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圓鏡智

大圓鏡智

唐 惠能 《壇經·機緣品》:“大圓鏡智性清浄,平等性智性無。“明 李贄 《與馬歷山書》:“蓋人人各具有是大圓鏡智,所謂我之明德是也。” 清 譚嗣同 《仁學》二六:“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藏識轉為大圓鏡智矣。”亦省作“ 大圓智 ”。 唐 劉禹錫 《<毗盧遮那佛華藏世界圖贊>序》:“《佛說華嚴經》直入妙覺,不由諸乘,非大圓智不能信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圓鏡智
  • 出處:《壇經·機緣品》
  • 時代:唐
  • 人物:惠能
文人筆下的大圓鏡智,佛徒眼裡的大圓鏡智,大圓鏡智,附一,附二,

文人筆下的大圓鏡智

大圓鏡智

佛徒眼裡的大圓鏡智

大圓鏡智

(梵a^dars/a-jn~a^na,藏me lon! lta bu- h!i ye s/es)
又作大圓鑒智。謂可如實映現一切法之佛 智。法相宗所說的四智之一,由轉第八識(阿 賴耶識)而得。亦即在證入佛果之時,阿賴耶 識舍斷一切煩惱習氣轉依而成純粹的無漏 智。此智慧型明察三世一切諸法,萬德圓滿,無 所欠缺,猶如大圓鏡之能顯現一切色像,故稱 為大圓鏡智。《廣釋菩提心論》卷四雲(大正 32·572a)∶“大圓鏡智,是智遠離我、我所 [P685-a] 相,及離能取、所取分別,不雜一切煩惱垢染 ,於一切所緣、所行、所知相中,不忘不愚, 智影相生現種依持,彼一切智所依清淨,是即 真如所緣無分別智。”
真言密宗以此智為五智之一,配列於東方 阿閦如來與金剛部,又稱金剛智。

附一

佛地經論》卷三(摘錄)
大圓鏡智者,謂離一切我我所執,一切所 取能取分別。所緣,行相,不可了知。不愚不 忘一切境界。不分別知境相差別。一切時方, 無間無斷。永離一切煩惱障垢有漏種子。一切 清淨無漏功德種子圓滿。能現能生一切境界諸 智影像。一切身土影像所依。任持一切佛地功 德。窮未來際,無有斷盡。如是名為大圓鏡智。

附二

《成唯識論》卷十(摘錄)
一、大圓鏡智相應心品。謂此心品,離諸 分別。所緣行相,微細難知。不忘不愚一切境 相。性相清淨,離諸雜染。純淨圓德,現種依 持。能現能生身土智影。無間無斷,窮未來際 ;如大圓鏡,現眾色相。(中略)
大圓鏡智相應心品。有義,菩薩金剛喻定 ,現在前時,即初現起。異熟識種,與極微細 所知障種,俱時舍故。若圓鏡智,爾時未起; 便無能持淨種識故。有義,此品解脫道時,初 成佛故;乃得初起。異熟識種,金剛喻定現在 前時,猶未頓舍。與無間道不相違故,非障有 漏,劣無漏法,但與佛果定相違故。金剛喻定 ,無所熏識;無漏不增,應成佛故。由斯此品 ,從初成佛,盡未來際,相續不斷,持無漏種 ,令不失故。(中略)
大圓鏡智相應心品。有義,但緣真如為境 。是無分別,非後得智。行相、所緣、不可 知故。有義,此品緣一切法。莊嚴論說∶大圓 鏡智,於一切境,不愚迷故。佛地經說∶如來 智境,諸處境識眾像現故。又此決定緣無漏種 及身土等諸影像故。行緣微細,說不可知;如 [P685-b] 阿賴耶,亦緣俗故。緣真如故;是無分別。緣 余境故;後得智攝。其體是一,隨用分二。了 俗由證真,故說為後得。餘一分二,準此應 知。
〔參考資料〕 吳汝鈞《佛教的概念與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