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南溝烏孜別克族鄉

大南溝烏孜別克族鄉

木壘縣大南溝烏孜別克族鄉是全國唯一的烏孜別克族民族鄉。居住在烏孜別克鄉的烏孜別克族人,已經有150多年的歷史,經歷了六、七代人,在盛世才統治新疆時期,位於深山裡的東溝村和南溝村組成了一個鄉,鄉長由烏孜別克族首領擔任,解放後,這個鄉歸紅旗人民公社管轄,後來將東溝村分出來,成立牧業直屬隊,由公社直接管轄;東溝村歸英格堡鄉管轄,根據木政發(1987)11號檔案的申請,自治區政廳以新民字〔86〕147號檔案對此作了批覆。根據批覆精神,木壘縣哈薩克自治縣正式成立大南溝烏孜別克族鄉,其行政區域包括從英格堡鄉劃出的東溝村和從西吉爾劃出的大南溝村,共2333人,鄉政府駐大南溝。

大南溝烏孜別克族鄉位於木壘哈薩克自治縣縣城以北13公里處,行政區域在南北跨度180公里,東西長110公里的範圍內零星分布,有部分草場與蒙古國接壤,南邊與鄯善縣隔山相望,西邊與奇台縣毗鄰,東與巴里坤交界,境內由山區、丘陵、平原戈壁、沙漠等四個地貌單元組成。全鄉轄阿克喀巴克、南溝、東溝3個行政村,由烏孜別克、哈薩克、塔塔爾、維吾爾、漢、回6個民族構成,是一個居住分散,以牧為主,牧農結合的牧業鄉,2001年,大南溝烏孜別克族鄉被國家民委列為人口較少民族扶持鄉鎮。全鄉總面積1393平方千米,有可耕地面積1000公頃,已開墾種植812.6公頃(山旱地80公頃),人均占有耕地0.34公頃,有可使用草場面積111208公頃,人均占有草場39.3公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南溝烏孜別克族鄉
  • 行政區類別: 鄉
  • 所屬地區:新疆昌吉州木壘縣
  • 下轄地區:3個行政村
  • 電話區號:0994
  • 面積:1393平方公里
  • 人口:3096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氣候
  • 車牌代碼:新B
  • 成立時間:1987年7月
土地,行政區劃,特色產業,民族刺繡,大棚蔬菜種植,地圖信息,

土地

全鄉占地總面積1393平方公里,有可耕地1.5萬畝,有可使用草場104萬畝,退牧還草19.8萬畝。北部草場與蒙古人民共和國交界,國界線長24.3公里。2001年被國家確定為重點扶持發展的人口較少民族鄉鎮。2006年,被昌吉州確定為新農村建設示範鄉.

行政區劃

1.阿克喀巴克村 2006年全村有人口304戶,1415人,由烏孜別克、哈薩克、塔塔爾、維吾爾、漢、回6個民族構成。
2.東溝村 2006年全村有人口120戶,600人,由烏孜別克、哈薩克、塔塔爾、維吾爾、漢、回6個民族構成。
3.南溝村 2006年全村有人口167戶,1081人,由烏孜別克、哈薩克、塔塔爾、維吾爾4個民族構成。

特色產業

民族刺繡

民族刺繡和手工藝品製作是烏孜別克族的傳統工藝。大南溝烏孜別克族鄉的烏孜別克族在與哈薩克族常年的交往學習中,吸納了一些哈薩克族的刺繡和手工藝品製作的特點,形成了獨特的刺繡和製作風格。產品質量上承,圖案美觀大方,民族刺繡主要有:花錢包、繡花鞋、壁毯、墊毯、枕套、珍珠枕套、珍珠壁掛、珍珠肩夾。手工藝品主要有:金銀手飾、馬鞍、馬鞭以及木盆、木碗、木勺。
現在大南溝烏孜別克族鄉大多數農牧民婦女以家庭作坊的形式從事著刺繡和手工藝品製作,在部分家庭已經成為主業,是牧民家庭增收的一個主要渠道之一。 為了繼承和發揚民族傳統手工藝,進一步提高廣大婦女對民族刺繡和手工藝品的技能意識,2005年,採取“公司+協會+刺繡戶”的運作模式,成立了民族刺繡及手工藝品協會,會員達到172人。並與烏魯木齊市阿勞民族職業技術培訓學校、木壘縣哈依娜爾公司,達成了共同開發民族刺繡及手工藝品加工業的協定。
目前全鄉形成了“家家有作坊,戶戶搞刺繡” 的產業格局,僅此一項收入達到100萬元,占全鄉經濟總收入的19.49%。 2008年,大南溝烏孜別克族鄉在民族刺繡協會的基礎上,由大南溝烏孜別克族鄉和職教中心聯合成立了大南溝烏孜別克族鄉古樂絲坦民族刺繡廠,該廠同時為大南溝烏孜別克族鄉民族刺繡實訓基地。成職教中心在資金和技術上給予了大力支持,並派技術人員阿婷擔任刺繡經濟合作社主任,按時對刺繡協會人員進行現場指導,刺繡廠的建立,使以往分散經營的家庭作坊走向規模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的道路。現在民族刺繡已經成為牧民家庭增收的一個主要渠道之一。

大棚蔬菜種植

大南溝烏孜別克族鄉蔬菜大棚基地位於鄉政府南側100米處,始建於2003年,占地面積20畝,建有全鋼架大棚14座。大棚修建至今曾經栽培過阿魏菇,搞過雞、兔養殖,因無經濟效益閒置2年之久。 2007年鄉政府將閒置的14座大棚恢復生產,種植反季節蔬菜,增加牧民經濟收入。
在恢復空棚中,採取縣鄉補助資金(恢復一座空棚,縣補助資金1500元,鄉補助資金2500元),牧民投勞的方式解決所需資金問題;採取牧民自願報名,鄉政府考察審批的方法,確定6戶牧民種植經營;採取大棚後牆築土加厚保溫與日光照射保溫相結合的方法解決冬季保溫問題。在種植過程中,採取牧民參觀見學(組織參觀了西吉爾鎮蔬菜大棚基地)與技術人員(聘請了一名多年從事大棚蔬菜種植的農民技術員)現場指導相結合的方法解決了種植中存在的技術問題;
採取種植春提早、秋延晚為主的反季節蔬菜,巧打時間差,占領市場,實現可觀的經濟效益。每座大棚長50米,寬8米,面積0.6畝。2007年種植果菜西紅柿的大棚有12座、種植葉菜芹菜的大棚有2座。每棚產量3-4噸,僅此一茬菜經濟收入5000-6000元。

地圖信息

地址: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壘哈薩克自治縣一九二縣道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