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極樂寺

大唐極樂寺

大唐極樂寺,位於今江西新建區大塘鄉彭家村村東。史載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唐太宗大定天下後,南巡至江州。及戊子之秋,由潯陽白鹿洞抵達豫章,途經離西昌城百里處的儀鳳鄉。唐太宗見此地風光秀麗,民安物阜,遂令匠工在此建寺,並御筆親題「大唐極樂寺」,命文學館十八學士之一的蔡允恭記念之。

清朝初年,因忌諱,唐字加土,寺名改為“大塘極樂寺”。康熙年間,再簡為“極樂寺”。今大塘鄉的“塘”字也是清初為求避諱而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唐極樂寺
  • 地理位置:江西省新建區大塘坪鄉光華村
  • 級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360122-0020
  • 公布時間:1985年8月
簡介,文獻記載,

簡介

該寺位於大塘坪鄉政府以東四華里處,為一九八五年五月縣博物館組織的文物調查發現的唐-清代建築,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該寺為抬穿斗綜合結構的木架磚房,前後兩進,中設天井,天井兩側設廂房。主要建築為後廳堂,抬梁結構使廳堂形成寬達九米的寬敞開間,兩側採用穿斗固定拼架,柱樑多為直徑40公分的粗大杉木,與本地建築風格不同的是不加風炎山牆圍護,側牆直接承重。整個建築寬十米,縱深十六點五米。柱加石桑,整個木架維護完好。
據《蔡氏宗譜》,該寺始建於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後由宋進士蔡詵;明黃罔令、蔡文清、僧慧濱、清蔡仲歧等人主持修葺。因修葺目的是保存古蹟(宗譜載態巡行江州)經過此地,御筆親題大唐極樂寺,此地以得名為大壙,所以保存了原建築的時代風格。
大唐極樂寺

文獻記載

唐敕賜大唐極樂寺記
貞觀之初登極建元之二年(公元628年),太宗皇帝大定太平,自長安而觀風問俗,巡歷江州已年余矣。其諸郡雄圖、山河勝景,無不熟覽於宸,衷觸於目而會於心,未嘗不過而問焉。
之秋,從潯陽登匡廬、游鄱湖達星渚,直抵豫章(今南昌)之西昌(今新建縣),離城百里儀鳳鄉(今大塘鄉)要衝之地林岡里也,郡守、邑令、武弁、儒臣、領貔貅偕士庶,鹹集郵亭公館,以候駕臨。未幾而龍輿至,止翩匕留繫於館驛中數日,進諸父老而問之曰:此古道也,名山大川足堪攬勝,何廨署之頹圮若此?父老奏曰:向受隋朝虐政,有死之憂,無生之樂,以致陵夷。今幸聖天子洋匕德愛,御駕親臨,出水火而登衽席,此樂極矣!皇上際此民安物阜之餘,不覺喜動天顏,遂詔館東隙地,命匠鳩工經營攻治,御筆親題曰“大唐極樂寺”
夫,寺以樂名志,喜也;樂以極名志,意也;極樂又以大唐名志,統也。古者天子,功成則名物,示不忘也。秦王勒頌於泰山、漢武紀年於夏鼎,樂諸內故形諸外,世系不同,其志一也。予職備參軍追隨輦後,奉命監紀,始自官庭,於寺之右引山防水,鑿池種樹,以為休息之所。時與山農野老、方外逸民優悠於光天化日之下。但見行者歌於前,負者歌於後,一唱三和,往來而不絕者,遊人樂也。商者謳於市、耕者謳於野,此呼彼應,並行而不悖者,農賈樂也!
不旬月而寺成,後建佛殿,前建浮屠。美奐美侖,東西而樓閣崔嵬者,工匠樂也。左開方丈,右構禪堂,說法念經,朝夕而鐘鼓式靈者,山僧樂也。至於網池而魚鮮,獵山而餚美,一觴一詠,群然而宴享於寺之亭者,眾賓樂也。朝出而省耕省儉、暮歸而問道論政,一游一豫,逍遙而匡輔於皇之側者,君臣樂也。人但之民之樂而不知實由君之樂。惟皇上先天下之憂而憂,斯能後天下之樂而樂。故曰:與民同樂者,民亦樂其樂,不於斯寺而彰明較著哉。
若夫,西北諸巒聳翠,望之而霧列雲齊,匡廬仰景也。東南天馬稱雄,對之若星羅棋布,天嶺標勝也。更日出而林霏獻彩,雲靜而岩穴騰輝。野花發而幽香,清泉流而聲響,此則極樂寺之大觀也!
然則,洪州要道、都郡通衢,騷人遷客多會於斯,登斯寺也。詠詩圍奕、把酒嘯歌,心曠神怡,其樂更融融矣。
嗟呼!世路沉迷,孰使之覺欲登彼岸,須紹西天,假令干戈未淨,賊逆猖狂,縱慾棲遲蕭寺,樂人煙霞,其可以得乎?
惟幸皇圖鞏固,佛日低臨,鼓腹含哺,共享太平之福,夢入華胥之治。豈不與西方極樂世界同一轍哉!則招提之名目,偕乾坤於不朽。大唐之國號,揭日月以常新。歟斯則皇上之樂匕無所名,名之於寺,吾樂皇上之樂,亦無所名,名之於記,予往矣!命住持僧泰定刊石懸之寺門。復命以後世有樂其樂者,試觀寺中之石,同登快樂之天!
謹記
唐貞觀二年歲在戊子孟冬下浣之吉
欽敕瀛洲學士參軍都督尚書江寧蔡允恭題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