始建於1970年。1976年,廠址由融安縣長安鎮遷到大埔鎮。生產中成藥45種,劑型以沖劑、片劑、酊劑和散劑為主。板藍根沖劑、感冒咳嗽沖劑和陳香露白露片,曾兩次獲得自治區優質產品稱號。2001年,柳州地區製藥廠工業總產值922萬元,工業銷售產值876萬元。同年,板藍根沖劑系列還獲得中國市場信譽十佳品牌,入編中國市場信譽品牌網。2002年1月,與廣西華力集團合作改制成立廣西聖特藥業有限公司,公司的拳頭產品藏青果喉片曾獲自治區“百花獎”等獎項。產品銷往全國30個省、市和自治區。

鵬鑫源繭絲綢

始建於1992年7月,前身為柳城絲綢廠。投產後,企業連年滑坡。2000年7月3日,縣政府出售產權,轉制為私營股份合作制企業,更名為柳州市柳城縣鵬鑫源繭絲綢有限公司。企業現有8組飛宇牌自動繅絲機166台(3200緒),設計能力年產白廠絲350噸。2001年產白廠絲220噸,產值3500萬元,年交稅金160萬元。

鑫宏化冶

公司於1999年10月創建,屬私營企業。產品有磷酸、磷酸二氫銨、焦磷酸鈉等。年設計能力磷酸5000桶,磷酸二氫鈉150桶。2001年營業收入430萬元,總產值460萬元,年交稅金10萬元,利潤20萬元。同年獲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九五”星火計畫項目實施工程優秀科技型企業稱號。

農林業

清乾隆年間開始種蔗榨糖,品種為竹蔗。20世紀30年代,開始引進、推廣良種種蔗,但仍以竹蔗為主。蔗糖產量,1950年超過1000噸,1958年超過萬噸。1987年糖蔗產量32177噸。2001年,甘蔗種植面積17603畝,總產量約82620噸。種植台糖16號約占90%。
生薑種植生薑種植
大埔鎮歷有種植蔬菜的習慣,建立有木桐村老都六屯、靖西村蔬菜基地和正殿村食用菌、桑蠶和蓮藕基地。老都六屯生產的春辣椒、生薑、香芋、大白菜享譽區內外。正殿村的楓森雙季蓮和食用菌也頗受歡迎。品種有南豐蜜橘美國臍橙、馬水橘、矮化板栗、靖西山楂果、葡萄、美國紅提等。2001年,糧食種植面積29558畝,糧食產量總計9063噸,油料總產量397噸;蔬菜面積12500畝,總產量12389噸;水果面積5400畝;桑園面積600畝,鮮繭產量1600擔;生豬出欄20618頭,商品牛626頭,家禽13.2萬羽,肉類總產量1844噸(其中豬肉產量1546噸);水產品產量797噸。
民國期間,全鎮自然林生長茂密,人工林較少,主要樹種有馬尾松、杉樹、油茶、黃竹等。民國後,民眾逐步人工植樹。1965年,在柳州參加全國竹子會議代表300多人到黎田村參觀竹子埋桿造林育苗。1965年和1966年,由國家投資在融江兩岸補種竹子846畝。1971年,鎮內開始採用飛機播種造林,至1977年共進行了4次。2001年,全鎮林業用地4133.2公頃,用材林、經濟林、竹林總計2773.3公頃,灌木林1099.7公頃,森林覆蓋率37.2%。

金融、郵電

民國時期,財政收入以稅捐為主。解放後,稅收為工商稅和農業稅。財政支出逐步由供給財政向建設財政轉變。2001年,全鎮財政收入農業四稅101.8萬元,地稅757萬元,國稅968.3萬元。
民國期間,全鎮金融機構有當鋪和信用合作社。解放後,中國人民銀行柳城縣支行於1950年4月1日成立。2001年,轄區內有工商銀行下轄支行1個,分理處1個,儲蓄所3個,存款14022萬元;農業銀行下轄營業部、分理處、營業專櫃各1個,存款7784萬元;建設銀行下轄支行1個,分理處2個,儲蓄所1個,存款8854萬元;信用社聯合社1個,信用社2個,存款3194.6萬元;郵政儲蓄4340萬元。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八月十五日,始設大埔郵政代辦所。民國期間,大埔鎮設有鄉村電話通訊處。1992年2月,開始安裝無線尋呼系統,年末用戶940戶。1993年柳城縣郵電局投資80萬元,大埔開通數字程控電話。2001年,全鎮共有電話用戶10371戶,占全鎮總戶數的74%,行動電話用戶約23500戶。

商業貿易

清乾隆(1736~1795年)年間有較多人到大埠圩趕圩,並在圩場設立鹽埠,銷食鹽。民國時期,每圩趕圩人數2000人以上。上市的大宗農產品有谷、米、糖、油、花生等,出口商品以牲畜、粳米、牛皮、桐油為大宗,銷往港澳等地。解放後,圩場幾度興衰。2000年大埔中心市場被授予“市級文明市場”稱號。2001年,有大埔中心市場、老市場、鳥仔嶺市場、昌茂市場和白陽市場5個市場,市場總面積17800平方米。圩日趕圩人數達3萬人,貿易成交額達15萬元。共有個體商販2176戶,從業2689人。

科教文衛

⒈2001年,全鎮科技經費投入3.5萬元,舉辦各類農科技術培訓班,培訓人員達6800人次,發綠色證書150本。送科技、電影下鄉10場次。實施“三田”建設面積約6800畝。
⒉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建成有大埔東英社學,為縣學。三十二年成立大埔新亞國小(大埔一小的前身)。民國30年(1941年)大埔開始設幼稚園。解放前,全鎮只有1所國小和1所私立中學,共有師生650人。1998年,大埔鎮“普九”評估獲全縣最高分,通過自治區評估組驗收。2001年,全鎮有高中1所,學生1801人,老師111人。國中5所,學生3333人,老師187人,國中毛入學率100.8%,畢業率97%。中心國小3所,村完小8所,學生3774人,老師323人,國小入學率和畢業率均為100%。教師進修學校1所,學生65人,教師17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所,學生98人,老師18人。
⒊清末民初,大埔的業餘戲團在農曆年節或廟會期間上演桂戲和彩調戲。2001年,鎮成立有靖西、百靈、街道、老都六等數支文藝隊,有線電視用戶約7000戶,有線電視入戶率75%。綜合性圖書館1個,藏書量67000冊。同年大埔鎮第一個村級圖書館楊柳圖書館掛牌成立,藏書約3000冊。還在南村鄔金祥家成立了農村家庭圖書室,開創了柳城縣家庭圖書的先例。2002年7月22日,大埔鎮(彩調和戲曲)被區文化廳評為廣西民間藝術之鄉。
⒋民國時期,全鎮中醫中藥以私人為主。解放前,全鎮只有5家中藥鋪,1家西藥鋪。2001年,鎮內有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縣婦幼保健院、縣衛生防疫站、縣皮膚性病防治站、大埔防保院6個醫療衛生單位,村委合作醫療衛生所9個,從業人員451人。其中縣人民醫院占地面積49212.3平方米,建築面積22644.5平方米,在編人員252人,病床175張,年門診量約8萬人次,年住院病人約5000多人次,1998年被評為國家二級甲等醫院。縣婦幼保健醫院被評為國家一級甲等婦幼保健醫院,縣衛生防疫站被評為全國縣級一級防疫站。

供電供水

1954年,創建柳城縣電廠。1985年,成立縣電力公司。2001年,鎮內有中心變電站、牛頭潭變電站、水廠變電站、柳糖變電站共4個。還有正在建設的大埔水電站,設計總裝機容量9萬千瓦,年發電量4.52億千瓦時,改善農田灌溉3萬畝。
電站一角電站一角
民國前及解放初,居民靠人力挑河水使用。1957年7月,於牛頭潭岸邊建抽水站抽融江河水,供應縣委機關及街道居民,日供水量200噸。此後不斷擴建。2001年,有水廠1個,供水能力日產4萬噸。自來水普及率98%。

城鎮建設

大埔鎮,清以前名大埠,乾隆年間成圩。20世紀40年代,大埔鎮市區面積0.18平方公里,人口4000餘人。主要街道3條,長度均不超過400米,路面最寬12米,最窄5米。解放後,50年代初修建了新市場,開闢了一條100米長的騎樓式大街。60年代修建了從白陽嶺直達港務站碼頭的主幹街道,全長1000多米。經歷年擴建,至1987年,整個城區房屋建築面積94.56萬平方米。2001年道路鋪裝面積11萬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積20平方米。自治區確定為區重點鎮後,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正在加強。

所屬村屯

1、龍台村民委雞啼、古蒙、長龍、金山、山腳⑸2南村村民委:南村、上碑、河背、楓樹坳、大人山、南村一隊⑹
3、六休村民委:六休、山腳、楊柳⑶
4、中回村民委:中回、上龍、良木、田廠、田心、回龍、上回⑺
5、靖西村民委:靖西、黎田、城中⑶
6、正殿村民委:正殿、盤龍、南岸、樟樹、平南、白芒、新白芒、三家、楓木、新村尾、老村尾、雷碑、小龍潭⒀
7、里明村民委:里明、龍慶⑵
8、木桐村民委:木桐、三磊、長龍、新村、保大、新慶、馬山、六塘、石橋崽、大龍、上那、新都六、老都六⒀
9、 洛古村民委上洛古、下洛古⑵
10、洛崖村民委:觀音、明村、興華、料家、東興、廣東⑹
11、上里村民委:上里、下里⑵
12、中寨村民委:中寨、上寨、底寨、衝口、三模、四印、新村⑺
同境村民委:同境、龍門、古婆、寨腳、山彎、隘山、舊鎮⑺
14、勤儉村民委:勤儉、大碑、新興、邱歪、樟排⑸
15、吉兆村民委:吉兆、妙貝、炭村、拉達、潭垌、江頭、連垌⑺
16、樂寨村民委:邱寨、納樂、馬鹿、良社、良村、榮發、保門、上爐、石宅⑼
17、三塘村民委:江洞、六元、周村、宿家、岩口、仁村、古六、雷村⑻
18、田洞村民委:田洞、北岸、雙山、汶頭、鴉鵲、龍村、東建、眷村⑻
19社區居民委城南社區、城北社區、洛崖社區(含石狗洞、山嘴、上村)漁業隊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