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銀行

大和銀行

大和銀行日本大商業銀行之一,為日本國內最大的金融機構之一。公認為唯一一家除提供銀行服務外,亦設有信託銀行業務的城市銀行。為向中小型企業提供貸款的主要貸款機構,為客戶提供廣泛及完備的服務,包括地產及私人銀行服務等。與朝日銀行(Asahi Bank)、大阪銀行(Kinki Osaka Bank)、奈良銀行(Nara Bank)及大和投資銀行(Resona Trust & Banking)聯盟,成為全日本第5大的銀行集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和銀行
  • 創立於:1918年3月15日
  • 前身:大阪野村銀行
  • 總行設在:大阪
歷史沿革,中國,主要事件,

歷史沿革

大和銀行創立於1918年3月15日月。前身是大阪野村銀行。總行設在大阪。
1925年分裂為大和銀行和野村證券。
1927年,大阪野村銀行改名為野村銀行;
1948年10月,野村銀行改名為大和銀行,並於1949年開始經營外匯業務。
當時大和銀行主要在大阪為主的關西地區,靠吸收、兼併破產的地方中小銀行等擴大業務區域。
大和銀行是日本城市銀行中唯一兼營信託業務的銀行。除一般銀行業務外,還經營貨幣信託、土地信託和養老金信託等金融業務。該行主要立足點在大阪地區,加上關東地區及海外,共設有分支機構240多個。1999年3月31日該行的資本金為70.67億美元,資產總額1195.67億美元,在世界大銀行中分別排列第54位和第74位。
1996年2月2日大和銀行事件(在美國債買賣虧空11億美元,13年未發現),使其全部停止在美業務,並罰款3.2億美元。
2001年9月,日本朝日銀行(Asahi Bank)和大和銀行於宣布合併,合併後的總資產約50萬億日元,成為日本第5大銀行企業集團。業內人士認為,大和、朝日銀行的合併,實際是一次破產合併。 (當時另一說法是大和銀行將與大阪銀行(KinkiOsaka Bank)及奈良銀行(Nara Bank),組成全日本第五大銀行集團。)
2001年12月12日,大和銀行與大阪銀行(Kinki Osaka Bank)及奈良銀行(Nara Bank)連手成立銀行控股公司 Daiwa Bank Holdings, Inc.(其後易名為Resona Holdings, Inc.大和控股)
2002年3月,大和銀行將轄下的退休金及企業信託業務單位分拆,並成立一家新的獨立信託銀行The Daiwa Trust & Banking Co., Ltd.(其後易名為Resona Trust & Banking Co., Ltd.),以繼續上述信託業務的運作
2002年3月,朝日銀行(Asahi Bank)加入集團, Resona Group因而成為全日本第5大的銀行集團
2003年3月, Daiwa Bank及Asahi Bank的業務運作將會重組成為Resona Bank, Ltd.(在日本國內跨地區經營之銀行)及Saitama Resona Bank, Ltd.(在Saitama縣經營的地區性銀行。

中國

大和銀行於1983年和1985年相繼在北京和上海開設了代表處。
1993年7月大和銀行上海代表處獲準升格為分行。
大和銀行由於經營虧損,縮減海外機構,於1999年6月報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將其上海分行降格為代表處。國內現有分支機構156家,國外6家。
業務特點
該行在業務活動方面有下列特點:
(1)是唯一經營信託業務的城市銀行;
(2)與大阪府關係密切,享有掌管大阪府金庫的特殊待遇;
(3)重視證券業務。該行是城市銀行中唯一兼營信託的銀行,曾於1962年開辦企業年金制度,設立年金信託部,也相當重視不動產業務。現有海外分行6處,即倫敦、紐約、洛杉磯、法蘭克福、新加坡、香港分行。1992年,該行資產總額為1423.72億美元,在世界1000家大銀行位次中排列第46位。

主要事件

中航油事件
開放的國際金融市場上,金融衍生工具操作失敗事件往往不僅僅牽涉到一個國家或地區
中航油事件發生以後,中方處理意見一直處在一種模糊不明的狀態。日前有訊息稱,主要責任人陳久霖已經回新加坡接受調查。在越來越開放的國際金融市場上,類似事件往往不僅僅牽涉到一個國家或地區
雖然大和銀行因資金雄厚和獲利狀況良好,並沒有因此引起經營危機,但是,事件卻引起了美國和日本政府的緊張關係,因為日本大藏省在知悉此事後六周才通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由於大和銀行的非法交易及事件曝光後採取的處理方式嚴重違反了美國法律與市場規則,美國政府採取嚴厲措施,下令大和銀行停止一切在美國的經營業務。這家有著77年歷史、總資產高達3180億美元、資本額全球排名第17位的銀行,被迫放棄了美國這個重要的戰略中心。此後的競爭中,該行一直處於不利地位,全球布局的腳步被打亂,只好把業務重心僅僅放在亞洲
大和銀行紐約分行被關閉的主要原因
1995年9月,日本大和銀行紐約分行員工井口俊英賬外買賣美國聯邦債券,造成11億美元的巨額虧損的事件曝光。為了掩蓋這筆巨額虧損,井口在11年內偽造了3萬多筆交易記錄。如此長時間和涉及如此大金額的偽造檔案在11年後才被發現,當時一度成為人們談論的焦點。是什麼給了一個銀行職員如此大的許可權,引起了多方討論。
井口1977年進入大和銀行紐約分行工作以後,一直從事債券保管業務。1984年,他被提拔為債券交易員,但是,銀行並沒有取消其債券保管和監督的工作許可權。這種局面下,井口實際上同時壟斷了債券交易和監督工作。在大部分的金融機構,這兩種工作是嚴格分開的,但是,大和銀行的鬆散管理給了井口可乘之機。顯然,這個管理漏洞導致的操作風險最終東窗事發。
為了隱藏交易,井口長期賣出客戶所託管的證券來填補虧損。這種行為在長達11年的時間裡通行無阻,客戶與銀行方面都沒有發現。1995年,井口終於沒有辦法繼續隱瞞造成的虧損,於是向有關部門自首,事件終於被披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